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4)
2023(15317)
2022(13376)
2021(12883)
2020(10944)
2019(25891)
2018(25880)
2017(49986)
2016(27201)
2015(31353)
2014(31656)
2013(31564)
2012(29219)
2011(26441)
2010(26526)
2009(24490)
2008(24263)
2007(21346)
2006(18333)
2005(16356)
作者
(79435)
(66222)
(65822)
(63017)
(42147)
(31684)
(30121)
(26097)
(25013)
(23648)
(22473)
(22369)
(21053)
(20948)
(20525)
(20486)
(20312)
(19613)
(18954)
(18878)
(16533)
(16422)
(16002)
(15013)
(14822)
(14776)
(14738)
(14695)
(13409)
(13124)
学科
(112256)
经济(112139)
管理(74520)
(71450)
(58131)
企业(58131)
方法(53463)
数学(46784)
数学方法(46322)
中国(30765)
(29960)
(26989)
(26423)
业经(22993)
(22806)
贸易(22795)
(22181)
地方(21195)
(19980)
农业(19754)
理论(18595)
(17699)
(17034)
银行(16977)
(16813)
财务(16739)
财务管理(16699)
环境(16507)
技术(16172)
(16161)
机构
大学(395664)
学院(392124)
(159370)
经济(155950)
管理(153177)
研究(133668)
理学(132486)
理学院(130988)
管理学(128793)
管理学院(128096)
中国(100210)
(84759)
科学(83683)
(70668)
(68381)
(65148)
研究所(62616)
中心(60386)
业大(58993)
财经(57215)
(56214)
北京(54214)
(53097)
师范(52600)
(52003)
农业(51512)
经济学(48674)
(47708)
(45632)
经济学院(43964)
基金
项目(264006)
科学(205572)
研究(193181)
基金(190249)
(165858)
国家(164519)
科学基金(139564)
社会(119668)
社会科(113259)
社会科学(113226)
(101879)
基金项目(101166)
自然(90564)
教育(89244)
自然科(88393)
自然科学(88367)
自然科学基金(86784)
(86469)
编号(79627)
资助(79286)
成果(65597)
重点(59129)
(59045)
(56272)
课题(54663)
(54304)
创新(50720)
科研(50653)
教育部(50364)
大学(49827)
期刊
(171388)
经济(171388)
研究(115238)
中国(72895)
学报(63699)
(58678)
科学(57822)
(53374)
管理(53359)
大学(47215)
教育(45014)
学学(44037)
农业(40870)
技术(34011)
(31958)
金融(31958)
经济研究(28015)
财经(27686)
业经(27129)
(23626)
问题(22633)
(22354)
图书(22118)
技术经济(19387)
理论(19058)
(18747)
(18429)
科技(18262)
实践(17258)
(17258)
共检索到569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王岑曦  吕文婷  
本文在回顾我国档案学范式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学界对于范式理论的批评分析以及进一步发展,指出当前我国档案学范式研究在基础理论建构、对于范式理论的认识以及实际研究的思维路径三个方面还存在深度不足、理解有误或方法落后等问题。这其中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深入学习较快地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有可能成为相关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进一步结合范式理论及其当代发展,用一种新的视角探讨档案学范式研究的长远意义及未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谢欢  
我国早期档案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图书馆学范式,毛坤所著《档案经营法》便是其代表作。文章在介绍《档案经营法》成书经过及章节梗概基础上,重点阐释图书馆学范式在书中的体现:强调档案的利用,特别是图书馆对于档案的收藏、整理及提供使用;从图书管理的视角阐释档案管理。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波   杨鹏  
数智时代,在数据赋能和技术赋能双重催化下,档案管理对象进一步向档案数据延伸,档案管理模式向数据化、智慧化方向拓展,学科对象的变化必然引发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重组再造,档案学学科范式亟待重塑。本文立足数智化浪潮,结合档案事业发展态势,探索构建档案学学科范式演化矩阵,将档案学理论发展与档案业务实践置于多元立体的时空范围与生态格局中。当前,档案学学科范式正由传统档案文件史料范式、主流档案信息资源范式向前沿档案数据智能范式运动转化。聚焦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与档案事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从价值观“思维意象”、问题域“情境现象”、方法论“场景具象”、理论树“生态景象”、共同体“文明形象”等层面系统缔构档案数据智能范式新图景,塑造与数智时代相适配的档案学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创新体系。图2。参考文献36。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跃  马晓玥  张佳欣  
[目的/意义]回顾计算档案学发展现状,探索计算档案学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计算档案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研究梳理计算档案学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计算档案学在国内发展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内外部环境要素,并通过内外要素交叉匹配形成不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计算档案学的发展在国际上得到持续关注,且围绕基础理论、教育研究、档案处理、档案分析、档案化处理等方面初步确立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方向,但总体上,计算档案学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中国推进计算档案学需要注重:依托交叉学科的建设机遇,打造超学科研究平台;瞄准领域信息化战略需求,形成规模化研究方向;厘清与相关学科的边界,突出计算档案学的特色;发挥超学科的研究优势,规避数据安全隐私风险;抓住复合型人才培养契机,整合多方资源共建教学平台;围绕实践领域的核心问题,探索可操作的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制度设计与技术攻坚,做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加大基础研究,明晰计算档案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董中印  
运用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辩证逻辑法,思辨地论证了当代中国档案学的"是"与"所是",阐释了当代中国档案学"是论"的基本涵义和当代中国档案学的逻辑开端,并逐一揭示了当代中国档案学"是论"的偶性范畴、实体范畴、因果范畴和现象范畴等四种范畴的逻辑规定性。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拥军   闫静  
