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3)
- 2023(8911)
- 2022(7616)
- 2021(7154)
- 2020(6277)
- 2019(14772)
- 2018(14449)
- 2017(28273)
- 2016(15273)
- 2015(17818)
- 2014(17861)
- 2013(18268)
- 2012(17566)
- 2011(16086)
- 2010(15997)
- 2009(15051)
- 2008(15243)
- 2007(13672)
- 2006(11721)
- 2005(10735)
- 学科
- 济(76228)
- 经济(76163)
- 业(39278)
- 管理(38110)
- 方法(34549)
- 数学(30754)
- 数学方法(30556)
- 企(29900)
- 企业(29900)
- 中国(21236)
- 农(19931)
- 贸(16633)
- 贸易(16627)
- 易(16215)
- 财(15661)
- 业经(14991)
- 地方(14497)
- 学(14075)
- 制(13241)
- 农业(12955)
- 银(11252)
- 银行(11227)
- 融(11125)
- 金融(11123)
- 产业(11022)
- 和(10826)
- 行(10813)
- 环境(9907)
- 技术(9770)
- 体(9163)
- 机构
- 大学(234356)
- 学院(231086)
- 济(109432)
- 经济(107614)
- 研究(87025)
- 管理(86628)
- 理学(74253)
- 理学院(73375)
- 管理学(72383)
- 管理学院(71934)
- 中国(65872)
- 科学(50415)
- 京(50411)
- 财(46350)
- 所(45078)
- 研究所(41060)
- 农(40110)
- 中心(38622)
- 财经(37487)
- 经济学(35750)
- 经(34098)
- 江(33134)
- 业大(33046)
- 北京(32773)
- 经济学院(32483)
- 农业(31869)
- 院(30522)
- 范(29770)
- 师范(29501)
- 财经大学(27746)
- 基金
- 项目(149821)
- 科学(117890)
- 基金(110142)
- 研究(109888)
- 家(96149)
- 国家(95448)
- 科学基金(80250)
- 社会(71581)
- 社会科(68049)
- 社会科学(68032)
- 基金项目(57714)
- 省(55769)
- 自然(49541)
- 教育(49203)
- 自然科(48369)
- 自然科学(48353)
- 划(47965)
- 自然科学基金(47548)
- 资助(46181)
- 编号(42961)
- 成果(35551)
- 部(35191)
- 重点(34372)
- 发(34371)
- 创(31020)
- 国家社会(30747)
- 中国(30196)
- 教育部(30037)
- 课题(29876)
- 创新(29184)
- 期刊
- 济(117962)
- 经济(117962)
- 研究(71385)
- 中国(43245)
- 农(36287)
- 学报(35425)
- 财(34540)
- 科学(33475)
- 管理(30319)
- 大学(26461)
- 农业(24884)
- 学学(24814)
- 融(20991)
- 金融(20991)
- 经济研究(20476)
- 教育(19992)
- 财经(19069)
- 技术(18644)
- 业经(17578)
- 经(16680)
- 问题(16649)
- 贸(15849)
- 业(14725)
- 国际(14232)
- 世界(14147)
- 技术经济(12880)
- 统计(12193)
- 商业(10805)
- 策(10576)
- 理论(10494)
共检索到346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晴 刘洋 周振亚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桑蚕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的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演变,中国桑蚕产业主产省份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文章借助产业集中度、产业比较优势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1) 2003—2015年间,我国蚕茧产业集中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广西、浙江、重庆、云南、陕西、四川6省份桑蚕产业具有显著规模优势(SAC> 2)传统桑蚕产业大省浙江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广西和云南两省综合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生产明显出现向西部和中部地区转移的现象;(3)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等6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迁。[结论]要加强西部茧桑蚕产业链建设,加大桑蚕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巩固和推动广西、云南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桑蚕产业新兴主产区发展。
关键词:
桑蚕 桑蚕产业 比较优势 主产区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陈昭玖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又是这次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好坏关系到江西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对江西种植业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为政府进行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农业结构 比较优势 实证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王义明 杜彦明
立足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构建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玉米,区域优势,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小麦是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采用秩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79~1994年间全国小麦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充分发挥小麦区域比较优势以提高区域间小麦生产水平,乃至最终实现全国小麦生产水平整体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善军 何英彬 罗其友 蔡为民 王卓卓 段丁丁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晴 刘洋 高明杰 刘李峰
近年来我国蚕桑业的主产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本文在对我国桑蚕业区域格局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及年际空间移动角度模型对我国蚕桑业优势产区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桑蚕生产重心逐步向西、向南移动,广西、广东蚕桑业发展突飞猛进。运用比较优势指标对我国蚕桑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评价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航 谢金峰
本文从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市场条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在的有利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几个柑橘生产大国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柑橘产业现有的竞争力,以期对我国柑橘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柑橘产业 竞争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成福
