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6)
2023(11779)
2022(9822)
2021(9558)
2020(7905)
2019(18298)
2018(18144)
2017(31847)
2016(18089)
2015(20491)
2014(20104)
2013(19348)
2012(18386)
2011(16875)
2010(16847)
2009(15086)
2008(14719)
2007(13063)
2006(11590)
2005(10581)
作者
(50520)
(42320)
(41878)
(39924)
(27013)
(20545)
(19051)
(16559)
(16320)
(14997)
(14525)
(14377)
(13697)
(13505)
(13320)
(13221)
(12723)
(12583)
(12279)
(12171)
(10948)
(10471)
(10095)
(9848)
(9455)
(9428)
(9426)
(9288)
(8812)
(8556)
学科
(64066)
经济(63999)
管理(43893)
(42793)
(33687)
企业(33687)
中国(26615)
方法(25392)
教育(22517)
数学(21989)
数学方法(21746)
(19969)
技术(18437)
(18375)
(14195)
(13707)
贸易(13695)
理论(13691)
(13438)
(13363)
业经(13338)
地方(13011)
农业(12629)
技术管理(12273)
(10560)
金融(10556)
(10443)
银行(10397)
(10094)
(10085)
机构
大学(254443)
学院(244781)
(98793)
研究(98424)
经济(96608)
管理(84051)
理学(71964)
理学院(70908)
管理学(69643)
管理学院(69135)
中国(67546)
科学(59451)
(57782)
(49995)
研究所(45905)
(42677)
(42545)
(42292)
中心(42133)
师范(42131)
北京(37932)
(37663)
教育(36188)
业大(35846)
(35812)
师范大学(34926)
财经(33857)
农业(33435)
经济学(31691)
(31077)
基金
项目(165379)
科学(131345)
研究(124901)
基金(117807)
(104992)
国家(104016)
科学基金(86682)
社会(77549)
社会科(73148)
社会科学(73137)
教育(64108)
(63951)
基金项目(61251)
(57360)
自然(54980)
自然科(53678)
自然科学(53658)
自然科学基金(52770)
编号(49676)
资助(47568)
成果(43309)
重点(39584)
(39491)
课题(39093)
(38781)
(37656)
创新(36110)
教育部(33380)
国家社会(32183)
大学(32049)
期刊
(108249)
经济(108249)
研究(85967)
中国(64496)
教育(59525)
学报(41554)
科学(38585)
(37484)
管理(32623)
大学(32070)
(31139)
学学(28441)
农业(26327)
技术(23606)
(18904)
金融(18904)
经济研究(17777)
财经(17147)
(16598)
(15127)
职业(14221)
业经(14184)
问题(13973)
科技(13443)
(13281)
世界(13074)
(13060)
论坛(13060)
图书(12597)
国际(11901)
共检索到385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少芳  
钟鲁斋的《比较教育》对康德尔《比较教育》的借鉴和超越,体现了中国比较教育学初创期由移植到创生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译介康德尔的学说,钟鲁斋首次以书评的形式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进行了全面、准确的介绍,也在比较范围、编排体例、材料来源三个方面超越了康德尔的研究。他的成功昭示了比较教育学者创新的若干条件:1.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有国外教育的深切体验;2.研读经典,汲取比较教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3.超越经典,勇于成就一家之言;4.立足历史,洞察现实,从本国教育实践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褚远辉  
钟鲁斋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和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及国别比较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5年他编著并出版了《比较教育》,对我国早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该书中,他具体阐释了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比较教育具有教育借鉴的价值取向;具有构建教育科学体系和促进其他教育科目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方法论构建的价值取向;具有实现教育"本土化"的价值取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茂庆  陈时见  
隐喻从语言现象、修辞手法发展为一种思维方式,在社会科学诸领域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移植"隐喻贯穿于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各阶段,成为其范式转换的助产士。将概念隐喻引入比较教育学,分析比较教育学中的"移植"隐喻现象,无疑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贺卫东  
MOOC源于发达国家,进入中国以来,引起了开发的热潮,也带来了诸多值得开发主体深思的问题。MOOC存在交互性差,知识体系结构散乱,缺乏较强目的性与计划性等问题,尚不能体现课程的基本性质,本质属于一种课程资源。中国MOOC作为新生事物,引入与开发应警惕简单性移植,须与中国现实教育环境、经济条件、教育传统等因素相融合,实现本土化的再生。本土化是植根于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适应性的改造过程。中国MOOC实践在开发定位中需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上突出创新性,管理服务中加强合作与服务意识,应针对现有条件理性分析,在创造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认为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蕴涵着依次递进的三重意涵: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对某(些)问题的创见,三是对某(些)问题创见的系统论证。分析了当下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呈现出的思想贫困现象,阐述了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路径,即坚守为己之学,习得论文结构;学会学术提问,孕育新颖观点;增强自省意识,倾心论文修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王正青  
