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3)
2023(4723)
2022(3933)
2021(4086)
2020(3351)
2019(7792)
2018(7576)
2017(12858)
2016(7783)
2015(9763)
2014(9593)
2013(8881)
2012(8210)
2011(7852)
2010(7755)
2009(6881)
2008(6690)
2007(5781)
2006(5064)
2005(4659)
作者
(20022)
(16828)
(16729)
(16286)
(10812)
(7978)
(7628)
(6710)
(6620)
(6008)
(5948)
(5608)
(5558)
(5493)
(5462)
(5175)
(5117)
(4931)
(4890)
(4841)
(4596)
(4099)
(4091)
(3836)
(3809)
(3798)
(3710)
(3688)
(3505)
(3481)
学科
(27813)
经济(27787)
中国(13918)
管理(13855)
方法(12656)
数学(11960)
数学方法(11855)
(11316)
教育(10072)
(8530)
贸易(8525)
(8451)
(7366)
企业(7366)
(7278)
教学(7005)
理论(6444)
关系(5405)
(5053)
(5002)
(4898)
(4636)
(4619)
银行(4607)
(4556)
(4514)
学法(4463)
教学法(4463)
(4444)
农业(4373)
机构
大学(110216)
学院(103347)
(47568)
经济(46831)
研究(43794)
管理(31345)
中国(31144)
理学(26748)
理学院(26323)
管理学(25764)
管理学院(25582)
(24968)
科学(23850)
(21854)
研究所(20131)
(19393)
(17977)
师范(17837)
中心(17574)
北京(17041)
经济学(16741)
(16152)
财经(15984)
(15813)
经济学院(15107)
(15007)
教育(14800)
师范大学(14556)
(14292)
业大(13247)
基金
项目(67376)
研究(53841)
科学(53131)
基金(48068)
(41861)
国家(41516)
科学基金(34168)
社会(33897)
社会科(32058)
社会科学(32052)
教育(29097)
(24044)
基金项目(24038)
(22151)
编号(21393)
资助(20950)
成果(19553)
自然(19510)
自然科(19106)
自然科学(19098)
自然科学基金(18777)
课题(17517)
(17459)
中国(17026)
大学(16427)
重点(16368)
教育部(15447)
国家社会(14709)
(14641)
(14323)
期刊
(48488)
经济(48488)
研究(40072)
教育(31571)
中国(30098)
学报(17000)
科学(14937)
(14706)
大学(14493)
(13435)
管理(12085)
学学(11853)
农业(10999)
技术(9752)
经济研究(9398)
财经(8993)
(8731)
世界(8288)
(8039)
职业(7916)
国际(7877)
(7871)
金融(7871)
(7301)
问题(6730)
高等(6305)
(5521)
论坛(5521)
高等教育(5283)
图书(5269)
共检索到167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符涛  
信仰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时代使命的承载者,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前途的意义不言而喻,其信仰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当前大学生整体的信仰状况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信仰动摇、不坚定等问题,值得重视,需要通过发挥"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信仰重塑中的凝聚功能和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涛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应然"与"实然"的断裂以及多元文化碰撞的困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引下,文章提出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加强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融入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坚守梦想;优化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构筑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巧云  杨晖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婷婷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的权威除了用制度维护,更重要的是将法治观念植入人心,并培育为一种坚定的信仰。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形式,以此促进大学生对法治的认同以及法治自觉性的养成,为法治中国的建成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随军  
法治信仰是社会公众自觉自愿地从内心深处接受与认同法治,维护法治的权威,对法治真正的信服和尊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效能。通过对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多重意义进行分析,引领大学生群体对法治的认同,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并维护其权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燕锋  
通过对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国内腐败现象以及市场经济浪潮中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以前信仰教育的问题等。基于此,并考虑到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根据信仰教育的“认识———信念———行为”三步曲规则,提出了“懂、信、行”的教育应对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江  
培育民族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的时代要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力冲击、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完善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发挥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质的飞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详细的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围绕了我国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由此可见,我国今后几年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中国梦"。而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理应担起实现祖国伟大梦想的重任。但是,实现中国梦,首要做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坚贞不渝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应如何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下的"中国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珏  
传统观念一直将政治信仰作为衡量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事实上缺少道德信仰才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危机,并影响着道德领域。要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标杆,加大失德成本,打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心灵家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杨坤  许勇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和在大学生中培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仰,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就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雷  刘宇航  刘营军  
通过对江苏省10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从信仰基本认识、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宗教信仰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表明: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德育、宗教信仰三个方面加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童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中提出我们中华民族要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而奋进,中国梦像一道曙光给正在探索前进的中国开辟了新的坦途。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深入探索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实现人才兴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新进  
职业使命感培育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如对个体职业使命的感知、理解、认同,并付诸实践,把为社会谋福利和自我实现作为内在动力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使命感培育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严密的逻辑基础。职业使命感培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拼搏奋斗的动力,是激励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志华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大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自我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提出高校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具体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