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9)
- 2023(7941)
- 2022(6633)
- 2021(6340)
- 2020(5176)
- 2019(12130)
- 2018(11407)
- 2017(21291)
- 2016(11224)
- 2015(12887)
- 2014(12113)
- 2013(12210)
- 2012(11690)
- 2011(10934)
- 2010(10700)
- 2009(9914)
- 2008(9610)
- 2007(8353)
- 2006(7595)
- 2005(7105)
- 学科
- 济(52766)
- 经济(52694)
- 业(26257)
- 管理(25844)
- 方法(21990)
- 数学(20214)
- 数学方法(20079)
- 企(18947)
- 企业(18947)
- 中国(18108)
- 贸(16345)
- 贸易(16338)
- 易(16089)
- 农(13992)
- 出(12466)
- 财(12238)
- 学(10572)
- 地方(9734)
- 农业(9298)
- 制(9243)
- 业经(8974)
- 口(8868)
- 出口(8855)
- 出口贸易(8855)
- 融(8560)
- 金融(8559)
- 关系(8062)
- 银(7943)
- 银行(7916)
- 行(7756)
- 机构
- 大学(169673)
- 学院(163051)
- 济(80995)
- 经济(79923)
- 研究(70570)
- 管理(56927)
- 中国(53328)
- 理学(48786)
- 理学院(48142)
- 管理学(47450)
- 管理学院(47172)
- 科学(40695)
- 京(37938)
- 所(36472)
- 财(34968)
- 研究所(33472)
- 农(30876)
- 中心(30031)
- 财经(28180)
- 经济学(28030)
- 经(26213)
- 院(25412)
- 经济学院(25400)
- 北京(24704)
- 农业(24645)
- 业大(23571)
- 江(22704)
- 科学院(21889)
- 财经大学(21502)
- 范(21373)
- 基金
- 项目(112803)
- 科学(89492)
- 基金(86848)
- 家(79905)
- 研究(79124)
- 国家(78958)
- 科学基金(64871)
- 社会(54043)
- 社会科(51370)
- 社会科学(51358)
- 基金项目(44251)
- 自然(41062)
- 自然科(40119)
- 自然科学(40101)
- 自然科学基金(39464)
- 省(37697)
- 资助(36627)
- 教育(34993)
- 划(34980)
- 部(27577)
- 编号(27467)
- 重点(26545)
- 中国(25604)
- 发(25259)
- 国家社会(25165)
- 教育部(23451)
- 成果(23184)
- 创(22982)
- 科研(22179)
- 创新(21799)
共检索到257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鲁晓东 史卫
作为世界的新兴经济体,东亚各国和地区都依靠出口导向型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出口的潜在竞争,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挤出主要发生在低技术产品;在某些产品上,国际生产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东亚生产一体化程度大大加深,新的东亚贸易模式正在形成,中国虽然在某些低技术产品上挤出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但是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这些地区的零部件等中间品,从而把东亚其他地区向产业链高端推进。
关键词:
东亚 出口竞争力 挤出 技术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中国出口总量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担心,认为中国强劲的出口扩张能力挤出了其他国家的世界市场份额,并因此有可能威胁到这些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本文以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8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为研究对象,检验中国是否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产生了“挤出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的出口上升不仅没有挤出样本国家的世界市场份额,反而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中国的出口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不同的出口市场上,这种差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中国 新兴市场国家 出口 挤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也在显著增加,全面了解全球消费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全球气候政策的设计,而且有助于从消费角度减少排放。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分为G7、BRIC和其他国家三个区域,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目录,分析各区域的消费碳排放及碳溢出效应。结果表明:G7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小于消费碳排放,BRIC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大于消费碳排放。从增长趋势来看,近几年BRIC的生产和消费碳排放增长率都高于G7。1995年国际贸易隐含碳占全球碳排放的16%,到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其中中国一直是最大的隐含碳出口地区,美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阿什德 叶德利
本文对亚洲国家在1980~2006年间贸易条件趋势及进出口波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不一定能够长期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增长也并不一定长期恶化贸易条件,而确保进口波动的长期平稳才是促使亚洲国家贸易条件呈现长期平稳趋势的关键因素。同时,本文发现中国大陆在这期间的出口增长对其贸易条件的改善作用不足以抑制贸易条件在短期恶化的趋势,这与中国大陆在现今国际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贸易条件趋势 进出口波动 亚洲区域 中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涛
借助修正贸易引力模型和Hofstede的5个维度的国家文化距离调查数据及2002~2011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重点检验文化差异是否为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阻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差异总体上确是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但是5个维度文化差异的影响方向又不尽相同。文化差异与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水平S型曲线关系,文化差异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发展中经济体有阻碍作用,而对出口发达经济体却有促进作用。"文化折扣"效应和"偏好强化"效应是引起文化差异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时产生不同影响方向的主要原因,出口商应对发展中经济体采取产品"同质化...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创意产品 出口 阻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美国商品贸易出口额为583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份额的11.6%,年增长率为14%。德国分别为5080亿美元,10.1%,19%。日本分别为4430亿美元,8.8%,12%。法国分别为2860
关键词:
商品贸易 出口份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安 魏龙
本文利用2000-2011年我国对18个国家和地区的稀土出口贸易数据,在The Heritage Foundation公布的IEF基础上,引入制度距离建立中国稀土出口的引力模型,研究制度距离对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距离对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影响路径及产生的效应所以不同:在Freedom from Corruption和Fiscal Freedom上的制度距离对中国稀土出口具有正面影响,而在Business Freedom和Trade Freedom上的制度距离具有负面影响。此外,本文通过测算出口潜力指数,得到中国对日本等主要稀土消费国的稀土出口处于"过度贸易"状态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张方华
本文依据Borio(2014)对金融周期的定义,选取信贷、信贷/GDP、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四个变量来提取金融周期。文章首先采用带通滤波法和拐点法提取单个金融变量的周期序列,再按照一定的规则提取其共同周期。运用这一研究方法依次获得东亚、东南亚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周期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样本国家(地区)金融周期的趋同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的金融周期具有区域趋同性。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带通滤波法 区域趋同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经常项目差额亿美元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1985491.7-19.23-7.58-6.00-0.36-0.04-15.37…1986858.3-39.1147.47-1.019.523.192.47…1987870.2-2...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达品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蔡剑波
为全面分析2002年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形势,展望2003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前景,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于2002年12月1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国际金融新发展与我们的对策”的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就当前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银行副行长华庆山到会致辞。本刊特将此次研讨会中部分专家演讲的文字稿进行整理并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于津平
东亚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为了分析这一影响 ,必须对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进行比较。本文利用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数据测算了1 980年至 1 99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行业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 :中国的出口与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进口之间互补性较小 ,而中国的进口与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因此与上述经济体合作关系的加强有可能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减少。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 ,对日经济关系的加强有利于中日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 东亚经济 国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方利
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杜方利战后,世界迎来了本世纪最长的和平发展时期。发达国家较长期和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有利条件,如容量可观的市场、较充裕的资金、先进的工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新育, 侯先荣
本文对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上海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物质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 1)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即使经济发达的地区,物资消耗与 GDP的关系没有表现出强去物质化,而是呈正相关,但相关曲线的斜率逐渐递减;( 2)其他国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一致的强去物质化。快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物质投入的增长(如日本、韩国)。所以,我国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但对物质投入的依赖性将下降。
关键词:
倒U曲线 去物质化 物资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