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8)
- 2023(17136)
- 2022(14544)
- 2021(13671)
- 2020(11404)
- 2019(26159)
- 2018(25705)
- 2017(49212)
- 2016(26619)
- 2015(29912)
- 2014(29687)
- 2013(29519)
- 2012(27059)
- 2011(24382)
- 2010(24319)
- 2009(22909)
- 2008(22716)
- 2007(19985)
- 2006(17760)
- 2005(16222)
- 学科
- 济(113822)
- 经济(113657)
- 业(97485)
- 管理(91673)
- 企(86700)
- 企业(86700)
- 方法(49767)
- 数学(40070)
- 数学方法(39689)
- 财(35384)
- 农(33977)
- 业经(32990)
- 中国(30611)
- 制(25594)
- 务(24277)
- 财务(24209)
- 财务管理(24177)
- 农业(23368)
- 企业财务(22931)
- 贸(21102)
- 贸易(21090)
- 技术(20645)
- 易(20529)
- 学(20351)
- 和(20336)
- 地方(20144)
- 理论(19434)
- 划(18877)
- 体(18852)
- 策(17827)
- 机构
- 大学(386673)
- 学院(385928)
- 济(162576)
- 经济(159383)
- 管理(155237)
- 理学(133720)
- 理学院(132254)
- 管理学(130385)
- 研究(129755)
- 管理学院(129671)
- 中国(100599)
- 京(82922)
- 科学(76981)
- 财(76891)
- 所(64129)
- 财经(61014)
- 农(60183)
- 研究所(57945)
- 中心(57692)
- 江(56146)
- 经(55548)
- 业大(54225)
- 北京(52793)
- 经济学(49166)
- 范(48803)
- 师范(48435)
- 院(47030)
- 农业(46998)
- 财经大学(45234)
- 州(44871)
- 基金
- 项目(257079)
- 科学(204645)
- 研究(190978)
- 基金(189734)
- 家(164143)
- 国家(162774)
- 科学基金(141282)
- 社会(123312)
- 社会科(116968)
- 社会科学(116938)
- 基金项目(100697)
- 省(97403)
- 自然(90380)
- 自然科(88296)
- 自然科学(88276)
- 自然科学基金(86733)
- 教育(86136)
- 划(81843)
- 资助(77048)
- 编号(76746)
- 成果(62648)
- 部(57873)
- 重点(56819)
- 创(54849)
- 发(54329)
- 课题(52199)
- 国家社会(51439)
- 创新(50659)
- 制(50351)
- 教育部(50195)
- 期刊
- 济(183728)
- 经济(183728)
- 研究(119891)
- 中国(73026)
- 财(61250)
- 管理(61105)
- 农(56334)
- 学报(55520)
- 科学(54354)
- 大学(43169)
- 学学(40675)
- 农业(39113)
- 教育(38523)
- 融(34454)
- 金融(34454)
- 技术(32898)
- 财经(30666)
- 业经(29990)
- 经济研究(28954)
- 经(26292)
- 问题(24019)
- 业(22366)
- 技术经济(20294)
- 贸(19113)
- 现代(18875)
- 世界(18594)
- 理论(17989)
- 科技(17924)
- 图书(17071)
- 版(17001)
共检索到575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志强 朱华友
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演化一直是经济地理、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建国60年来,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空间格局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前,民族乐器制造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分散布局,但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五大城市(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这一时期的格局主要受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民族乐器企业从分散在全国大中城市走向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苏州三地。这一时期,国际环境和经济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1992年后,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逐渐从集中走向分散,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企业"扎堆",形成众多的产业区。这一时期,经...
