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0)
2023(5757)
2022(4693)
2021(4591)
2020(3801)
2019(8558)
2018(8284)
2017(14899)
2016(7863)
2015(9220)
2014(8892)
2013(9037)
2012(8612)
2011(8058)
2010(7809)
2009(7376)
2008(7319)
2007(6313)
2006(5616)
2005(5417)
作者
(24374)
(20500)
(20472)
(19660)
(13180)
(9789)
(9118)
(8127)
(8003)
(7429)
(7093)
(6837)
(6758)
(6755)
(6750)
(6486)
(6295)
(6084)
(5966)
(5653)
(5490)
(5089)
(5031)
(4773)
(4640)
(4541)
(4520)
(4324)
(4253)
(4221)
学科
(39450)
经济(39425)
(22895)
管理(21594)
(17810)
企业(17810)
方法(17058)
数学(15280)
数学方法(15217)
中国(13157)
技术(11762)
(11657)
(9917)
贸易(9911)
(9886)
(9799)
(6966)
业经(6841)
技术管理(6587)
农业(6541)
(6492)
(6426)
银行(6402)
(6263)
(5905)
环境(5873)
关系(5776)
(5664)
金融(5664)
(5384)
机构
大学(127748)
学院(123246)
(62180)
经济(61428)
研究(52036)
管理(44394)
中国(40153)
理学(37787)
理学院(37297)
管理学(36904)
管理学院(36650)
科学(30567)
(28758)
(26975)
研究所(24972)
(24056)
(22831)
中心(21908)
经济学(21498)
财经(19945)
经济学院(19332)
北京(19104)
(18570)
(18316)
业大(18263)
农业(18096)
科学院(16691)
(16582)
(15702)
师范(15509)
基金
项目(82440)
科学(65450)
基金(62886)
研究(58869)
(57063)
国家(56709)
科学基金(46795)
社会(39736)
社会科(37905)
社会科学(37895)
基金项目(31922)
自然(28978)
自然科(28340)
自然科学(28328)
自然科学基金(27897)
(27664)
资助(26128)
教育(26019)
(25178)
编号(20742)
(20209)
中国(19924)
重点(19585)
国家社会(18642)
(18262)
(17834)
成果(17276)
教育部(17116)
创新(17041)
科研(15689)
期刊
(65552)
经济(65552)
研究(39655)
中国(25834)
学报(22311)
科学(21745)
(20521)
管理(17335)
(17067)
大学(16704)
学学(15737)
农业(14494)
技术(12075)
经济研究(11611)
教育(11066)
财经(10931)
(10613)
金融(10613)
(10020)
(9635)
世界(9570)
(9238)
国际(9199)
问题(9001)
技术经济(8382)
业经(7534)
科技(6977)
(5983)
论坛(5983)
图书(5704)
共检索到190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勇  李国雷  祝燕  吴雅婧  林娜  邹尚庆  蒋乐  
分别从林木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种子处理等方面,总结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前后2个10年的发展对比,总结出近10年的发展特点为: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研究深度达到分子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等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君  李因刚  罗修宝  柳新红  石从广  何云核  
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种子具有休眠性。对江西吉水种源的白花树种子形态结构特征、千粒质量、吸水性能、生活力及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对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吸水性能设置酸蚀、去种壳和完整等3种前处理,生活力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萌发特性设置250~1 500 mg·L-1共8个不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种子由外种皮、内种皮、胚乳、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2011年和2012年的种子平均长度和宽度为8.77,6.81 mm和7.91,5.20 mm,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136.70 g和95.68 g。对3...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航  陈玲玲  夏方山  闫慧芳  毛培胜  
种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老化将导致种子质量下降,最终失去生命力,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种子老化机制对寻找应对种子老化的办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种子老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理生化变化方面,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必将使从更深层次解释种子老化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来种子老化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发现种子老化后其遗传完整性降低,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刺激响应、衰老死亡以及糖酵解途径等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一些与脂质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胥猛  潘惠新  张博  王树东  黄敏仁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遗传改良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林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基因林木的遗传稳定性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杨树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实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基因组的首次破译,势必开启林木分子育种的新时代。综述当前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策略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并就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林  崔凯  廖声熙  贺圆  李立  刘怡君  姜小璐  
