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8)
- 2023(3873)
- 2022(3183)
- 2021(3225)
- 2020(2635)
- 2019(6277)
- 2018(5925)
- 2017(10947)
- 2016(5721)
- 2015(6805)
- 2014(6347)
- 2013(6578)
- 2012(6280)
- 2011(5968)
- 2010(5692)
- 2009(5361)
- 2008(5293)
- 2007(4410)
- 2006(3990)
- 2005(3675)
- 学科
- 济(29266)
- 经济(29238)
- 方法(12877)
- 数学(12151)
- 数学方法(12108)
- 管理(11806)
- 中国(11374)
- 业(11007)
- 贸(8873)
- 贸易(8868)
- 易(8788)
- 企(7143)
- 企业(7143)
- 农(6663)
- 学(5720)
- 关系(5435)
- 出(5226)
- 制(4945)
- 财(4818)
- 银(4644)
- 银行(4642)
- 融(4615)
- 金融(4615)
- 行(4587)
- 环境(4423)
- 发(4396)
- 出口(4313)
- 出口贸易(4313)
- 口(4313)
- 业经(4215)
- 机构
- 大学(88608)
- 学院(83880)
- 济(47819)
- 经济(47408)
- 研究(38728)
- 中国(30772)
- 管理(29916)
- 理学(25472)
- 理学院(25162)
- 管理学(24958)
- 管理学院(24791)
- 京(20842)
- 科学(20589)
- 所(19580)
- 财(18557)
- 研究所(18083)
- 经济学(16779)
- 中心(15637)
- 财经(15336)
- 经济学院(15145)
- 北京(14645)
- 院(14511)
- 经(14444)
- 农(13034)
- 科学院(12117)
- 财经大学(11740)
- 业大(11364)
- 研究院(11149)
- 研究中心(11056)
- 范(10645)
- 基金
- 项目(56796)
- 科学(45510)
- 基金(44753)
- 研究(41272)
- 家(40674)
- 国家(40458)
- 科学基金(33138)
- 社会(29097)
- 社会科(27757)
- 社会科学(27752)
- 基金项目(22554)
- 自然(19782)
- 自然科(19319)
- 资助(19319)
- 自然科学(19314)
- 自然科学基金(19032)
- 教育(17900)
- 省(16883)
- 中国(16265)
- 划(16176)
- 部(14605)
- 国家社会(14017)
- 编号(13680)
- 重点(13346)
- 教育部(12734)
- 发(12561)
- 重大(11536)
- 成果(11430)
- 人文(11260)
- 大学(11190)
共检索到133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婷婷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地球与20年前相比有了更多的绿色。其中,中国和印度的贡献最大,仅仅中国在过去17年内的植被量增加就占到了全球的25%。在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植树造林对全球的贡献尤为突出。森林面积的减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及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各国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终止森林砍伐,大力植树造林,以减少森林面积减少对人类生存产生不利后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问泽霞 张晓辛
首先分析了中国木材进口与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数据,认为中国木材进口与世界森林资源的减少有一定的关联。为了客观认识中国木材进口与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认为中国木材进口快速增长发生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趋缓的时间段内,且通过对世界主要木材进口国木材进口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不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中国原木进口的增长源于世界市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需求的拉动,因此中国不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
关键词:
中国 世界森林 林产品贸易 毁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江时学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 2 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不容忽视的地位以及 2 1世纪初拉美国家能否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所取决的几个重要条件 ,同时还论述了拉美经常爆发经济危机的因素。
关键词:
拉美 世界经济 地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王玉婧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通过一线城市大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人才兴国战略。为全面深入分析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四维度整体分析框架,提出采用随机森林法进行异常点度量和特征变量选取,设计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17个分析变量中,影响显著的有9个因素。研究结果为我国一线城市探究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进一步吸引人才提供新的分析方法与实际指导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红智 慕永通
为掌握中国在世界鲍螺生产中的地位,本文分别考察了中国和世界鲍螺总产量、世界鲍螺捕捞产量、中国和世界鲍螺养殖产量及养殖产值和单位养殖产值的演变过程,并分别以鲍螺总产量、捕捞产量、养殖产量、养殖产值、单位养殖产值为指标,系统梳理了在这些指标排名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了中国在这些指标排名中的具体位次。
