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7)
- 2023(12576)
- 2022(10807)
- 2021(10572)
- 2020(8596)
- 2019(20145)
- 2018(20006)
- 2017(37786)
- 2016(20593)
- 2015(23335)
- 2014(23084)
- 2013(22967)
- 2012(21135)
- 2011(19196)
- 2010(18969)
- 2009(17144)
- 2008(16589)
- 2007(14043)
- 2006(12146)
- 2005(10879)
- 学科
- 济(82798)
- 经济(82702)
- 管理(54614)
- 业(50449)
- 企(41528)
- 企业(41528)
- 方法(38357)
- 数学(33310)
- 数学方法(32978)
- 中国(24376)
- 农(20797)
- 学(20017)
- 财(18442)
- 业经(17125)
- 贸(16714)
- 贸易(16703)
- 易(16302)
- 理论(14794)
- 地方(14653)
- 制(13860)
- 农业(13770)
- 和(13513)
- 环境(12819)
- 教育(12421)
- 银(12189)
- 银行(12153)
- 技术(12025)
- 融(11874)
- 金融(11873)
- 行(11660)
- 机构
- 大学(291433)
- 学院(285715)
- 济(118045)
- 经济(115683)
- 管理(113220)
- 研究(100353)
- 理学(98323)
- 理学院(97208)
- 管理学(95714)
- 管理学院(95194)
- 中国(74736)
- 京(63095)
- 科学(60897)
- 财(51018)
- 所(49750)
- 研究所(45713)
- 中心(44236)
- 农(42364)
- 财经(41723)
- 北京(40769)
- 业大(40610)
- 范(39591)
- 师范(39262)
- 江(39019)
- 经(38237)
- 经济学(36280)
- 院(36153)
- 农业(33161)
- 经济学院(32624)
- 师范大学(32367)
- 基金
- 项目(197501)
- 科学(155040)
- 研究(147355)
- 基金(143873)
- 家(124991)
- 国家(123985)
- 科学基金(105902)
- 社会(92368)
- 社会科(87462)
- 社会科学(87441)
- 基金项目(76141)
- 省(73780)
- 教育(68095)
- 自然(67640)
- 自然科(66044)
- 自然科学(66029)
- 自然科学基金(64845)
- 划(63270)
- 编号(59805)
- 资助(59479)
- 成果(49614)
- 部(44902)
- 重点(44000)
- 发(41599)
- 课题(41172)
- 创(40856)
- 教育部(38868)
- 国家社会(38322)
- 创新(38091)
- 大学(38018)
- 期刊
- 济(125306)
- 经济(125306)
- 研究(88685)
- 中国(53940)
- 学报(44627)
- 科学(41826)
- 管理(41650)
- 农(38195)
- 教育(36970)
- 财(36341)
- 大学(33876)
- 学学(31224)
- 农业(27555)
- 技术(25125)
- 融(22115)
- 金融(22115)
- 经济研究(20798)
- 财经(20193)
- 图书(18207)
- 业经(18015)
- 经(17276)
- 问题(16250)
- 业(15033)
- 理论(14456)
- 贸(13914)
- 科技(13719)
- 技术经济(13430)
- 世界(13360)
- 实践(12947)
- 践(12947)
共检索到417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夏楠
在多元神话学视野和思维的映照下,徐华龙先生结合中国神话学的本土经验,成为民俗神话学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他着眼于神话观的探讨,将神话置于长时段的历史与具象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他运用"同质相论、异质比较"的方法论,借由活态的神话遗存印证早期神话的潜藏因子。徐华龙先生以民俗神话学的视角,对诸多远古类型神话提出了深入透彻的见解。
关键词:
民俗神话学 徐华龙 神话观 方法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玉婵
陈岗龙教授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蒙古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其神话学研究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个案研究,二是比较研究。研究重点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蒙古族神话的比较研究与东方神话体系的建构及比较研究。陈岗龙教授的神话学比较研究并非单一的、平面的比较,而是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中多角度、多层次、跨学科、跨体裁的立体研究。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选择具体的题目进行个案的研究,以独立的个案研究探讨神话发展和演变的规律,这一研究方法贯穿了陈岗龙教授的学术思路和研究实践。
关键词:
蒙古族神话 东方神话体系 比较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多
杨利慧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神话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20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神话学的创新。从1990年代的女娲神话研究,到2000年以后译介域外学术理论并向外介绍中国神话;从开设相关课程并撰写神话学教材,到编纂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从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到当代语境下的神话主义探讨……杨利慧的学术实践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将其神话学思想置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学术史语境中,就会看到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神话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魅力。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佳
刘宗迪先生的《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一书,仅是对《山海经》一个部分的研究。刘宗迪指出,《山海经》中《海经》与《山经》是两篇性质迥异并曾在战国时期独立流传的文本,故对《海经》与《山经》只能做区别的研究而非一概论之。本书正标题"失落的天书"指的是隐藏在《海经》文本背后、早已不为世人所知的一幅古月令图。这幅面目模糊不清的古图不是人们想当然认为的有关山川方国的地图,而是天文历法之图。从副标题"《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以及本书目录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的研究不限于对《山海经》一书的解谜,而是通过《海经》文本析出古月令图,通过古月令图阐述古代的天文知识与历法制度,再通过天文历法及...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安德明
在"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研讨会上,好几位同人都提到民俗学学科的大前提问题。我也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毋庸置疑,都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这个前提,也许是一个哲学命题,也许是一个行动或实践的目标。不论其内容如何,它所涉及的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比该学科中任何一项
