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3)
- 2023(14977)
- 2022(12431)
- 2021(11560)
- 2020(9726)
- 2019(22146)
- 2018(22079)
- 2017(41145)
- 2016(22385)
- 2015(25846)
- 2014(25674)
- 2013(25176)
- 2012(23444)
- 2011(21718)
- 2010(21917)
- 2009(20615)
- 2008(20076)
- 2007(18056)
- 2006(16230)
- 2005(15005)
- 学科
- 济(108988)
- 经济(108854)
- 管理(64665)
- 业(55482)
- 企(46027)
- 企业(46027)
- 方法(42243)
- 数学(37558)
- 数学方法(36948)
- 中国(29063)
- 农(23813)
- 财(23474)
- 学(23414)
- 制(22140)
- 地方(21816)
- 业经(21250)
- 贸(18157)
- 贸易(18144)
- 易(17627)
- 体(16724)
- 银(16428)
- 银行(16386)
- 融(16282)
- 金融(16275)
- 行(15829)
- 理论(15625)
- 环境(15454)
- 农业(15082)
- 和(14232)
- 地方经济(14089)
- 机构
- 大学(332015)
- 学院(329395)
- 济(144600)
- 经济(141760)
- 研究(122709)
- 管理(119261)
- 理学(101451)
- 理学院(100257)
- 管理学(98227)
- 管理学院(97643)
- 中国(94498)
- 科学(73397)
- 京(71960)
- 财(67296)
- 所(63257)
- 研究所(57313)
- 农(55612)
- 中心(54134)
- 财经(52476)
- 江(50267)
- 经(47641)
- 业大(47309)
- 经济学(46201)
- 北京(46169)
- 院(44385)
- 农业(43722)
- 范(42135)
- 师范(41597)
- 经济学院(41152)
- 州(38847)
- 基金
- 项目(215472)
- 科学(169699)
- 基金(158007)
- 研究(154272)
- 家(140196)
- 国家(139165)
- 科学基金(117511)
- 社会(99608)
- 社会科(94519)
- 社会科学(94496)
- 省(81739)
- 基金项目(81288)
- 自然(75550)
- 自然科(73829)
- 自然科学(73804)
- 自然科学基金(72469)
- 教育(71497)
- 划(70367)
- 资助(66747)
- 编号(59868)
- 成果(50204)
- 重点(50126)
- 部(48636)
- 发(46833)
- 创(44077)
- 课题(43816)
- 国家社会(42583)
- 创新(41610)
- 教育部(41537)
- 科研(41322)
- 期刊
- 济(166124)
- 经济(166124)
- 研究(104025)
- 中国(72409)
- 学报(54725)
- 财(51984)
- 农(50842)
- 科学(50615)
- 管理(48348)
- 大学(41877)
- 学学(39685)
- 教育(36054)
- 农业(34311)
- 融(31370)
- 金融(31370)
- 技术(29958)
- 经济研究(28386)
- 财经(27659)
- 经(23963)
- 业经(23128)
- 问题(21116)
- 业(19141)
- 贸(18434)
- 统计(18106)
- 世界(17722)
- 技术经济(17093)
- 国际(16961)
- 策(15941)
- 版(15502)
- 决策(14326)
共检索到513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显著体制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四主型制度,即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即公有资本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又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公有资本 市场经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集约增长 深化改革 体制障碍 中高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捷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把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归结为生产要素中的劳动与资本的长期化结合。这一特征的经济原理在于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调整替代市场调整以减少要素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追求因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所产生的准租金。日本型体制是由一组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制度安排所构成,但这套体制在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中正失去效率,需要进行一场大变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宗良
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再度力克时艰,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独树一帜。继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之后,中国第三次成功应对重大危机的冲击,并一举提前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新波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孝兵
论中国经济体制跃迁的方式与当代内涵陈孝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不断寻找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最佳契机。其间引发的各种论争和诸多决策建议从不同视角看都有其相当的合理部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总是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士福 赵淑明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品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但包括产品的实体本身,而且包括随同实体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包含有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个层次。正确、全面地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的内涵与外延,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敬本
今年中等城市经济研讨会是在五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背景下举行的。这个计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各中等城市都在根据中央精神制定自己的规划。中央提出规划的中心精神是实现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以及从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发展的转变。这里,我就转型的有关问题作些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卫星
美国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充分体现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有机结合的分权型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基本上由市场导向,政府主要在宏观上依靠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和手段进行必要的间接调控,并通过各种立法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笔者认为,在如何解决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的有机结合这个重大问题上,美国的某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东霞
一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在全国的先行改革带动了它在国内的领先发展,但是,笔者在对广东改革与发展历程进行一番反思性回顾以后,得出的结论是,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其他省份完全不同,和中国整体经济改革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线的思路也有所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卫星
日本在战后建立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充分体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协调与统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政府主导突出地表现为:通过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特别是对企业决策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诱导;依靠财政、金融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等调控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宏观间接调控。这种政府主导并不是为了排挤或替代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企业的活力,而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这种比较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模式,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远声
我国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以一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表明,多元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谈世中
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和战略的调整,必然要求其经济体制和增长模式进行相应的转换,以利于新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实施。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冰
本文在剖析了把转型与改革割裂对立起来与用激进和渐进表述两种转型方式的流行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区分以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的根本标志是宪法性秩序转变方式的不同 ,并以此为据 ,将两种转型方式分别概括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