关键词:
鲍螺 生产 中国 世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孝兵 雷颖飞 徐洁香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来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地位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项网络地位衡量指标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都相对落后,1962年我国点出度为48位,点入度为73位,出强度为24位,入强度为33位,核心度为68位。经过曲折发展(1949—1978年)、高速发展(1979—2001年)和高水平发展(2002—2018年)三个阶段,到2018年我国除了入强度排名第二以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是排名第一。中国已经从世界贸易网络中的边缘国家成长为核心国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红智 慕永通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海水贝类养殖产业,在海水贝类生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中国的海水贝类捕捞产量几乎全部来自鱿鱼、墨鱼和章鱼以及其他海产贝类,中国向FAO报告的5大主要物种组产量全部是养殖产量。尽管中国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规模庞大,但单位养殖产值偏低,养殖效益不容乐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海水贝类进口国和最主要的出口国,但进出口均价偏低。中国在世界海水贝类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与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水贝类生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关键词:
海水贝类 生产 贸易 中国 世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慕永通 张红智
基于部分前期研究成果,本文运用"一纵多横"法,以"软体动物"作为分析单元,从产量角度相对宏观地考察了中国和世界软体动物产业过去60年间的演进趋势,包括以10年为期分别梳理了中国和世界软体动物总产量以及养殖产量、捕捞产量在不同时期的增长量和增长率,选定年份中国对世界软体动物总产量、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的贡献,并特别比较了选定年份中国与世界软体动物产量养捕比。为更具体地了解中国在世界软体动物产业中的地位,本文同时考察了中国和世界软体动物主要物种组产量及其不同时期的增长量和增长率,以及选定年份中国对世界软体动物主要物种组产量的贡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艳 慕永通 张红智
本文分别考察了中国和世界鲍螺进出口量、进出口额和进出口均价的变动情形,理清了4个选定年份在进出口量、进出口额、进出口均价及出口量在总产量中占比排名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并确定了中国在这些指标排名中的具体位次。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中国鲍螺的国际市场份额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即使是在国内市场上,国产鲍螺也无法满足细分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的要求;中国鲍螺出口均价和出口量在总产量中占比偏低的原因不在国产鲍螺种类,而是规格、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形而言,中国鲍螺出口贸易依然有着可观的利润空间。
关键词:
鲍螺贸易 变动趋势 贸易地位 中国 世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翠萍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那么是否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是名列前茅呢?为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首先,从其自身发展的过程来看,自2000-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一直是不断处于增长,且其增速水平超过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水平,但是仍然处于逆差地位,贸易结构也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服务贸易进口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竞争力有待提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中国2020"课题组 周其仁 秦晓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急速膨胀,国际社会不再满足看到一个低调的中国,而是要求中国负担起更多的全球责任。中国的海外利益日益扩大,也需要中国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提供更多的保护。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在国际上应以"一元多极共治"为原则重新定位,核心内容包括:坚持一元化的国际秩序,做现存国际秩序的建设性改革者,推动G20成为管理世界经济事务的正式机构,以增量改革为原则推进现有国际秩序的改革,为其他国家的发展留出空间、交更多的朋友,在国内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风平
中国森林文化与西方浓厚的树木神学色彩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朴素唯物辩证法和实用价值观渗入人们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多种形式融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社会生活,以不同的精神文明体现在林业科技进步和产品革新中。中国森林文化是结构完整、发育成熟且不断再生、繁衍的森林文化。
关键词:
中国 森林文化 特色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