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1)
2023(10447)
2022(8824)
2021(8483)
2020(7060)
2019(16641)
2018(16318)
2017(30784)
2016(16157)
2015(18871)
2014(18712)
2013(18309)
2012(16780)
2011(15222)
2010(15620)
2009(14744)
2008(13737)
2007(12050)
2006(10670)
2005(10014)
作者
(43667)
(35911)
(35780)
(34316)
(23152)
(17220)
(16440)
(13902)
(13896)
(12979)
(12253)
(12239)
(11587)
(11502)
(11315)
(11084)
(10552)
(10533)
(10307)
(10180)
(9131)
(8684)
(8506)
(8374)
(8184)
(8047)
(7991)
(7835)
(7248)
(7070)
学科
(69615)
经济(69548)
管理(42219)
(41227)
(33939)
企业(33939)
方法(32576)
数学(29306)
数学方法(28750)
中国(28163)
(27909)
金融(27908)
(25318)
银行(25313)
(24552)
(17618)
(17553)
贸易(17535)
(17190)
(16555)
(15976)
业经(14185)
地方(13307)
理论(12596)
中国金融(11345)
(11161)
财务(11115)
财务管理(11085)
农业(10882)
(10633)
机构
学院(224915)
大学(224797)
(101953)
经济(99998)
管理(83726)
研究(77184)
理学(70940)
理学院(70199)
中国(69092)
管理学(68878)
管理学院(68470)
(47934)
(47033)
科学(41573)
(37588)
中心(37557)
财经(37304)
(34087)
研究所(33715)
经济学(33598)
(32127)
北京(31429)
经济学院(30300)
(28983)
(28158)
财经大学(28013)
师范(27928)
(27682)
(27353)
业大(26390)
基金
项目(141451)
科学(111696)
研究(107733)
基金(103656)
(88807)
国家(88145)
科学基金(75911)
社会(69346)
社会科(66102)
社会科学(66086)
基金项目(52720)
(52280)
教育(50393)
自然(46312)
自然科(45366)
自然科学(45359)
资助(45125)
自然科学基金(44567)
(44521)
编号(43613)
成果(36537)
(32516)
重点(32075)
(30846)
课题(30696)
(29988)
国家社会(29732)
教育部(28784)
中国(28507)
创新(28128)
期刊
(109254)
经济(109254)
研究(73255)
中国(47578)
(38182)
金融(38182)
(36017)
管理(32503)
学报(27917)
科学(27910)
教育(26753)
(26315)
大学(22651)
技术(21520)
学学(20907)
经济研究(19283)
财经(18671)
农业(17475)
(16181)
国际(16146)
(15879)
业经(15439)
问题(14142)
世界(13083)
统计(12865)
技术经济(11288)
(11172)
理论(10783)
图书(10627)
(10606)
共检索到35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建中  
中国模式:国内、国际金融中心在沪港分设初探黄建中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特别是确立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之后,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为世人所注目。与此同时,"九七"日近,"上海能否取代香港"也成为一个热门而敏感的话题。本文拟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提出"将中国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英丽  
中国加入 WTO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给中国大都市崛起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带来历史机遇。沪港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和分工将是中国在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胜出的重要条件。本文重点探讨四个问题 :中国崛起为亚洲时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 ,沪港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与分工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及促进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洪民  
本文以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崛起为基本背景,探讨了中国可能出现全球性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依据,并且认为,虽然当前香港的微观金融市场条件超过上海,但从长期看,在宏观基础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等基本因素的作用下,上海可能成长为比香港更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沪港未来金融发展可能出现的基本竞合结构及双方各自的战略取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彦明  何丽  田田  
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其中对发展模式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政府、市场这两类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各种发展模式相应地体现出政府、市场各异的协同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演化的机理,从金融中心能级、主导驱动力两个维度,对各金融中心模式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伦敦金融城"业界自治"管理模式的举措与经验,提出了我国各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潘英丽  
本文从沪港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目标出发,分析了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各自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以及相互之间协调发展的机理。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之前,上海的战略定位是建成综合功能健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内金融中心,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即从目前主要为内地经济提供涉外金融服务转向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离岸金融服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王建华  
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和步骤措施景学成,王建华一、理论与政策设计思路1.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是作为在全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与国际经济相连接的一项战略措施。中央把经济、金融、贸易一体地提出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再斌  黄运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邦彦  覃剑  
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的首要目标,而当前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却悄然从"点式"向"圈层"转变。本文基于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密集区发展动态的考察和分析,发现伦敦、纽约和迪拜分别领衔欧洲、美洲和中东地区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圈层系统参与全球竞争,而亚洲地区主要金融中心尚未能成功建立本地区的金融地域系统。鉴于这一新兴发展模式,本文集成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专业分工理论和中心地理论构建"三元理论分析框架",试图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并由此得出发展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  孙桂芳  程丽萍  
文章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两种模式:自然形成模式(或市场主导型)和国家建设模式(或政府主导型),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选择,并通过重点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多种因素和条件,得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传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国家建设模式和自然形成模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玉  樊丽明  
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科学有效地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有必要分析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和税收政策。根据形成动力的不同,国际金融中心可分为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伦敦、纽约和东京为自然形成模式的典型代表,新加坡为政府引导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两种模式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政策的演进过程、特征及成因,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和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玉  樊丽明  
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科学有效地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有必要分析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和税收政策。根据形成动力的不同,国际金融中心可分为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伦敦、纽约和东京为自然形成模式的典型代表,新加坡为政府引导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两种模式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政策的演进过程、特征及成因,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和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