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2)
2023(4157)
2022(3401)
2021(3392)
2020(2806)
2019(6570)
2018(6259)
2017(11673)
2016(6140)
2015(7328)
2014(7033)
2013(7175)
2012(6896)
2011(6347)
2010(6010)
2009(5660)
2008(5627)
2007(4792)
2006(4126)
2005(3821)
作者
(17189)
(14303)
(14297)
(13738)
(9145)
(6811)
(6435)
(5703)
(5530)
(5302)
(4929)
(4831)
(4771)
(4708)
(4569)
(4412)
(4260)
(4132)
(4070)
(3805)
(3759)
(3452)
(3384)
(3228)
(3204)
(3167)
(3002)
(2938)
(2857)
(2839)
学科
(29479)
经济(29454)
方法(14080)
管理(12259)
数学(12207)
数学方法(12151)
中国(12021)
(11240)
(8601)
贸易(8596)
(8507)
(8487)
企业(8487)
(6833)
(5820)
业经(5365)
关系(5355)
(5062)
(4997)
(4857)
(4638)
银行(4636)
(4584)
(4560)
环境(4428)
(4347)
金融(4346)
(4324)
产业(4285)
农业(4229)
机构
大学(93335)
学院(89570)
(47690)
经济(47194)
研究(38795)
管理(31626)
中国(30701)
理学(26927)
理学院(26577)
管理学(26314)
管理学院(26127)
(21672)
科学(20985)
(19296)
(18926)
研究所(17813)
经济学(16707)
中心(15920)
财经(15611)
经济学院(15073)
北京(15008)
(14628)
(14500)
(13022)
(12148)
师范(12092)
科学院(12031)
财经大学(11907)
业大(11810)
研究中心(11281)
基金
项目(60591)
科学(48388)
基金(46757)
研究(44864)
(42058)
国家(41793)
科学基金(34365)
社会(31302)
社会科(29820)
社会科学(29815)
基金项目(23678)
自然(20196)
资助(19984)
自然科(19731)
自然科学(19726)
教育(19556)
自然科学基金(19435)
(18939)
(17633)
中国(16478)
编号(15740)
(15186)
国家社会(14600)
重点(14214)
(13497)
成果(13361)
教育部(13277)
人文(12016)
(11965)
大学(11955)
期刊
(49883)
经济(49883)
研究(31289)
中国(17632)
科学(15114)
学报(14795)
(12918)
大学(12178)
管理(11804)
学学(11459)
(11214)
经济研究(9292)
财经(8644)
(8578)
教育(8430)
世界(8176)
(8050)
金融(8050)
农业(7842)
国际(7834)
(7677)
问题(7677)
林业(6648)
业经(6479)
技术(5849)
(5572)
经济问题(4768)
技术经济(4442)
资源(4183)
统计(4044)
共检索到139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风平  
中国森林文化与西方浓厚的树木神学色彩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朴素唯物辩证法和实用价值观渗入人们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多种形式融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社会生活,以不同的精神文明体现在林业科技进步和产品革新中。中国森林文化是结构完整、发育成熟且不断再生、繁衍的森林文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雪姣  李慧  苏孝同  李文军  
文章梳理了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森林文化的演化历程,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及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认为,森林文化未来的研究要从兼收并蓄、创新方法、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引领时代等5个方面开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雪姣  李慧  苏孝同  李文军  
文章梳理了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森林文化的演化历程,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及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认为,森林文化未来的研究要从兼收并蓄、创新方法、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引领时代等5个方面开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严明  温常青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管理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探讨了引进市场机制,打破政府行政管理固有模式的可能性,提出了逐步取消森林采伐限额,建立职业森林经理人制度,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中介和林权所有者的权利边界,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森林经理规律的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凤婷  
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文化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门话题。"文化旅游"是指将特色文化项目融入旅游中,通过旅游实践感知特定文化内容的活动。"文化旅游"产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黄金产业之一。2021年中央相关文件指出: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振兴,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知,未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祥寒冰  
森林旅游资源不仅在于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在于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森林旅游产业逐渐布局“文化旅游”事业,森林文化旅游成为森林旅游开发中的热门话题。积极挖掘森林旅游中的文化资源,将有效推动中国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中国森林旅游文化》一书,简析国家森林旅游文化内涵,并联系既有实践经验探索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亮明  朱松  周围  
通过建立通用的科学系统的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森林文化水平,定义了量化评价指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按此确定了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分值,建立了评价体系。采用计算出的相关数据对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进行评价计分:湖南省得分为67.3分(满分100分),水平为III级(中等)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国洲  樊宝敏  
基于史料、已有研究以及典型调查的数据,对福建省森林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森林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表明:福建森林文化先后经历了先秦时期的森林原始利用和仙道文化、秦汉至隋唐时期人工林的兴起和禅茶文化、宋元明清时期的山耕文化、近代的木业文化,以及现代的林家文化等发展阶段。福建森林文化取得重要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人与森林和谐共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林权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坚持理论创新并用新的理念武装人的头脑。福建森林文化历史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雪姣  李文军  
为挖掘芬兰独特的森林文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森林文化研究的借鉴意义,从以下4个方面介绍了芬兰的森林文化。1森林之子:与森林息息相关的宗教信仰及其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使得芬兰人民自称为森林之子;2森林休闲文化:现代芬兰人建立了39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法律允许任意采摘浆果,开展湖边别墅度假等活动,享受回归森林为主的大自然的快乐;3森林产品:芬兰人民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拥有世界上最环保先进的造纸技术和最大的造纸企业,从木材里提取化学药品,利用木材制造各种日常用品,以及近年来芬兰的热点话题——生物质能源;4森林经营管理:芬兰人民通过法律来管理森林及科学经营森林的历史和现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萍  
森林文化是人类以森林为中心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态性"、"地域性"、"民族性"、"人文性"。本文立足与语言与文化,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认为具有地域性的汉语方言,具有民族性的少数民族方言,具有人文性的并以方言为载体的乡土文学、民间歌谣、戏曲等艺术形式都可以折射出森林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了方言学视角下研究湖南森林文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维英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当前森林公安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调研成果和工作实践,对森林公安文化体系建设途径作初步的探析,提出了下一步建设方向,为促进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慧  何晓琦  孔艳  李文军  
森林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与森林和树木的关系在许多传统文化中都能见到。在欧洲,当代林业已具有多功能性,对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解也不仅仅包括木材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增加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社会对森林的理解已变得更加广泛。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来使用的观点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社会组织和土地所有权政策的鼓励。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经常被忽视,如果仅仅基于经济方面,这种讨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有必要更注重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强调森林在人类生活中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的重要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祖荣  苏孝同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载体,在人类与森林长期相互依存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有机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于所处地域、民族、城乡和国度差异,其衍生的文化形态也各不相同,对不同地域、民族、城乡、国度和自身文化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将为人们认识色彩斑斓和经久不衰的森林文化提供另一参照系和发展前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宗元  
森林旅游不仅是项产业,还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行为。其广博、深湛的文化内涵大抵表现在哲学、心理学、美学、历史、科学、教育诸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