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4)
- 2023(10683)
- 2022(8833)
- 2021(8359)
- 2020(6401)
- 2019(14990)
- 2018(14562)
- 2017(26021)
- 2016(14173)
- 2015(16228)
- 2014(15890)
- 2013(15813)
- 2012(15442)
- 2011(14399)
- 2010(14432)
- 2009(13114)
- 2008(12984)
- 2007(11247)
- 2006(10184)
- 2005(9702)
- 学科
- 济(65564)
- 经济(65494)
- 管理(29926)
- 业(28668)
- 中国(25988)
- 方法(19958)
- 企(19393)
- 企业(19393)
- 地方(19344)
- 农(19095)
- 数学(17563)
- 数学方法(17439)
- 贸(14477)
- 贸易(14460)
- 业经(14371)
- 易(14062)
- 农业(12916)
- 融(12819)
- 金融(12819)
- 学(12612)
- 银(12469)
- 银行(12452)
- 发(12376)
- 行(12285)
- 制(11842)
- 财(10994)
- 地方经济(10773)
- 环境(10773)
- 发展(9350)
- 展(9322)
- 机构
- 大学(198267)
- 学院(197031)
- 济(90497)
- 经济(88857)
- 研究(83807)
- 管理(66784)
- 中国(66340)
- 理学(54992)
- 理学院(54193)
- 管理学(53443)
- 管理学院(53048)
- 科学(47673)
- 京(46126)
- 所(42972)
- 财(39817)
- 研究所(38790)
- 中心(36809)
- 农(33295)
- 北京(31386)
- 院(31098)
- 江(30349)
- 范(30269)
- 财经(30189)
- 师范(30010)
- 经济学(28917)
- 经(27684)
- 业大(26402)
- 经济学院(25861)
- 农业(25129)
- 科学院(25048)
- 基金
- 项目(125654)
- 科学(98244)
- 研究(96963)
- 基金(89105)
- 家(78718)
- 国家(78049)
- 科学基金(64292)
- 社会(61658)
- 社会科(58366)
- 社会科学(58356)
- 省(46683)
- 基金项目(45281)
- 教育(44434)
- 划(40630)
- 编号(38562)
- 自然(37279)
- 资助(36601)
- 自然科(36309)
- 自然科学(36302)
- 自然科学基金(35672)
- 发(33780)
- 成果(32949)
- 重点(29758)
- 课题(29127)
- 部(28686)
- 发展(27865)
- 展(27403)
- 中国(27005)
- 国家社会(26704)
- 创(25845)
共检索到337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娜 陈鑫峰 钟永德
【目的】研究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嬗变的历程、路径和动因,从中总结实践启示,为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方法】借助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将森林公园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分析,在国家与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及森林公园价值转向的多重路径中划分森林公园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森林公园数量变化、建设资金来源结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量化分析,总结归纳森林公园发展嬗变的内在逻辑。【结果】1)近40年中国森林公园经历了“林业多种经营项目(1982—1991年)—林业第三产业(1992—1997年)—多维度发展的林业绿色产业(1998—2010年)—自然保护地和社会公共事业(2011年至今)”的嬗变历程。2)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的嬗变路径可以归纳为:“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地”的属性变迁;“经济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的功能演变;“逐利—逐绿—逐义”的价值转向;“封闭—开放—融合”的格局转化。【结论】1)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嬗变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结为:追求社会公正的变革、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愿景和“好生活”图景。2)中国森林公园依然面临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带来的管理复杂化、与国有林场“两位一体”管理体制的掣肘、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错位催生的多重矛盾、国有林场改革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带来的新变局、相关法律缺位带来的行业管理效力受限等问题。3)积极对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协调与国有林场“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推进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完善森林公园的法律体系,将是今后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发力点。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历时发展 嬗变逻辑 实践启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敏燕 陈鑫峰
[目的]研究全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管理轨迹,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首先,沿用文献回顾、归纳总结的定性研究思路,介绍森林公园基本情况和行业管理动态;其次,采用定量描述方法,分析森林公园时空发展规律。在时间上,划分发展阶段并总结特征,分析时代背景、指导思想变迁而引起的变化;在空间上,统计分析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森林公园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社会就业人员等情况。[结果]1)中国森林公园发展历经试点起步(1980—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0年)、规范发展(2001—2010年)、质量提升(2011年至今)4个阶段,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分级管理,主要类型通常依...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 发展历程 管理轨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珂 张颖
基于森林公园及其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等多个维度刻画了1999—2011年北京市森林旅游生态足迹的嬗变轨迹: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减,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递增,人均生态赤字逐步递减;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分别为-0.73和1.73。生态赤字的实质是森林旅游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为改善供需现状,确保北京市森林旅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森林公园的开发管控,提高森林公园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保护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世东 陈鑫峰
本文通过对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游客量、旅游收入等指标变化的研究,以及对不同省(区、市)、规划分区、全国4大地区各指标的变化与所占份额等方面的分析,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轨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公园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急速发展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快速成长阶段,具有时间分布上的加速现象、空间分布上的位移现象、游客量与旅游收入上的耦合现象、在全国旅游业地位上的提升现象。预测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森林公园事业还将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到2010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将由目前的1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秀娟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利用2003—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森林公园发展效率进行研究,为我国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测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TFP),比较中国31个省区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效率及TFP增长率。结果显示:省区间比较,上海、浙江等地区的效率最高,贵州、山西等地区的TFP增长率最高;三大区域间比较,东部地区的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大,西部地区的效率和TFP增长率都最低。最后,从要素投入、旅游吸引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对影响效率大小及其差异的原因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提出继续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芬 保继刚