关键词:
民族乐器 产业空间格局 空间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张晋晋
200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2004年前主要向东部地区进一步集中;2004年以来集中度有所下降,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向中部地区的转移较明显,但近期大范围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可能性还比较小。相对稀缺的资本要素对我国制造业的转移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而流动性强的劳动力要素的作用在减弱;市场需求对制造业的转移具有反作用,而投入产出关联及交通运输成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制造业的转移扩散。近期要着力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促进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制造业 集中与扩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德瑜 邹沛思 贺灿飞
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关注重点。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区位特征备受关注。本文选取风电设备制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整理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据库,发现中国的内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多由相关装备制造业企业投资设立,并位于投资企业所在城市;外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倾向于布局在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风电设备制造业企业的空间扩展即子公司主要集中在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和东部沿海等风力资源丰富和风电场重点建设的地区。在实证部分,利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探讨中国风电设备企业及其子公司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风力资源禀赋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的区位选择,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城市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个数较多;2产业基础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母公司区位选择;3地方政府支持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的区位选择;4风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方政府支持同时作用时,产业基础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风电设备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有指导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辰 申玉铭
基于北京市2004,2008,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地理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街道为空间单元,刻画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制造业基本退出首都核心区,向通州区、大兴区和昌平区扩散,并在郊区产业园内形成新的集聚区。(2)总体上,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空港街道、胜利街道、仁和地区办事处、旺泉街道、东湖街道和果园街道等。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亦庄地区办事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在迎风街道、古城街道以及亦庄地区办事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在以雁栖办事处、仁和地区办事处为代表的街道。(3)不同产业特性的制造业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西北方向昌平沙河地区、西南方向房山区扩散;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向通州区、昌平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方向大兴区、通州区集中。(4)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是交通通达性、土地制度、城市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和开发区建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空间演变 制造业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海宁 谷人旭 李广斌
运用Arc GIS 9.2软件并基于点和面两个方面对2004—2008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度,具体结合核密度指数、Morans’I、Getis-Ord General G和Getis-Ord Gi*等指标,结果表明:基于点层面,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等区域,尤以前两者更显著;基于面的层面,全局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其中热点区布局较稳定,并以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而珠三角有日益衰退趋势,而其增长格局呈现出极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年时段增长热点区与冷点区均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2007—2008年热点区范围与数量远高于前3个时段,而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由次冷区转为次热区。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可达性、人力资源以及拥有权力等方面的11个影响因素,并采用Eviews 3.1软件对其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胤晨 谷人旭
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考察1980—2011年中国19个两位数制造业在省区尺度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同时对2004年后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制造业出现了显著的集聚趋势,尤其是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态势明显,制造业地理集聚存在空间差异;2从产业特性看,不同类型产业的空间集聚趋势也存在显著差异。资源依赖型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以出口为主导,促进了产业向接近国外市场的东部沿海地区集聚。3从时间维度看,1980—2004年集聚程度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在2004年达到最高点,而2004—2011年集聚程度呈持续下滑态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镇波 刘一星 于海鹏 黄英来 李司单
简单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民族乐器共鸣用材的振动性能、选材与加工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同时也简要介绍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洋乐器用材声学性能的研究内容与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民族乐器用木材声学品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今后应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民族乐器共鸣构件用木材的声振动性能与乐器音色、品质的内在联系,建立选材的客观评价方法;开展乐器共鸣构件用木材的选材-共鸣用木质构件-乐器成品中的共鸣用木质构件-乐器声学品质的系统化研究,构建共鸣木质构件的声学振动模型;探索民族乐器共鸣用木材的声学性能改良方法,以改善木材的振动性能。
关键词:
民族乐器 共鸣用木材 声学品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张宇 朱鹏程 袁婷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6年我国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为研究数据,应用区位熵、热点分析、锡尔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转移态势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别呈现"西密东疏"、"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且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也存在显著差异;(2)东部地区的烟草制品、化学纤维等制造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对我国区域间与区域内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但有逐渐扩大的趋势;(3)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层次具有较高的梯度性。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相关理论,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制造业 空间分布 转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爱民 刘保奎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和城镇化战略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学者们提出了形式多样的观点,但将区域与城市结合进行研究,并形成精准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还比较少见。200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总体呈现分散发展的趋势,但部分行业集中化程度依然较高,区域分化较大,中部地区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从城市发展来看,制造业各类型城市间差异突出,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各个区域对应着不同的城市发展重点,不存在共通的城市发展道路,城镇化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现区域政策、产业政策
关键词:
制造业发展 区域格局 城市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爱民 刘保奎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和城镇化战略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学者们提出了形式多样的观点,但将区域与城市结合进行研究,并形成精准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还比较少见。200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总体呈现分散发展的趋势,但部分行业集中化程度依然较高,区域分化较大,中部地区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从城市发展来看,制造业各类型城市间差异突出,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各个区域对应着不同的城市发展重点,不存在共通的城市发展道路,城镇化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现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的精细化、多样化。
关键词:
制造业发展 区域格局 城市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朝晖 顾丽英
1999~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酝酿、高速发展、回落的全过程,是产业竞争力格局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和汽车制造业的产业特征,提出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对该时期主要产区间竞争力变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不仅反映了历史的演变规律,也是判断未来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格局的基础。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竞争力格局 演变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铭波 王缉慈
从知识流动来看,现阶段国内制造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行为主体如制造商与配套商、专业院校之间的知识流动通道尚未真正建立;第二,虽然已有知识流动,但由于各行为主体的知识深度都不高,导致知识互动转化不足。知识流动不是自发的,地理邻近或表面上相关的行为主体之间不必然产生知识流动。在国内,地方政府是建立知识流动通道的关键,政府应主动和其他行为主体互动,并成为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桥梁或"二传手"。文章进行了乐器制造的案例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帅邦
根据已有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原理,借助数学思想构建了一种新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B系数法,并运用B系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产业集聚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整体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制造业集聚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集聚程度高的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分两种情况,依赖资源的产业在资源禀赋高的中西部地区集聚度高,其他产业主要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B系数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的特点。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李俊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城市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优势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河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城市群,并且我国城市间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工业规模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工业规模还对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分解来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特征,工业规模、房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直接效应大于短期直接效应,工业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短期间接效应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