对采自16个地理种源漆树种子的大小(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发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漆树种子表型差异显著,遗传差异较大,各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种子千粒重(18.07%)>种子厚度(13.47%)>种子宽度(12.84%)>种子横径(7.86%)。漆树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长度、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与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种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艳飞  李世峰  李树发  解玮佳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赤霉素、储藏时间和储藏方式对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花报春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在28℃时仍保持62.67%的发芽率。种子经过赤霉素处理后,萌发持续时间缩短,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为保证钟花报春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生产上建议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梁珍才  韩佳玲  古丽斯旦·艾尼瓦尔  张爱勤  
在有花植物中,因传粉、资源限制或者母本选择,植物常存在“花(胚珠)多果(种子)少”的现象。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具多枚胚珠,但仅形成1~2粒种子,在传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种子形成的因素仍不清楚。为此,对其传粉系统及种子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为混合式交配系统类型,无孤雌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不能自动自花授粉,需要借助传粉昆虫。居群5月下旬进入初花期,花期40 d左右,单花期为1~1.5 d。该植物为泛化的传粉系统,蜂类、蝇类和食蚜蝇为其主要传粉者。自然状态柱头花粉数为18.19粒,去雄后柱头花粉数为6.04粒,不存在花粉限制。在人工异花授粉条件下,从基部开始,1号位有80%、2号位有21.8%的胚珠可以发育并形成种子;3~7号位的胚珠基本不发育,在授粉后第4天开始大量败育。说明黄花草木樨在传粉方面(花粉来源和数目)不存在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黄花草木樨这种通过败育绝大多数胚珠而保留个别种子的现象,可能是为了增加种子适合度或种子扩散强度的一种生殖对策,通常是一种由母本调控的种子选择性败育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志权  廖文波  钟翎  陈志明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萌发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主要结果表明 :(1)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有很深的休眠特性 ,但种皮透性不是休眠的原因 ;(2 )对新鲜种子进行“暖温 (2 5℃ )层积—低温 (5℃ )层积”,以“36周— 12周”的模式效果最好 ,能促进胚纵向生长和打破种子休眠 ,发芽率达 6 4 .0 %~82 .2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欣  谢云  茹华莎  洪双华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以当年采收的浙江红山茶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的形态结构、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特性、生活力等,分析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吸水特性采用完整种子、去除种壳种子和用小刀划破种壳种子等3种类型进行测定;生活力采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萌发特性采用始温25~65℃的6种不同温水浸种24 h。结果表明:去除种壳种子的吸水性能优于完整种子和用小刀划破种壳的种子。种子千粒质量为1 177 g,平均含水量为41.30%,种子生活力为85.00%。种子形态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种皮茶褐色且角质坚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林善枝  张德强  张谦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遗传机理不明 ,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正平  沈瑞珍  
该文在分析介电分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多数林木种子粒大和壳硬的特点,提出了实现林木种子介电分选的2种类型、6种形式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方案的理论分析,得出料斗上置式滚筒型分选装置适合于林木种子按活力分级,而分选板下置式平板型分选装置适合于林木种子清选的初步结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平  
林木种子机械采收技术分析王喜平(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工业学院)林木种子的采收是营林生产中的一项很繁重的工作,同时也是机械化程度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和林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林木种子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加.据统计,近几年来我...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杨汉波  
木荷(Schima superba)为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材性优良,抗逆性强,是我国南方各省区中主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和高效生物防火树种。自2001年开展木荷良种选育以来,已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重庆等营建了超过100ha的木荷无性系种子园。但对木荷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园的遗传管理缺乏系统研究,难以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及良种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鉴于此,本文以进入正常开花结实期的木荷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木荷开花综合特征、传粉机制、繁育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木荷的繁殖生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晓艳  呼天明  李敏  杨青川  
研究了野牛草的花器官形态、开花习性、雌株的柱头可授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牛草雌、雄株的花器官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大,开花习性不同,但花期基本相遇;雌株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0 h内最强,24 h后逐渐减弱;在雄株盛花初期的上午进行人工套袋授粉,能够获得产量和质量较高的种子;野牛草施肥和灌水应在雌株抽穗前期及抽穗期进行,不宜在盛花期进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华新  沈熙环  
本文对种子园生殖系统中亲本开花物候、配子产量、球果和种子败育、授粉机制、球花分布对种子园遗传效率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论述了开花物候、球花产量与配子贡献以及种子园生殖系统遗传效率的关系。不同亲本开花物候及授粉机制的差异限制了亲本之间的基因交流 ,雌雄球花产量、球果败育及其雌雄球花空间分布的差异都会引起亲本配子贡献的变化 ,并最终影响种子园生殖系统的遗传效率。为提高种子园种子的遗传品质和遗传多样性 ,更系统深入地研究种子园生殖系统是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