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新兴事物,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城市的空间的生产模式。本文以历史研究法为主,实地访谈为辅,构建国家、市场和社会与空间生产分析框架来研究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演变阶段与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1982—1991年)、参与阶段(1992—2001年)和发展阶段(2002—2011年)三个时期,其发展特点呈现出国家制度结构主导为先到资本主导与社会行动的兴起,再到制度结构主导对资本流动与社会行动的重构的空间生产的逻辑。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 市场 社会 空间生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秀勤 李洪波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涵义、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建设应主要包含建设的目标、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4个方面,而这4个方面与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践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森林公园生态系统适宜化、森林旅游产业生态化、森林旅游消费生态化、森林公园公共服务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构建路径,生态物质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认知文明和生态心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建设内容,政府、企业和民众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三大建设主体。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森林公园 构建路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寿 陆勇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碰撞中发展的。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嬗变,可以分为被动移植苏联模式、反思修正苏联模式、两难选择发展模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关系。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修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逐步进入了两难选择的困境:企图消除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最后都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新的弊端,而正是这些新旧弊端共同导致了东欧各国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
关键词:
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 嬗变 历史逻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兰思仁 戴永务 沈必胜
在全面回顾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三十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总结归纳出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三十年发展的五条基本经验:思想观念是"总开关",政府主导、加强领导是森林旅游发展的关键,市场需求是森林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广筹资金、创新机制是森林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资源保护是森林旅游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 三十年 基本经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姿彤 张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为标志,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性依托,其任重道远,不可替代。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作为林业建设的有效手段,也必然要以全新姿态走上林业生态建设舞台,发挥其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国内外城市森林公园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建设不匹配、生态补偿体系亟待完善,各级政府没有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缺乏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因此,大连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定位,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发展原则,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经营管理法制化建设,探索新时代大连城市森林公园特色经营管理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亓为康 丁涛
共享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的发展原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考察共享发展的历史嬗变,可以看到共享发展是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必然逻辑和现实旨归,而共享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由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决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共享发展,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丽娜 赵希勇
选取2013、2015和2017年数据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协调性进行计算,分析随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协调性的影响及调整前和调整后数据的差异性。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森林公园旅游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协调性呈现负影响;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协调度均值为0.771,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协调等级呈现聚集现象,处于失调等级呈现分散现象,协调度高低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无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省级行政区协调性发展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协调性发展的关联程度,在31个省级行政区未出现"H-H"区域和"L-L"区域,位于"L-H"区域有上海和天津两个城市,"H-L"区域只有甘肃省,说明随着森林旅游行业发展,各省间差距逐渐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水发 潘晨光 潘家华 郑艳 张莹
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森林公园旅游业是中国森林旅游业的主体。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状况,并基于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及直接就业效应,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间接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就业效应可观。测算数据显示,2011-2020年森林公园旅游业的总体就业量为512.1万人,其中直接和间接就业量分别为238.5万人和273.6万人。
关键词:
中国 森林公园 旅游业 就业 投入产出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