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
- 2023(886)
- 2022(664)
- 2021(661)
- 2020(505)
- 2019(1200)
- 2018(1137)
- 2017(2322)
- 2016(1127)
- 2015(1302)
- 2014(1142)
- 2013(1228)
- 2012(1153)
- 2011(970)
- 2010(905)
- 2009(850)
- 2008(855)
- 2007(650)
- 2006(616)
- 2005(558)
- 学科
- 业(5954)
- 济(5785)
- 经济(5780)
- 企(4661)
- 企业(4661)
- 管理(3897)
- 方法(2359)
- 农(2182)
- 业经(2108)
- 数学(1983)
- 数学方法(1982)
- 农业(1724)
- 贸(1629)
- 贸易(1629)
- 易(1620)
- 中国(1522)
- 技术(1465)
- 财(1330)
- 出(1154)
- 策(1154)
- 制(1144)
- 体(1067)
- 技术管理(1067)
- 关系(1046)
- 发(987)
- 出口(971)
- 出口贸易(971)
- 口(971)
- 体制(969)
- 务(920)
- 机构
- 大学(16806)
- 学院(16645)
- 济(9669)
- 经济(9609)
- 管理(7016)
- 理学(6128)
- 理学院(6075)
- 管理学(6054)
- 研究(6040)
- 管理学院(6031)
- 中国(5038)
- 财(3860)
- 京(3538)
- 经济学(3400)
- 财经(3289)
- 经济学院(3115)
- 经(3111)
- 科学(2818)
- 所(2724)
- 中心(2626)
- 农(2533)
- 研究所(2510)
- 商学(2450)
- 财经大学(2441)
- 商学院(2431)
- 北京(2275)
- 贸(2243)
- 院(2210)
- 农业(2022)
- 科学院(1969)
共检索到23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房巍
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国专题圆桌会议上,天津市人民政府黄兴国市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沈晓明副市长、中国三一重工集团何真临副总裁应邀发言,分别介绍了他们所在地区和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移风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建设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中要防止的诸多不良倾向。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中国特色 探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浩 戚聿东
单一维度的技术能力分类难以解释快速变化环境下特定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为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技术能力,提出包括技术探索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的二维构念,将企业技术能力分为探索导向型、利用导向型、二元Ⅰ型和二元Ⅱ型四类。通过对金陵药业、安科生物、华兰生物以及新和成四家上市公司的跨案例比较分析,从技术体制、研发活动、产品等维度归纳了不同技术能力类型特征,为全面理解技术能力提供了系统和动态的视角。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丽 王淼
首先,对英国MADE的商业模式进行解析,MADE本质上是一种双重网络众包,MADE扮演了中介机构和发包方的双重角色。其次,将MADE商业模式与中国家具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对比,MADE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精准把握、呈现消费需求,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效率,弱化品牌对产品溢价的影响,取消中间环节;局限性体现在目标顾客群体的限制和较长的等待周期。借鉴MADE模式,中国家具制造企业可以尝试有效运用大众智慧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新定义企业的竞争优势。众包模式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给中国的家具制造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家具制造企业应理性对待众包的出现,可以将改良型的众包作为商业体系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MADE 众包 家具制造企业 开放式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晶 姚琴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创业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兼顾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新课题。通过对国外绿色创业研究的梳理和提炼,本文依据经济机会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结合内外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绿色创业者的区别模型,并在四类绿色创业者的划分基础上,对中国企业践行绿色创业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绿色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志军 刘伟
文章基于"资源-能力-成长"的企业成长理论模型,对服务供应链、组织间网络和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梳理,报告了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LSSC)的网络属性对核心企业成长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通过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三个典型民营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三个案例的一级编码、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可以直接促进物流企业成长;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也可以通过动态能力的作用促进物
关键词:
物流服务 物流集成商 动态能力 企业成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勇
<正>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构建中国管理模式,是当今企业管理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何谓中国式企业管理泰勒在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管理学从纯粹凭经验、凭感觉的主观行为向科学范畴发展。此后的100多年中,管理学几乎是西方一统天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商学院课堂教的还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用的,大多是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有其历史合理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
