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09)
2023(21403)
2022(18355)
2021(17036)
2020(14625)
2019(33529)
2018(32819)
2017(61918)
2016(34367)
2015(38706)
2014(38471)
2013(38106)
2012(35236)
2011(31961)
2010(31780)
2009(29500)
2008(29317)
2007(25882)
2006(22332)
2005(19783)
作者
(103283)
(86474)
(85889)
(81663)
(54868)
(41475)
(39118)
(33877)
(32803)
(30681)
(29378)
(29248)
(27574)
(27331)
(26843)
(26752)
(26389)
(25638)
(24884)
(24846)
(21707)
(21262)
(21079)
(19537)
(19451)
(19172)
(19119)
(19076)
(17528)
(17284)
学科
(137705)
经济(137550)
管理(94706)
(89843)
(73467)
企业(73467)
方法(64362)
数学(56128)
数学方法(55384)
中国(37119)
(36674)
(34937)
(32891)
业经(29717)
(27450)
贸易(27439)
地方(27417)
(26634)
农业(24596)
(24514)
理论(22025)
(21948)
财务(21864)
财务管理(21814)
(21396)
(21162)
银行(21064)
(20863)
金融(20858)
环境(20840)
机构
大学(498104)
学院(493795)
(195297)
经济(191198)
管理(187065)
研究(173166)
理学(162605)
理学院(160636)
管理学(157406)
管理学院(156528)
中国(127684)
科学(112276)
(106735)
(92335)
(90088)
(87557)
研究所(82925)
业大(80620)
中心(77927)
农业(73359)
(71657)
财经(71130)
北京(67240)
(65621)
师范(64804)
(64721)
(62486)
经济学(59306)
(57797)
经济学院(53682)
基金
项目(341634)
科学(265801)
基金(247090)
研究(239508)
(220216)
国家(218467)
科学基金(184337)
社会(149397)
社会科(141463)
社会科学(141424)
(133014)
基金项目(130254)
自然(123371)
自然科(120526)
自然科学(120481)
自然科学基金(118323)
(113872)
教育(110607)
资助(103138)
编号(95640)
重点(77925)
成果(77906)
(74697)
(72650)
(70095)
课题(66891)
科研(66569)
创新(65613)
计划(65115)
大学(62844)
期刊
(206242)
经济(206242)
研究(138928)
学报(91632)
中国(90489)
(82680)
科学(79351)
大学(67356)
(66084)
管理(65869)
学学(63565)
农业(56895)
教育(51811)
技术(40834)
(40140)
金融(40140)
经济研究(34114)
财经(34103)
业经(32938)
(30487)
(29246)
问题(27060)
(25978)
图书(25492)
科技(24238)
业大(23843)
统计(23672)
(23373)
技术经济(23208)
资源(22258)
共检索到713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甜甜  孟婷  穆月英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王伟新  
为探究柑橘生产的要素替代关系及增长路径,基于我国7个主产区1997—2014年柑橘成本收益的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柑橘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柑橘生产的技术进步与增长路径。研究得出:劳动力和农业机械的产出弹性相对比较稳定,化肥和其他要素的产出弹性波动较大;化肥、农业机械与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关系较为显著,化肥与农业机械对其他要素的替代关系较为稳定,化肥与农业机械要素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柑橘生产过程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明显,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也不断发展,未来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利用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主产区及湖北省16个市州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主产区相比,湖北省具有柑橘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和十堰市;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湖北省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劲  祁春节  
由于柑橘类水果的自然属性及其经济食用价值的不同,导致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对各类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本文基于柑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采用1990-2011年的时序数据,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就农业投入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柑橘各类品种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善军  何英彬  罗其友  蔡为民  王卓卓  段丁丁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宇青  周应恒  
基于非参数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的"基准模型变量移除法",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并对2004—2012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产区补贴政策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都有一定的增长,从而使补贴政策效率有一定程度提升;补贴政策效率存在时间维度上的异质性与空间维度上的同质性;农业经济比重、补贴发放方式、农业收入依赖性、补贴力度对粮食政策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对补贴正效率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为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家旭  
利用2005-2010年农产品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产品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从技术变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方面出发,找到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依蓉  
文章通过构建低碳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2006-2011年中国各地区的低碳绿色转型指数,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资本存量、FDI、财政分权等对低碳绿色转型的影响,并使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绿色转型指数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低碳技术是推动东部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粗放式增长方式及环境投资不足是造成西部转型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FDI有利于低碳绿色转型,且对东部及华北作用更大;资本存量增加不利于西部转型,财政分权促进了低碳绿色转型。此外,人力资本投入和环保意识是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源  史桂芬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市)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区域协同创新对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存在的影响;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区域协同创新对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本结论为:区域协同创新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资本存量与劳动力成本在区域协同创新对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影响中分别具有中介效应及遮掩效应。协同创新程度较高的地区,区域协同创新对动态比较优势增进作用不明显;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地区,该促进效应较为显著。文章从创新驱动的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协同创新对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地区制定创新政策,调整区域创新模式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晴  刘洋  周振亚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桑蚕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的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演变,中国桑蚕产业主产省份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文章借助产业集中度、产业比较优势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1) 2003—2015年间,我国蚕茧产业集中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广西、浙江、重庆、云南、陕西、四川6省份桑蚕产业具有显著规模优势(SAC> 2)传统桑蚕产业大省浙江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广西和云南两省综合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生产明显出现向西部和中部地区转移的现象;(3)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等6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迁。[结论]要加强西部茧桑蚕产业链建设,加大桑蚕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巩固和推动广西、云南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桑蚕产业新兴主产区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传忠  韩元军  杨成林  
新型工业化战略下,中国东、中、西部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要素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西部较明显,东、中部并不明显;出口比率要素在东部和西部能显著影响就业;如果东、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依靠总投资拉动,会对本地就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通过扩大总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东、中部的物质资本积累能显著促进就业增长,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政府规模扩大对于该区域就业增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三个区域中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对就业增长都不明显,城镇化的内生就业创造功能在各区域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超  孙国锋  
[目的]基于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21个省区的数据,实证研究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方法]从全国和5个马铃薯优势产区层面,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分析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从自然环境、技术进步、经济效益、非农产业化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厘清和探究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并重点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在全国以及5个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影响的差异性和重要程度。[结果]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93年的308. 720万hm2增至2015年的551. 830万hm2,呈现迅速增长、下降与增长交替并存、平稳增长3个阶段;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地理集聚现象明显。一方面,马铃薯生产规模在不同省区出现更迭变动。另一方面,马铃薯生产区域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呈现出向西南和西北优势产区集中的特征。[结论]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是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技术进步、马铃薯与粮食生产净利润比值、非农产业水平和政府支持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非农产业化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由于区域差异,各因素在全国和不同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李亚光  
本文在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值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值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人力资本、最终消费、投资和外资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作用;R&D强度有负向影响作用;外贸、城市化、区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并且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鹏  李鑫  张剑  薛雅伟  
在传统经济学下,环境规制往往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降低企业利润。然而,波特则提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可能会推动技术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密集度的门槛效应对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3)存在技术密集度门槛,当某地区(省份)的技术密集程度达到一定门槛值以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