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0)
- 2023(6890)
- 2022(5866)
- 2021(5762)
- 2020(4734)
- 2019(11022)
- 2018(10931)
- 2017(19099)
- 2016(11119)
- 2015(13150)
- 2014(13158)
- 2013(12740)
- 2012(12140)
- 2011(11337)
- 2010(11415)
- 2009(10312)
- 2008(10445)
- 2007(9239)
- 2006(8176)
- 2005(7507)
- 学科
- 济(42785)
- 经济(42732)
- 管理(25401)
- 业(22940)
- 方法(17800)
- 企(17296)
- 企业(17296)
- 中国(16187)
- 数学(15426)
- 数学方法(15252)
- 农(12492)
- 贸(11249)
- 贸易(11241)
- 易(11027)
- 学(9803)
- 财(9326)
- 理论(9191)
- 制(8756)
- 业经(8439)
- 教育(8411)
- 农业(7856)
- 银(7646)
- 银行(7620)
- 行(7376)
- 教学(7175)
- 融(6962)
- 金融(6959)
- 环境(6695)
- 和(6554)
- 发(6239)
- 机构
- 大学(161852)
- 学院(160677)
- 济(67318)
- 经济(66061)
- 研究(63261)
- 管理(52108)
- 中国(47396)
- 理学(43815)
- 理学院(43167)
- 管理学(42287)
- 管理学院(42003)
- 科学(38103)
- 京(36380)
- 所(33625)
- 研究所(30649)
- 财(30446)
- 农(29947)
- 中心(26968)
- 江(25375)
- 财经(24233)
- 范(23933)
- 农业(23924)
- 师范(23703)
- 北京(23454)
- 业大(23328)
- 经济学(22461)
- 经(22220)
- 院(22106)
- 经济学院(20219)
- 科学院(19745)
- 基金
- 项目(102140)
- 科学(79039)
- 研究(76043)
- 基金(73194)
- 家(65547)
- 国家(65041)
- 科学基金(53188)
- 社会(46826)
- 社会科(44243)
- 社会科学(44233)
- 省(38359)
- 基金项目(37688)
- 教育(37527)
- 划(33634)
- 自然(33287)
- 自然科(32542)
- 自然科学(32527)
- 自然科学基金(31978)
- 资助(30938)
- 编号(30707)
- 成果(26750)
- 重点(24542)
- 部(24154)
- 课题(23308)
- 发(22364)
- 中国(22183)
- 创(21387)
- 教育部(20528)
- 国家社会(20190)
- 创新(20092)
共检索到253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道远 林登豪 陈成斌
从普通野生稻钴-60γ射线处理后代性状变异、籼粳性鉴别、同工酶分析和野栽杂交亲和性对中国栽培稻近缘祖先及其向栽培稻演化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普通野生稻多年生匐匍生态型能产生倾斜和半直立类型;多年生倾斜生态型能产生一年生的直立型,并出现匐匍性的返祖遗传。多年生倾斜生态型由多年生匐匍型演化而来,具有演化为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栽培稻,近缘祖先,演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夏明忠 蔡光泽 杨坪
本文收集了20个分布点的9变(亚)种荞麦属植物以及一个栽培品种,通过ITS和trnH-psbA序列分析,对栽培苦荞的起源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栽培苦荞及其近缘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trnK,trnc-rpoB,rbcL等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一致,栽培苦荞ITS和trnH-psbA序列与野生苦荞F.tataricum ssp.potanini Batalin遗传距离较近,可能源自于野生苦荞F.tataricum ssp.potanini,在驯化过程中没有外来遗传物质的引物,栽培过程中选择性积累了优良经济性状驯化而形成。
关键词:
苦荞麦 栽培 起源 亲缘关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硕 阎翠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北、东南相反序列对称的地域性规律变化。通过比较四个典型的多次两种婚交替型版本,发现不管天女婚还是兄妹婚都以人或物在上下、高低空间的重复流动,尝试把两种对立的事物结合起来。所以,传说不同范式的地域性变化就是通过对人群间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生产、维持和转换,解决社会性别、血缘、空间等二元结构的矛盾。基于传说版本中人群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演变关系,可为研究中国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一个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案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行成 杜雪竹 李再云
芸薹属栽培种的众多近缘种是其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性状及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有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许多远缘杂种及后代材料、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芸薹属栽培种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
关键词:
芸薹属 远缘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 近缘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洑香香 赵虎 王玉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和幼苗的形态比较鉴定,可准确鉴定油松和加勒比松;ISSR和SSR标记则可把油松组的11个树种中的10个准确鉴定出来,仅有高山松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没有发现种特异性引物(位点)。利用5对SSR引物获得的41个种间多态性位点构建的10个树种的近缘种亲缘关系与传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0处将10个树种分为3个类群:马尾松和赤松聚为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涛 王莲英
