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2)
- 2023(13979)
- 2022(12134)
- 2021(11661)
- 2020(9441)
- 2019(22114)
- 2018(21590)
- 2017(41581)
- 2016(22468)
- 2015(25060)
- 2014(24904)
- 2013(24749)
- 2012(22726)
- 2011(20646)
- 2010(20329)
- 2009(18490)
- 2008(17931)
- 2007(15161)
- 2006(13119)
- 2005(11518)
- 学科
- 济(92960)
- 经济(92861)
- 管理(60613)
- 业(56709)
- 企(46300)
- 企业(46300)
- 方法(43021)
- 数学(37757)
- 数学方法(37379)
- 中国(28070)
- 农(22568)
- 财(20794)
- 学(20459)
- 业经(18892)
- 地方(18578)
- 贸(17965)
- 贸易(17957)
- 易(17480)
- 制(15501)
- 农业(15104)
- 环境(14827)
- 和(14409)
- 理论(14113)
- 银(13521)
- 技术(13514)
- 银行(13484)
- 融(13087)
- 金融(13085)
- 行(12932)
- 务(12785)
- 机构
- 大学(321159)
- 学院(316192)
- 济(130970)
- 经济(128287)
- 管理(125162)
- 研究(112348)
- 理学(109424)
- 理学院(108083)
- 管理学(106294)
- 管理学院(105715)
- 中国(82351)
- 科学(69908)
- 京(69379)
- 财(56484)
- 所(55889)
- 研究所(51646)
- 农(49636)
- 中心(49098)
- 业大(47119)
- 财经(46731)
- 北京(44092)
- 经(42907)
- 范(42781)
- 江(42469)
- 师范(42414)
- 院(41253)
- 经济学(40500)
- 农业(39175)
- 经济学院(36586)
- 财经大学(35249)
- 基金
- 项目(224628)
- 科学(177895)
- 基金(166242)
- 研究(161441)
- 家(146062)
- 国家(144961)
- 科学基金(124427)
- 社会(104051)
- 社会科(98749)
- 社会科学(98721)
- 基金项目(88818)
- 省(83915)
- 自然(81473)
- 自然科(79651)
- 自然科学(79632)
- 自然科学基金(78203)
- 教育(72983)
- 划(72474)
- 资助(68034)
- 编号(63194)
- 成果(51001)
- 部(50328)
- 重点(50108)
- 发(47499)
- 创(46144)
- 国家社会(43757)
- 课题(43558)
- 创新(43173)
- 教育部(43141)
- 科研(42936)
- 期刊
- 济(135453)
- 经济(135453)
- 研究(95030)
- 中国(55591)
- 学报(51455)
- 科学(48529)
- 管理(44263)
- 农(44123)
- 财(39842)
- 大学(38566)
- 学学(36323)
- 教育(31911)
- 农业(31400)
- 技术(24717)
- 融(24340)
- 金融(24340)
- 经济研究(22962)
- 财经(22460)
- 业经(20068)
- 问题(19384)
- 经(19254)
- 业(17007)
- 图书(16135)
- 科技(15419)
- 资源(14996)
- 技术经济(14816)
- 理论(14789)
- 贸(14768)
- 现代(14263)
- 版(14006)
共检索到449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慧 叶泽鸿
以全国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为研究对象,运用Topsis-熵权法对其2011—2020年的韧性变化进行测度分析,对核心城市进行区域板块划分,通过自然间断点法对区域板块韧性空间异质格局进行研究,同时总结国外韧性城市建设措施,以期为我国完善韧性城市建设措施提供借鉴。结果显示:2011—2014年,我国核心城市韧性指数的均值大幅增长,2015—2020年,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各城市间的城市韧性差距相对稳定,其标准差在0.180上下波动;在四个时间截面中,核心城市韧性空间异质格局演变相对稳定,整体情况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国外韧性城市建设措施细分,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可为国内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慧 叶泽鸿
以全国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为研究对象,运用Topsis-熵权法对其2011—2020年的韧性变化进行测度分析,对核心城市进行区域板块划分,通过自然间断点法对区域板块韧性空间异质格局进行研究,同时总结国外韧性城市建设措施,以期为我国完善韧性城市建设措施提供借鉴。结果显示:2011—2014年,我国核心城市韧性指数的均值大幅增长,2015—2020年,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各城市间的城市韧性差距相对稳定,其标准差在0.180上下波动;在四个时间截面中,核心城市韧性空间异质格局演变相对稳定,整体情况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国外韧性城市建设措施细分,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可为国内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彦平
城市韧性建设是城市发展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的体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城市韧性发展指数框架,并对全国288个城市的韧性系统建设进行了测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发展韧性发展存在系统建设及地区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文化韧性和社会韧性成为短板,西北、东北地区以及中小城市成为我国城市韧性建设的薄弱地带。结合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和挑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韧性系统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激活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韧性,聚焦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优化社会治理、增强城市社会韧性,筑牢底线保障、增强城市环境韧性,深化品牌思维、建设城市形象韧性等。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文化 经济 社会 环境 形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玉茹 董小君 许诗源 秦梦
文章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2004—2020年我国省域的经济韧性水平。采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全局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变异系数法对省域经济韧性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进行分析,包括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发展差异性、空间自相关特征、时间演进格局、发展收敛性等。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经济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存在向上发展的潜力;研究期内我国省域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正在逐步扩大;省域经济韧性发展表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东、中、西三大地区与全国的经济韧性发展呈现趋同性特征,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菊平 潘玉君 骆华松 高大帅
城市韧性已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论文以滇中城市群49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空间分析法对2005—2019年城市韧性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5年和2033年城市韧性进行动态模拟预测。结果发现:(1)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高度韧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核心地区,呈“小片状”分布。较低、低度韧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呈“边沿分散分布”空间格局。(2)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冷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中心城市热,外围冷,“热点恒热”现象显著。(3)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能准确地预测2025年和2033年城市韧性时空格局演变规律。韧性强的城市持续集中在中心城市。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高值区在空间分布上有高度的相似性,生态韧性的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和西北部。论文深入研究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进行韧性的预测与分析,对于厘清城市韧性发展规律、提升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菊平 潘玉君 骆华松 高大帅