中国特色档案学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其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下属的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图1。参考文献44。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王运彬  王小云  
对国内外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等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当前档案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在"动态、稳定与多层次"和"体现档案行业特色"的目标导向下,以"独特优势资源的互助发展"尤其是"双师型"团队建设为主要内容,逐渐形成"共建共享"、"职业化"和"效益外溢"的可推广、可复制的运作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斌  杨文  李子林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有利于优化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途径、方式和方法,从而增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更好满足国家档案事业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方法/过程]分析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变化及其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和过程方式层面,探讨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优化。[结果/结论]提出基于数字时代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包括更新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向、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培养方式。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陈子丹  王雪飞  安帅芸  
当代中国档案学完成了从现代档案学向当代档案学的转变,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研究内容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在基础理论、档案史学、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交叉和边缘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标志着当代档案学已基本成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斌  杨文  
[目的/意义]梳理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为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档案实践工作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洞见与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我国档案学领域2015—2019年间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上刊载的所有论文、出台的重要政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立项的国家课题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得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结论/发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新一代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非遗档案管理、档案职业、档案与记忆、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价值]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李章程  
近代档案学的形成是多元主体合力的结果,民国行政学是重要推动力。这种推动缘于其在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研究主体方面与近代档案学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它不只体现在对科学管理、行政三联制、省府合署办公的行政改革研究上,也体现在民国行政学期刊的学理分析上。既有公文的体系化论述,又有档案的条分缕析,从实践到理论共同促进近代档案学的形成。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孙大东  
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对档案学本科参与式教学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维度展开评价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档案学本科参与式教学的评价结果整体良好、各维度中不同项目的评价结果有所差异、在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评价结果高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程广沛  刘旭光  
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发端是中国档案学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梳理了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原因的主要观点,提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形成来源于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成果的继承,对相关学科和欧美诸国经验的借鉴,及结合中国实践进行的创新探索。基于这三个来源,近代中国档案学表现出基于实践、缺乏体系,中西合璧、兼容并蓄和百家齐鸣、主体众多三个特点。研究近代中国档案学来源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宣莲  李财富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统计1996—2016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期刊中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学术论文。重点评析了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国外优秀档案网站的分析与借鉴,档案网站建设的微观领域优化等方面内容。在肯定其研究价值的同时,对档案网站20年研究成果进行了个人的思考,以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钟旭  
文章从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的学科关系、工作内容与方法等入手 ,分析了 194 9~1985年三学科间跨学科研究的产生背景和基础 ,对三学科间跨学科研究的形式、规模、强度以及跨学科研究著者的著文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