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7)
- 2023(5637)
- 2022(4704)
- 2021(4745)
- 2020(3797)
- 2019(8909)
- 2018(8569)
- 2017(15379)
- 2016(8495)
- 2015(10109)
- 2014(9663)
- 2013(9821)
- 2012(9586)
- 2011(9091)
- 2010(9040)
- 2009(8404)
- 2008(8402)
- 2007(7103)
- 2006(6421)
- 2005(5954)
- 学科
- 济(39225)
- 经济(39168)
- 管理(19990)
- 业(18074)
- 方法(17351)
- 数学(15191)
- 数学方法(15064)
- 中国(14153)
- 企(13744)
- 企业(13744)
- 贸(10034)
- 贸易(10025)
- 农(9964)
- 易(9855)
- 学(9607)
- 业经(7203)
- 制(6905)
- 财(6786)
- 农业(6379)
- 银(6136)
- 银行(6108)
- 融(6063)
- 金融(6057)
- 行(6001)
- 关系(5922)
- 和(5768)
- 环境(5733)
- 体(5719)
- 出(5585)
- 发(5432)
- 机构
- 大学(136932)
- 学院(131845)
- 济(60774)
- 经济(60007)
- 研究(55159)
- 管理(44831)
- 中国(41355)
- 理学(38690)
- 理学院(38107)
- 管理学(37442)
- 管理学院(37202)
- 科学(32934)
- 京(30159)
- 所(28637)
- 研究所(26570)
- 财(25602)
- 农(24138)
- 中心(22582)
- 财经(21105)
- 经济学(20823)
- 北京(19701)
- 经(19583)
- 院(19241)
- 农业(19206)
- 范(19177)
- 师范(18988)
- 业大(18751)
- 经济学院(18751)
- 江(17534)
- 科学院(17359)
- 基金
- 项目(88471)
- 科学(70301)
- 基金(67895)
- 研究(62519)
- 家(61552)
- 国家(61161)
- 科学基金(50342)
- 社会(41979)
- 社会科(39774)
- 社会科学(39763)
- 基金项目(34852)
- 自然(31856)
- 自然科(31183)
- 自然科学(31169)
- 自然科学基金(30656)
- 省(29359)
- 教育(29251)
- 资助(28166)
- 划(27528)
- 编号(22421)
- 部(21862)
- 重点(21048)
- 中国(20709)
- 成果(20208)
- 国家社会(19264)
- 发(19149)
- 教育部(18655)
- 创(17839)
- 大学(17016)
- 科研(16994)
共检索到199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巴特尔  彼得·恩乐特  
                                    
                                
                            
                            本文在阐述普通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与回顾民族学院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民族学院的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在组织目标上,民族学院已经从昔日培养民族政治干部的特殊高等学校发展成主要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正规高等学校;在组织结构上,民族学院从往日的政府附属的事业单位逐步演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在组织行为上,传统的行政权力控制学术权力的局面渐渐变为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服务于各个专业学院及其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民族学院  组织特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炳仙  
                                    
                                
                            
                            作为我国第一所民族院校,延安民族学院体现了鲜明的革命式高等教育特点。为了达到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适应延安时期抗日斗争需要的目标,延安民族学院在办学上采取基于书院传统的干部教育模式。该学院以招收各民族革命青年为主,强调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与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该学院采取了许多优惠和照顾措施,使少数民族学员成为真正的少数民族革命干部。该教育模式对新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的内在基因。
                            关键词:
                                
                                    
                                    
                                        延安民族学院  干部教育模式  民族院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丽亚  
                                    
                                
                            
                            本文从四川民族学院的实际出发,通过简要回顾民族预科教育历史,结合四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借鉴国内同行专家在理论研讨方面的成果,对民族预科的办学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族预科学生全面成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预科  教育教学  对策思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瑞  
                                    
                                
                            
                            文献传递服务是在新技术环境下开展的一项参考服务,但在文献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民族地区,由于条件和观念因素的影响,开展得比较艰难。通过对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用户对文献传递服务认识不足,文献传递涉及面窄。针对影响文献传递服务业务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图书馆对文献传递服务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争取学校领导的认同,并建立多种模式以满足读者需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余昭芬  谭黎  谭荣杰  汤艺  潘丽琼  张慧乔  
                                    
                                
                            
                            为探究RFID自助借还系统的服务能力,文章选择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条码识别技术(BRM)和RFID技术进行绩效对比。根据绩效值与其相关影响因子导出RFID绩效值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发现二级绩效评价指标中开放时间充分度、图书借还速度、借还人性化度等方面较满意,读者帮助与培训、图书损坏发现能力等方面满意程度低。建议图书馆应重视RFID的使用与统计,发现影响其绩效的重要因子,发挥其最大绩效。
                            关键词:
                                
                                    
                                    
                                        RFID  GAP理论  服务能力  绩效评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林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 ,毕业设计是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启动毕业设计的动因 ;提出了毕业设计的内涵和思路 ,总结了毕业设计这一模式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设计  社会实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秋红  
                                    
                                
                            
                            伴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程,四川藏区迫切需要一批精通汉藏双语、适应基层工作的法律人才。四川民族学院开拓的汉藏双语法学教育,对于缓解甘孜地区双语法律人才的紧缺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不发达民族地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双语法律人才,是笔者在本文中试图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甘孜藏区  民族高校  汉藏双语  法律人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亚辉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以时空循环制度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律法为基础的印欧文明和以信仰为基础的闪米特-阿拉伯文明,中国的民族也因此不同于西方基于日耳曼人的现代性为基础的nation。中国民族学的知识使命即在于以一种普遍知识方案提防走向过度的相对主义、在时空制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探寻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方案、在后革命时代以国家的道德事业为基础来重构中国的整体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昕  邹华  
                                    
                                
                            
                            蔡元培1926年发表的论文《说民族学》揭开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序幕,已为学界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学术界对民族学、人类学学科性质的理解产生了歧义,对学科定位意见也不尽相同,这对学科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学科史的视角回溯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探究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构成部分——人们共同体及其文化——二者分割开来认识,显然就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立元  
                                    
                                
                            
                            一、出版概况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8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了我国民族学科研究领域的大型丛书——《中国民族学科发展60年丛书》(共10分册,后文简称《丛书》)。经过中央民族大学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不到两年的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同凯   张佳雪  
                                    
                                
                            
                            民族学学科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框架下,始终发挥着聚焦时代任务的学科传统,服务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建设重心。虽然当前民族学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但面对新时代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发展需求时,它仍存在学术话语深陷西方窠臼、学科理论难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学科母体萎缩等问题。因此,新时代中国民族学只有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话语体系建设,在海内外实践中加强学术体系建设,从整体性视角出发推动学科体系建设,才能加快民族学中国学派的构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学  中国学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超  
                                    
                                
                            
                            二战后,受美苏冷战的直接影响,战败的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面对这种人为的分裂,民主德国起初坚持了"一个民族一个德国"的政策。但由于两德在统一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分歧,两德竞争中处于下风的民主德国逐步放弃了民族统一的旗帜。20世纪70年代初,昂纳克政府开始提出并践行"两个民族两个德国"政策,民主德国由此彻底走上了民族分裂主义道路。然而,该政策并没有实现维持国家稳定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民主德国自身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失误、联邦德国"接触政策"施加的影响以及苏联在德国政策上的巨大转变。
                            关键词:
                                
                                    
                                    
                                        民主德国  民族政策  失败原因  德国统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陈时见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现实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创生了独特的生存环境,发展西南民族学校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西南地区民族人口素质、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且关系到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在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