粮食补贴是许多国家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对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评价和分析,并在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发展对策,如国家应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业收入支持体系,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为今后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科学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研究资料和理论思路。
关键词:
农业 粮食 直接补贴 评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玉珠 周宏
基于三大玉米主产区2014年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和要素贡献率公式测度收购价、单产、成本和政策性补贴对玉米及其主要竞争作物(花生)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进一步分析主产区玉米比较优势及导致农户倾向种植玉米的因素。结果表明:单位产量和价格仍是农户玉米种植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玉米较高的单产水平使得其单位产量上的成本较低;控制物质资本过快增长,将有利于农民提高种植玉米的意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提高玉米的种植净收益和农户种植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补贴政策对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地区差异明显,华中要小于北方和西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甜甜 孟婷 穆月英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通过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模型,可揭示后进国家政策介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方法,可对中国制造业动态比较优势进行经验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弱比较劣势产业是目标产业。该些产业的优势状态保持不变或上移的概率高达80%以上,表明它们具有较大的潜在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动态比较优势 马尔可夫链 目标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连发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赞成以下的观点:研究经济结构离不开研究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同样,研究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研究各产业的增长和各区域经济的增长。这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在我国,虽然近几年区域经济研究已十分活跃,但总体来说,区域研究仍落后于产业研究;而能够将这两种研究结合起来的更是不多见。将区域研究和产业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从中观上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特点,而且可以从客观上把握我国各产业增长的区域结构。无疑,这将加深我们对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爱军
我国已经加入WTO ,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 ,我国的出口贸易应如何继续保持住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合理定位。本文通过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我国 2 0年来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 ,指出了当前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 ,以期能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国外贸 比较优势 出口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树森 马红霞 郭宁 石洁 张海剑 孙华 金戈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病组织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采用上述引物直接检测病组织。整合分析分离物鉴定法和组织分子检测法的结果以确定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主要病原菌在各省间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年度的检出率,揭示主要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单个样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探讨多种病原菌的共存模式。【结果】有667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或卵菌,占总样本的78.47%;年度间样本检出率存在差异,2014年的检出率不足50%,而2015—2017年的检出率相近,均高于90%。在所有样本中共检出20属46种真菌或卵菌,其中镰孢菌(Fusarium spp.)的检出率最高,为89.96%,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亚粘团镰孢(F. subglutinans)、尖镰孢(F. oxysporum)、黄色镰孢(F. culmorum)、藤仓镰孢(F. fujikuro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木贼镰孢(F. equiseti)和茄镰孢(F. solani)11个种;腐霉菌(Pythium spp.)的检出率为34.18%,包括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禾生腐霉(P. graminicola)、棘腐霉(P. acanthicum)、孤雌腐霉(P. amasculinum)和寡雄腐霉(P. oligandrum)5个种。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为4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62.07%、46.93%、29.09%和28.04%,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各省之间,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为73.98%,明显高于该菌在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检出率;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分别为35.78%和34.31%,均高于在其他两省的检出率。同一省份不同年度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呈动态变化,其中任何一种病原菌均有可能上升为优势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单个样本中可以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检测出1种菌的样本占38.38%,检出2种和3种病原菌的样本分别占29.24%和19.04%;2种及以上病原菌共存以镰孢菌和腐霉菌、镰孢菌和镰孢菌模式为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最高,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最高,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单个样本中存在多种病原菌共存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