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7)
2023(6678)
2022(5464)
2021(5371)
2020(4414)
2019(10145)
2018(9974)
2017(17930)
2016(9758)
2015(11279)
2014(11293)
2013(11154)
2012(10541)
2011(9725)
2010(9550)
2009(8797)
2008(8759)
2007(7792)
2006(6742)
2005(6148)
作者
(28460)
(23876)
(23810)
(22758)
(15055)
(11277)
(10790)
(9436)
(9203)
(8381)
(8320)
(7941)
(7785)
(7722)
(7720)
(7392)
(7119)
(6944)
(6821)
(6432)
(6202)
(5812)
(5793)
(5463)
(5364)
(5322)
(5264)
(5185)
(4987)
(4868)
学科
(39891)
经济(39842)
管理(24609)
(20494)
方法(16272)
中国(15775)
(14812)
企业(14812)
数学(14633)
数学方法(14531)
(11380)
(10131)
贸易(10126)
(9978)
(9894)
(9498)
(8730)
(8234)
(7818)
银行(7799)
(7600)
(7351)
金融(7344)
农业(7149)
业经(7101)
关系(6294)
环境(6286)
(5842)
理论(5758)
(5702)
机构
大学(142464)
学院(139130)
(64834)
经济(63684)
研究(57690)
管理(48533)
中国(45225)
理学(40685)
理学院(40173)
管理学(39623)
管理学院(39357)
科学(32539)
(31913)
(29730)
(29527)
研究所(26862)
中心(24739)
(24462)
财经(23267)
经济学(21554)
(21473)
北京(21041)
(20994)
(20016)
经济学院(19350)
农业(19311)
业大(19272)
(18533)
师范(18319)
财经大学(17369)
基金
项目(91951)
科学(72288)
基金(68186)
研究(68158)
(61161)
国家(60718)
科学基金(50027)
社会(44605)
社会科(42283)
社会科学(42277)
基金项目(34497)
(32099)
教育(31050)
自然(30188)
自然科(29506)
自然科学(29492)
自然科学基金(28993)
(28855)
资助(28602)
编号(25771)
成果(22528)
(22139)
重点(21306)
中国(21064)
国家社会(20134)
(20131)
课题(19299)
教育部(18805)
(18528)
(17642)
期刊
(72652)
经济(72652)
研究(46884)
中国(33128)
学报(24104)
(22702)
(22633)
科学(22011)
管理(18563)
大学(18299)
教育(17193)
学学(17142)
农业(15626)
(13447)
金融(13447)
经济研究(12989)
财经(12377)
技术(11268)
(10866)
(10420)
世界(9948)
问题(9705)
国际(9590)
(9152)
业经(9054)
(6870)
统计(6552)
技术经济(6330)
(6121)
论坛(6121)
共检索到222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中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对新建建筑节能是否达标,有关部门将从6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即: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进行规划审查时,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在设计阶段,要求新建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建设阶段,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纪博雅  毛晓峰  曹勇  刘益民  崔治国  
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全面提升并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以指导相关节能低碳技术发展。以技术标准更替为阶段划分标志,梳理我国建筑节能内涵深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从建筑节能和建筑绿色低碳两个方面,解析我国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发展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双碳发展目标需求,提出完善建筑节能低碳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红兵  王淑嫱  
建筑节能是一个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全面推行建筑节能工作。这项工作必须依靠政府,由政府主导,由国家立法,调动建材商、开发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明  张常杰  
随着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转变和高能耗产业的退出,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在广度和深度上已全面拓展。通过深入调研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构建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规划的实施效果并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北京市制定"十三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乾坤  年春光  邓勤犁  刘烨  
建立合理的低碳环保数据指标体系是评价和规范民用建筑节能环保的关键。在指标初选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聚类-粗糙集进行约简分析,最终构建了包含建筑碳排放、绿化治理、大气环境、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声环境6大方面的低碳环保数据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聚类-粗糙集在聚类分析和指标约简上的优势,可构建科学合理的低碳环保数据指标体系。结合后续的数据统计、计量分析,进一步指导民用建筑低碳环保政策措施的制定、节能环保效益的评价与管理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的特点是:建筑设计标准低,建筑材料能耗高,材料浪费大,施工质量尤其是门窗气密性不良,设备效率不高,加之管理不善等等,能量损失严重。因此,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是很大的。本文就建筑节能的保证体系谈点意见。 一、建筑节能应遵循的原则 1.建筑节能应遵循长远经济效益与当前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金国辉  吕宏云  
论述了我国完善建筑节能领域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对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的构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英存  
本文通过对德国建筑节能节能体系及技术的分析,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军  余宏  
推行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阐述了建筑节能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提出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建筑节能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并探讨了推动建筑节能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秀  张声远  齐晔  江亿  
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立和主要内容,分析了标准对围护结构、生活方式和设备系统的规定。根据这三方面的标准规定与实际情况的比对,文章解读了标准中节能百分比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并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建筑节能百分比与实际节能量的关系。文章提出,在使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时,需要明确100%基准值的内容,明确节能百分比的成立条件。如果错误使用节能百分比,往往导致对新建或改造建筑的实际节能贡献的估计出现偏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慧  张静晓  
针对目前保障房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从建设过程角度分析我国保障房建筑节能差异化特征,提出监控路径选择思路,构建基于信息联动的保障房建筑节能差异化监控体系。并围绕"质量、费用、信息"三个维度,以设计与施工阶段为例,明确给出差异化监控的重点和流程,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防止建筑节能脱节现象发生的目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岚  
建筑节能是国家确定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建筑用能效率,缓解能源紧张;有利于推动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提高建筑舒适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向荣  刘斐  
建筑节能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差距是导致这种状况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现状的前提下,从六个方面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化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的若干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珺华  刘喆  韩佳慧  
基于2004—2014年各省份碳排放数据,运用基尼系数结构分解、增量分解与子群分解的方法,分别从民用建筑类别、区域差异角度探究民用建筑碳排放空间非均衡现状。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民用建筑碳排放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整体呈"东高中西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城镇住宅碳排放的均衡分布是基尼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基尼系数结构分解结果表明,公共建筑对民用建筑碳排放非均衡的贡献最大;而区域子群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且西部地区不均衡程度远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随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地区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顺芝  周家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