城市韧性已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论文以滇中城市群49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空间分析法对2005—2019年城市韧性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5年和2033年城市韧性进行动态模拟预测。结果发现:(1)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高度韧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核心地区,呈“小片状”分布。较低、低度韧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呈“边沿分散分布”空间格局。(2)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冷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中心城市热,外围冷,“热点恒热”现象显著。(3)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能准确地预测2025年和2033年城市韧性时空格局演变规律。韧性强的城市持续集中在中心城市。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高值区在空间分布上有高度的相似性,生态韧性的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和西北部。论文深入研究滇中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进行韧性的预测与分析,对于厘清城市韧性发展规律、提升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增强金融韧性是筑牢新时代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本文以城市金融韧性为切入点,尝试探讨我国城市金融韧性总体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两次外部冲击,按冲击发生时间可将样本期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我国城市金融韧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在稳定调整阶段差异逐渐缩小,但随着第二次冲击的发生差异开始拉大,区域内差异及超变密度是主要差异来源;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持续深化改革,样本期内我国城市金融韧性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存在一定的极化现象。因此,在推动金融韧性提升的过程中,应加强区域间金融要素流动,提升区域金融协调能力,以期为加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敏 周文波 程晓林 卢茜 李良松
为了评价海绵城市的韧性,探究海绵城市韧性内涵及其特征,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海绵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5个维度和25个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市的海绵城市为例,构建评价模型对海绵城市韧性进行评估,以验证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给出提高海绵城市韧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韧性 评价指标 模糊德尔菲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本文将经济韧性界定为应对冲击的抵抗力和冲击后的恢复力,以中国11个城市群15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2008-2010年抵抗期和2010-2017年恢复期城市群经济韧性,并进一步运用shift-share分解方法探索了经济韧性的由来。结果显示:抵抗期和恢复期中国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值分别为0.515和0.026,均强于全国层面经济韧性;经济韧性可分解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分量,且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大小均主要由竞争力决定;不同时期各产业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抵抗期经济韧性主要由二、三产业竞争力共同决定,而恢复期经济韧性的决定因素转变为第三产业竞争力为主、第二产业竞争力为辅。最后就如何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松涛
从生态韧性、生产韧性和生活韧性维度构建中国乡村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7—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结合相对化处理法和变异系数法测度乡村经济韧性。同时运用核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与局域莫兰指数解析乡村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乡村经济韧性整体不断增强,地区方面呈梯度效应;全国总体差距呈显著增强态势,差异来源依次为地区间差距、地区内差距与超变密度;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乡村经济韧性都存在σ收敛特点,支持β收敛机制;乡村经济韧性呈现相对稳定的“L-H”抑或“L-L”地理空间聚集特点。据此,应创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乡村绿色发展经济体系,以此增强乡村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歆 韩平
文章立足数字产业链基础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可持续能力四个维度,建立中国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1年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并使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探析中国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区域间差距。结果表明:全国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表现出稳步攀升趋势,三大地区呈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全国及不同地区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差距随时间推移均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距;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蓉 徐龙炳 叶茜茜 海婷婷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虽然对民营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但为何有些企业能够转危为机?本文提出中国民营企业保持活力的一个抗压特质——韧性,并通过疫情这一外生冲击,排除企业基本面的内生性,测算了民营企业的韧性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中国民营经济代表性城市温州,通过访谈归纳企业韧性的维度,构建了企业韧性指数,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韧性进行度量。研究发现:(1)企业韧性可以从稳定性、灵敏性和协同性三个维度的九大特征来刻画,据此构建的企业韧性指数具有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2)温州民营企业的整体韧性比较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韧性比规模以下企业强,特色产业的韧性比支柱产业强,支柱产业的韧性比餐饮住宿和文体娱乐产业强。(3)韧性强的企业受疫情的长短期影响都比较小,也采取了更多应对措施和更严密的未来规划。(4)企业内外部两个因素均会影响企业韧性——企业家本身的韧性和政策帮扶,进一步发现这些因素是通过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增强了企业韧性;增强企业韧性的措施会因不同行业而异。针对以上发现,本文给出了提高企业韧性的相应建议,以期为探索疫情之下民营企业的突围之路,并在今后构建韧性更强的民营经济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民营企业 企业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张广来 张宁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28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依据空间组织形式、自然灾害分布情况,考察不同城市群、地震带、海岸线城市韧性水平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头部城市韧性水平较为稳定,但东北地区城市回落较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势头更强;东部地区城市群整体城市韧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城市群内部城市韧性存在联动效应;地震带城市、海岸线城市韧性水平显著高于非地震带、非海岸线城市,但地震带城市韧性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海岸线城市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方玉 赵华平
文章利用2010—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其对中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以及处于经济下行期的城市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短缺错位型城市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而抑制经济韧性,过度错位型城市通过抑制产业结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双重路径对经济韧性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艳洁 秦烨 康耀武
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背景下,提升乡村韧性有助于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本文采用熵值法从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治理韧性4个维度测度2010-2020年我国乡村韧性指数,并使用莫兰指数刻画乡村韧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乡村韧性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区域格局上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梯度递减分布态势;各省(区、市)乡村韧性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指数相近省(区、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处于波动状态。未来,应从经济、治理、文化、生态四方面着力提升乡村韧性,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韧性 乡村振兴 经济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