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0)
- 2023(8070)
- 2022(6546)
- 2021(6393)
- 2020(4983)
- 2019(11253)
- 2018(11031)
- 2017(20163)
- 2016(11043)
- 2015(12745)
- 2014(12654)
- 2013(12209)
- 2012(11488)
- 2011(10567)
- 2010(10326)
- 2009(9539)
- 2008(9327)
- 2007(8177)
- 2006(7195)
- 2005(6618)
- 学科
- 济(44842)
- 经济(44785)
- 管理(25665)
- 业(21975)
- 方法(17366)
- 中国(17215)
- 企(15972)
- 企业(15972)
- 数学(15457)
- 数学方法(15323)
- 农(13237)
- 贸(11350)
- 贸易(11344)
- 易(11161)
- 制(10594)
- 学(9885)
- 财(9567)
- 业经(9092)
- 体(8767)
- 银(8700)
- 银行(8678)
- 行(8480)
- 融(8468)
- 金融(8461)
- 农业(8348)
- 地方(7424)
- 发(6992)
- 教育(6982)
- 环境(6900)
- 关系(6753)
- 机构
- 大学(157781)
- 学院(155995)
- 济(70138)
- 经济(68927)
- 研究(63420)
- 管理(52965)
- 中国(48526)
- 理学(44785)
- 理学院(44211)
- 管理学(43550)
- 管理学院(43252)
- 科学(36599)
- 京(35109)
- 所(32402)
- 财(31280)
- 研究所(29702)
- 农(27208)
- 中心(27156)
- 财经(24799)
- 经济学(23258)
- 院(23200)
- 北京(23027)
- 经(22849)
- 江(22308)
- 范(21803)
- 业大(21750)
- 师范(21543)
- 农业(21500)
- 经济学院(20923)
- 科学院(19046)
- 基金
- 项目(104387)
- 科学(81732)
- 研究(79014)
- 基金(75694)
- 家(67417)
- 国家(66879)
- 科学基金(54956)
- 社会(50941)
- 社会科(48190)
- 社会科学(48183)
- 基金项目(38324)
- 省(37896)
- 教育(36385)
- 划(33543)
- 自然(32441)
- 自然科(31698)
- 自然科学(31684)
- 资助(31487)
- 编号(31152)
- 自然科学基金(31126)
- 成果(26995)
- 部(24561)
- 重点(24340)
- 发(23737)
- 课题(23278)
- 中国(23181)
- 国家社会(22437)
- 创(21627)
- 教育部(20941)
- 性(20566)
共检索到243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旭
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最早探索中国、中国性、中国学派、中国道路的领域,先于国内许多其它社会学科门类,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因此,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领先、具有前瞻性和创意性的学科,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中的骄傲。而且对于至今仍然盲目追随西学,疏于民族文化自觉的学科来说,中国比较文学界也是一个榜样。这里我想主要从我的文化话语研究和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角度,谈谈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主持人语:在消费文化、网络文学等通俗文化形式不断冲击既有文学与文化观念的当下,重写文学史、重构文学理论的追求应当呼应发展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的需要,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不应只是简单重复西方立场与方法,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傅其林
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本土化历程进程中的突出成绩,体现了新中国文学理论制度性的定位与规范。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制度性的文学理论话语文本,彰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本土化命题的推进。它从文学观念的提出与中国文学话语范畴的阐释到中国文学经验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了文学知识体系和社会历史机制、政治意识形态的有机联系,具有历史合理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学的基本原理》 话语体系 文学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话语体系 大教育学 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价值证成 通达路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张妍
终身学习话语是国家教育治理战略与价值的系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经历了基于教育开放战略的话语导入期、基于经济增长战略的话语深化期、基于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语创新期。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终身学习话语体系,体现了激励号召、目标导向、彰显民生及建构终身学习话语权的时代价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进一步强化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及其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转换急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总体要求为目标,强化导向价值;以中华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强化激励价值;以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民生价值;以中国特色终身学习理论为核心,提升国际话语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转换期,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时代价值与转换路径问题,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新思路和新举措,提升终身学习的国际话语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当前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模糊、轻重不一、缺乏系统化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此,要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和解决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面的研究,将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 理论话语体系 建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雪冬
话语体系是价值、知识以及各种诉求赖以有效表达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等组合。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制度多样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的分化。就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而言,尽管都以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为根本目标,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制度文化环境下,会有具体的表现形态。话语体系也不例外。以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尤其如此,深受
[期刊] 求索
[作者]
韩振江
"公共阐释论"探究了个人阐释与公共阐释的关系,明确了阐释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共识,为建构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进行了切实的概念和范畴的探索。具体来说,公共阐释论对理性精神的自觉追求是人文话语体系建构的哲学基础,科学范式的方法论探索是话语体系建构的突破点,社科共同体是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理性精神 人文话语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瑞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严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学理的层面看,这一思想是一个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思想体系,把握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既要从学科、学术层面把握,也要从其鲜明的话语层面把握,通过话语揭示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体现这一思想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内涵、特征、建构原则。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话语体系 理论建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起香 刘少宝
<正>当前,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完善这一体系需要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进行探讨。由蒲丽霞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一书,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党和国家办好高校思政课的要求,系统梳理了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渊源,并对思政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核心概念等内容进行深入阐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晨玥 金一斌
大学章程是高校内部的"学生权利保障书",在章程文本中设计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意义深远。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根据确定的学生权利话语编码主题,对截至2015年6月教育部网站公布的84所中央部属高校章程文本进行统计、观察与比较,勾勒出样本章程在学生权利方面各种共识性与差异性话语表现。探寻学生权利话语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意义是文本分析的主要意图,这需要将章程中的学生权利信息置于权利理论、权利观念和权利实践这一法治逻辑体系中,反思其中透射的各种问题。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基于实际对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进行反思性建构,可以从话语语境、话语取向、话语内容、话语思维和话语姿态五个维度去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学生权利 话语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秦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逐渐融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之中,成为我们党不断自我更新创造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加强其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选择。周宇豪、刘守义所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百年嬗变》一书,在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等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实践进行详细梳理,深刻提炼出其内在逻辑进路和嬗变特点,对于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