本文是关于中国企业责任单位与考评的探索及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主要围绕企业责任中心划分、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指标、内部转移价格三方面进行。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得出的启示有 ,企业划分责任中心和责任指标时要同时考虑责任考评的效果和考评的成本两方面因素 ;选择合适的指标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将有助于企业责任会计运用的深化 ,而中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存在着很强的集权倾向 ,这是影响采用利润指标进行激励与控制的因素之一。另外 ,在责任会计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旸慜 任森 柯杰瑞
在长达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规范化的企业年金制度逐渐开始运转,但企业同样面临结构失衡、替代率较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年金在中国养老体系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现状背后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年金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臧书霞
发达国家经济运作的实践证明,健全的企业信誉机制,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市场中介组织、政府和社会对企业信用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形成的系统的制度安排,它有利于塑造企业的强势品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信誉不容乐观。我国企业要走出国门,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必须重构其信誉机制。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信誉机制 重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凤义
中国国有企业60年的理论探索和政策演进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前30年为第一个阶段,是国有企业建立和改革理论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属于国有企业改革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探索是围绕"企业主体论"展开的,政策演进的主要内容是从"两步利改税"到承包制。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探索是围绕"企业制度论"进行的,政策演变的主要内容是从股份制改造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探索是围绕"企业产权论"争论的,政策演变的主要内容是从国有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单宇 陈金龙
隐形冠军企业作为解决技术和产业“卡脖子”问题的生力军,是打破技术封锁与低端锁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由于市场环境的差异,本土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表现出不同于国外企业的独特特征,探究其成长过程和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资源配置视角,通过对海丽雅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探究了制造业企业的隐形冠军成长之路。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成长过程是纵向聚焦市场和深挖技术、横向拓宽技术应用场景的过程,其成长路径呈现出“业务聚焦—技术深耕—场景延伸”的“T型战略”演化轨迹;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成长表现出细分市场嵌入、技术创新聚焦、业务场景延伸以及生态能力构建四个关键机制,企业通过这四个机制聚焦细分市场、明确技术发展方向、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拓展技术应用场景,进而寻求增值空间,最后通过生态能力构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发展。本文既是对资源配置理论解释边界的拓展,也是对解构中国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成长之路做出的新尝试和探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张志菲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尽管现有研究结合AI技术情境提出了价值共创思想,但对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视角,遵循“AI能力→感知机制→响应机制→价值共创”理论逻辑,选取容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系统探究AI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AI能力呈现出由机械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到直觉智能化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轨迹,并依次通过“感知”与“响应”两个过程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2)在感知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能力需求洞察、多元场景匹配、服务机会发掘实现价值感知进阶;(3)在响应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价值方向锚定、价值空间延展、价值链条衍射实现价值响应升阶;(4)随着感知进阶与响应升阶双重逻辑的有序推进,企业依次实现从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共创程度逐渐深化。本文拓展了AI的阶段性发展框架,打开AI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感知→响应”框架的机制黑箱,推进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理论发展,为企业借助AI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伟 符正平
新创企业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内在机理在理论上缺乏更细致的诠释,鉴于此,对广东省3家新创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讨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旨在揭示新创企业联盟网络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网络位置、网络异质性都会发生动态演化,企业战略类型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影响新创企业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关键性驱动因素。
关键词:
新创企业 联盟网络 网络演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柳学信 杨烨青 孙忠娟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能力改变了企业传统能力的作用方式和价值表现,但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能力的内涵特征、维度关系和演化过程的挖掘不够准确和系统。基于领先数字企业的多案例探索式研究,界定企业数字能力的概念,构建企业数字能力的多维理论框架,探究企业数字能力的演化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企业数字能力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构建从协同软硬件技术基础,到整合集成组织内外部资源,再到赋能企业长期价值的综合能力;企业数字能力包含数字基础能力、数字集成能力、数字赋能能力三个维度;企业数字能力的演化阶段分为以技术匹配业务的探索阶段、以技术协同组织的成长阶段和以技术提升价值的深化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