关键词:
神话主义 民俗学 神话母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民俗地理研究民俗与环境间的关系。我国民俗中有不少“怪”,如东北十大怪,关中十大怪,云南十八怪等,都是地域性较强的民俗。剖析这些“怪”与环境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怪”就不怪了。民俗大体可分五类。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受环境影响较深。南米北面是农业和饮食的地域特色。文化习俗与意识形态有关。其中也是环境的曲折反映。南柔北刚是音乐戏剧的重要地域差异。寒冷地区气候是民俗的基础,东北十大怪都与寒冬有关。高原上地貌对民俗的影响增加。在云南十八怪中,地貌的烙印最深。丰富多彩的民俗是我国民俗地理学的肥沃土壤。民俗地理学的发展将丰富我国人文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内容。
关键词:
民俗地理,民俗分类,文化传承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洪友
借用神话学符号这一术语,分析叶舒宪先生近年提出的大小传统、文化N级编码理论、物叙事、四重证据法和玉石神话等观点,可以看出,大小传统区分和文化的N级编码是其为自己的神话研究所铺设的历时演进和共时呈现并举的宏大语境;在此宏大语境之下,物叙事成为神话阐释的逻辑起点,玉石神话研究则是以此为基础的全新开拓。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路季红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梳理了中西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史,反思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应具有的开创性,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指明了可能的方向。本书无论是在比较神话学的理论建设方面,抑或是在研究方法的开拓方面,都为当下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起到了导航作用。
关键词:
叶舒宪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 反思 开拓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晓辉
刘锡诚的神话学研究主要体现在神话的整体研究和神话学评论两个方面。刘锡诚既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又在自身的神话研究实践中对这一方法自觉应用;刘锡诚的神话学评论既有对中国百年神话学发展历程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把握,又有对具体研究者的具体观点等细微问题的详尽阐述。刘锡诚执着、勤奋的学术精神,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
刘锡诚 神话学研究 整体研究 神话学评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兆元
中国神话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秉承进化论的主张,认为神话不过是前朝遗留物,虽然对现在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是往事,严格地说,那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最初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夏曾佑就列出神话时代的标目,说黄帝以
关键词:
神话时代 神话文本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艳俊
吴晓东从事神话学研究二十多年,纵观其整个研究历程,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对蚩尤神话的研究层层深入,对盘瓠神话研究革故鼎新,同时以考据为主的研究特点贯穿始终。他坚持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不排斥用其他方法进行补充研究。其不拘定论、大胆质疑、推陈出新、多有创获,一直在学术研究中苦心孤诣,其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关键词:
吴晓东 神话学研究 考古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安宁
陈连山对结构主义神话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促进了中国神话学界对它的吸收与运用。他对《山海经》学术史的梳理,有助于国人了解中国神话与文化的紧密关系。陈连山认为,中国神话理论应从"中西比较"的大背景下,走向"世界比较"的新视野;中国神话学要实现学科自觉,必须充分认识历史与神话一体化的中国神话观。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熊威
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对神话都十分关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者几乎都对神话有过专门的研究或论述。基于不同的学科、专业、立场、研究方向,每个学者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神话研究取向和路径。邓启耀教授在神话研究领域耕耘了30多年,风格鲜明,成果丰富。从邓启耀教授的学术历程出发,其神话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可具体分析每个阶段神话研究的重点及内容,并以流动性的视角来探求其学术脉络流变过程,进而总结其神话研究的特点。
关键词:
邓启耀 神话研究 学术历程 跨学科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鹿忆鹿
高莉芬的早期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与古代辞赋,其后,高莉芬的研究重心转向关注汉魏六朝时期的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与古典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学原型与象征。西王母神话研究则是高莉芬这几年的研究重心。受益于中国古典诗赋的研究背景与方法训练,高莉芬的神话研究进路乃是立基于传世文献的梳理与细读上,对意象、象征的考察以及对神话思维的通贯思考与综观。高莉芬既受益于传统古典诗学的训练,又有来自神话学、文学人类学相关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启发,从而展现出基础扎实而又有创新性的丰沛研究能量与研究产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穆昭阳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术、政治实践与文化运动。非遗话语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视角,也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实践和文化服务领域。非遗很快进入中国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对象,而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也将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下,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实践 知识生产 文化自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