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4)
2023(9418)
2022(7867)
2021(7740)
2020(6311)
2019(13942)
2018(13763)
2017(23985)
2016(13848)
2015(16219)
2014(15729)
2013(14412)
2012(12967)
2011(12085)
2010(12016)
2009(10926)
2008(10373)
2007(9045)
2006(7848)
2005(7003)
作者
(34898)
(29254)
(28985)
(27985)
(18521)
(13964)
(13168)
(11398)
(11184)
(10340)
(10025)
(9733)
(9207)
(9165)
(9149)
(8981)
(8870)
(8760)
(8551)
(8277)
(7474)
(7198)
(6967)
(6695)
(6645)
(6491)
(6481)
(6367)
(5933)
(5807)
学科
(49009)
经济(48968)
管理(29604)
(22604)
中国(20274)
方法(18780)
数学(17184)
数学方法(16989)
(16339)
企业(16339)
教育(13847)
(13247)
(11965)
贸易(11957)
地方(11911)
(11700)
理论(9771)
教学(9752)
(9063)
业经(9057)
(8661)
农业(8582)
环境(8223)
(8005)
地方经济(7532)
(7342)
(7311)
金融(7307)
(7285)
银行(7271)
机构
大学(183574)
学院(177808)
(72515)
经济(71063)
研究(66571)
管理(57871)
理学(49594)
理学院(48869)
中国(47686)
管理学(47683)
管理学院(47369)
(39501)
科学(39120)
(32680)
(30945)
(30700)
师范(30469)
研究所(30009)
中心(28546)
(25918)
(25868)
北京(25679)
财经(24849)
(24552)
师范大学(24102)
经济学(23962)
业大(23345)
(22833)
教育(22339)
经济学院(21592)
基金
项目(120052)
研究(95524)
科学(94746)
基金(83872)
(72387)
国家(71758)
科学基金(60579)
社会(59460)
社会科(56263)
社会科学(56255)
教育(49002)
(47081)
基金项目(43061)
(40641)
编号(40282)
自然(35498)
成果(35423)
自然科(34695)
自然科学(34683)
资助(34407)
自然科学基金(34016)
课题(30797)
重点(28582)
(27804)
(27448)
(26272)
大学(25932)
(25648)
国家社会(24758)
(24528)
期刊
(78203)
经济(78203)
研究(61445)
中国(46179)
教育(46146)
学报(26938)
科学(24131)
(23778)
(22432)
大学(22097)
管理(21442)
学学(18284)
农业(17554)
技术(16084)
经济研究(14525)
(12905)
金融(12905)
财经(12631)
图书(12509)
职业(11870)
业经(11849)
(11209)
(11154)
(10445)
问题(9948)
世界(9769)
国际(9712)
书馆(9397)
图书馆(9397)
(9250)
共检索到277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江  
培育民族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的时代要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力冲击、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完善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发挥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奥多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大健  
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构筑立体化的舆论氛围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基础;营建精品化的涵育载体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关键。大学要通过"课程教化"和"礼乐教化",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活跃学生群体文化氛围,营造民族精神养成教育之大气候;注重教师人格文化建设,提升物质环境文化品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贤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玉美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认同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持轻视的态度;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祖国前途感到迷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必须研究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培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手段等方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雅丽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致。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提出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以建设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为主导,以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为关键,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霞  
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政府在善治理念下实施建设的公民社会需要公共精神的支撑,而公共精神的孕育需要善治的实践土壤,大学生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其公民社会应有的公共精神已成为政府实现善治的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毅  张美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齐明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民族自豪感是青年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精神支柱,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自豪感的概念逐渐模糊。因此,亟需通过主动思考研究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方法,努力寻找破解各种影响的应对措施及路径办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秀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高校德育创新中具有的必然性、必要性,构建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