康德尔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形成有其坚实的理论渊源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在分析了当时比较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康德尔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思想。他认为,民族主义、民族特性和国际主义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因素和力量分析是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切入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对理解当前比较教育中的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温暖  郑宏  谢素蓉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创生国防教育学科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生国防教育学科的必要前提,一是全民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有学理上的支撑,二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需要学科理论的指导;其次,创生国防教育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学科创生的内在条件已经具备,外部条件也已基本成熟。我们应通过加强国防教育的学科意识,大力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努力争取外部建制的推动,早日创生国防教育学,以促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良性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杨昌勇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 2 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 ,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 :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 ,学科相对成熟 ,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 ,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 2 1世纪的前 2 0年里 ,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卉  
赫尔巴特晚年曾自称是个"康德派",然而在知识论上,他与康德显示出差异。由此赫尔巴特并非严格意义的"康德主义者"。与康德一样,赫尔巴特在知识论上也试图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不过,调和的结果却是康德知识哲学整体仍偏向了"先验论",而赫尔巴特在延续康德"先验论"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对"经验论"的关注。康德哲学以"三大批判"为核心,集中体现为对"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以及"反思性判断力"的讨论。"审美理性"是康德整个"反思性判断力"的核心,康德借此实现从"自然"向"自由"的过渡。赫尔巴特试图在他的教育学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饶舒琪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项贤明  
在迪尔凯姆等探索社会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比较"是作为社会科学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而被提出的。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是与当时社会研究探寻科学化的大背景相一致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实际是作为一个翻译介绍的"工种"被重建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卷入全球化进程,比较教育研究如今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育科学其它学科的需要。在国际上,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探索早在20世纪中叶即已开始。比较教育研究要成功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回归科学的"比较"并逐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进而建立其学科同一性,即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安  黄喆  
本文以比较的角度对作者的文化体验进行反思性分析,重点探讨作者作为一名具有比较教育学习背景的学者在不同国家工作生活时,如何透过比较视角从不同文化汲取经验。文章也试图展现比较教育的学习背景是如何帮助作者挣脱其成长文化的束缚,以此能够采用外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形成认识论议题,以及作者是如何受益于比较教育的学习,得以凭借关于不同教育体制的广博知识和对文化的敏感度快速融入异种文化。作者将分析他在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工作、生活时是如何抓住各地不同的研究和认识论议题的。文章将从近几十年来,由全球化进程中的移民潮产生的学术迁移现象入手,探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如何回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彬  
对教育学科学习者来说,学习是解构的过程,因此教育学派成为学科成熟的标志;对教育研究者来说,研究是建构的过程,因此教育学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才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但教育理论科学性与实效性评价标准的缺位,既为社会大众利用个案对教育理论体系进行证伪提供了机会,也为教育研究个体利用个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予以证实提供了机会。走向教育实践,既是确定教育理论研究科学性与实效性评价标准的过程,也是教育研究者在实践问题的解决中,逐渐达成研究共识并进而形成学派的过程,也是通过教育学派间的理论竞争并最终形成教育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