该文对中国栽培牡丹各品种群 4 8个代表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中国栽培牡丹的花粉形态具有较明显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形态分析 ,提出了绝大多数栽培牡丹起源于多个野生原种的观点 .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是最主要的起源种 ,卵叶牡丹的作用较小 .杂交是中国栽培牡丹最重要的起源方式 .少数栽培牡丹是单种起源的 ,它们直接起源于紫斑牡丹或杨山牡丹 .四川牡丹未参与中国现有栽培牡丹的起源 .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对品种分类和鉴定的价值及不同制样方法对花粉粒形状的影响
关键词:
牡丹 花粉形态 起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旺大 赵国平 王岳钧 张国平
阐述了浙江省发展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从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技术体系的配置原则等角度 ,分析了其节水的理论依据与节水高效潜力 ;并联系浙江省实际 ,对三种主要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节水高效栽培 生理生态 配置原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国勇 祁建民 杨仁崔
从考古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稻作文化等方面综述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 ,提出亚洲栽培稻的祖先 O.rufipogon是从喜马拉雅山麓起源、分化与传播的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起源进化 栽培演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耀懋 黎坤爱 陆岗
以前人特别是丁颖五级分类法为基础,运用形态指数法、同工酶分析、光温生态试验、亲和力测定等综合分析法,探讨亚洲栽培稻系统分类中的若干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及修改意见:(1)以形态学、生化学、生态学和亲和力综合分析结果为依据,把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亚种是合理的;(2)把早中季稻群和晚季稻群改为钝感光稻群和感光稻群,既反映本质,又更具实用性;(3)深水稻应与水、陆稻具同等的分类地位。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系统分类,广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德庆
介绍了小麦近缘野生植物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J.L.Yang)的分布及特点和人工栽培方法,论述了梭罗草的利用价值,保护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赵团结
根据系谱资料归纳出 192 3~ 1995年中国育成的 65 1个大豆品种的 34 8个祖先亲本 ,从中选择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纳入核心祖先亲本名单。其中从东北、黄淮海地区、南方和国外引种 4个子群体入选祖先亲本数分别为2 5 ,2 1,19和 10。入选的 75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 2 1 5 5 % ,对 65 1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 68 99% ,质遗传贡献占72 5 0 %。这批材料可用以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核心亲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会英 韩玉良
一、抚顺县水稻生产现状及其限制因素抚顺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年平均有效积温3192摄氏度,有水稻面积7万亩。由于技术落后,使水稻单产徘徊在450公斤左右浮动。再加上抚顺县不利的自然因素,也增加了技术改进的难度,制约着水稻正常生育质量,主要有两方面不利因素:①受山区冷凉寡照和空气湿度大的影响,导致病害,冷害和有效生产率低的情况十分严重。②受地形地貌影响,稻田分散,农田工程标准低,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以试验资料为基础,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新模式”的高产原理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多穴栽培相比,这一新型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创造出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形成更为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和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以及更优良的穗部性状,很好地协调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个体与群体、穗多与穗大等矛盾,实现杂交水稻的高产甚至超高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向东 孙学振 贺明荣 史春雨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本文根据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现代化农业对作物生产的要求,从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实(试)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教学方法 改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云 梁玉芹 刘文 赵海增 宋炳彦
分析和讨论了解决当前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的技术措施,提出了采用营养块育苗、量化施肥、施缓控释肥、改革灌水方式和加强湿度管理、植株化学调控、实施机械化等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和理念,改变传统方式,简化栽培程序,从而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实现设施蔬菜生产安全优质高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