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4)
- 2023(8753)
- 2022(7620)
- 2021(7289)
- 2020(6198)
- 2019(14892)
- 2018(14522)
- 2017(26731)
- 2016(14432)
- 2015(16941)
- 2014(16984)
- 2013(17237)
- 2012(16478)
- 2011(15126)
- 2010(14979)
- 2009(14218)
- 2008(14381)
- 2007(12681)
- 2006(10886)
- 2005(10036)
- 学科
- 济(69044)
- 经济(68986)
- 业(37059)
- 管理(36732)
- 方法(33466)
- 数学(30558)
- 数学方法(30370)
- 企(27623)
- 企业(27623)
- 中国(21923)
- 农(18150)
- 财(15703)
- 贸(15670)
- 贸易(15665)
- 易(15329)
- 学(13570)
- 农业(12055)
- 制(11835)
- 业经(11610)
- 地方(11340)
- 银(11082)
- 银行(11059)
- 融(10851)
- 金融(10848)
- 行(10654)
- 和(10378)
- 技术(9940)
- 环境(9401)
- 出(9057)
- 务(8770)
- 机构
- 大学(220930)
- 学院(215272)
- 济(102131)
- 经济(100446)
- 研究(82688)
- 管理(80796)
- 理学(69200)
- 理学院(68383)
- 管理学(67415)
- 管理学院(66994)
- 中国(63966)
- 科学(48344)
- 京(48191)
- 财(43796)
- 所(42535)
- 研究所(38834)
- 农(38016)
- 中心(37183)
- 财经(35109)
- 经济学(33536)
- 经(32216)
- 北京(31535)
- 业大(31475)
- 江(30490)
- 经济学院(30418)
- 农业(29974)
- 院(29039)
- 范(27855)
- 师范(27615)
- 财经大学(26165)
- 基金
- 项目(140952)
- 科学(110973)
- 基金(104503)
- 研究(102764)
- 家(91722)
- 国家(91055)
- 科学基金(76343)
- 社会(66833)
- 社会科(63510)
- 社会科学(63493)
- 基金项目(54336)
- 省(51279)
- 自然(47411)
- 自然科(46310)
- 自然科学(46290)
- 教育(45947)
- 自然科学基金(45533)
- 划(44835)
- 资助(43919)
- 编号(39783)
- 部(33377)
- 成果(33155)
- 重点(32254)
- 发(31127)
- 创(29273)
- 国家社会(29239)
- 中国(29184)
- 教育部(28489)
- 创新(27678)
- 科研(27363)
- 期刊
- 济(107155)
- 经济(107155)
- 研究(67231)
- 中国(43659)
- 学报(35089)
- 财(33397)
- 农(33356)
- 科学(32363)
- 管理(27511)
- 大学(26177)
- 学学(24056)
- 农业(22849)
- 融(20340)
- 金融(20340)
- 教育(19025)
- 经济研究(18740)
- 财经(17893)
- 技术(17798)
- 经(15530)
- 业经(15420)
- 问题(15150)
- 贸(15111)
- 业(13778)
- 国际(13506)
- 世界(13319)
- 图书(12457)
- 技术经济(12281)
- 统计(11501)
- 科技(10657)
- 理论(10588)
共检索到330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娇 宁攸凉
林业经济增长除了受到资本、劳动、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之外,林业科学技术这种无形投入的影响也很重要。为了准确测算各要素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先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资本存量,然后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资本、劳动和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贡献率最大的是资本,其次为科技进步,贡献率最小的是劳动,且劳动力贡献率波动比较大,在以后林业工作中要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安置与管理;(2)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50%,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未来林业发展中要注重在平稳中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上述测算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高岚 林方杉
对索洛余值法在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测算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1991—2005年广东省林业的物质消耗、劳力投入,在此基础上测算"八五"、"九五"和"十五"广东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数值。通过分析和对比,对"十一五"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 索洛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亮明 邱晓东
以南方重点林业县之一的尤溪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洛余值法和丁伯根改进的C-D生产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1990~2007年尤溪县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此期间尤溪县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与科技替代劳动力这一关系密切相关,且这一替代过程伴随着大量林业物资的消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翁新光 余建安 张玉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凯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贡献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农业生产总值、资本、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等投入产出指标,用索罗余值法分析了1978-2010年间各种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发现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应保持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农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成亮 林方杉
在对福建省林业物质消耗、林业劳力投入量估算的基础上,基于索洛余值法对福建省1991~2005年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到"八五"、"九五"、"十五"期间的福建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12.12%,26.26%和28.33%。然后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并对福建省"十一五"福建省林业科技发展提出了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和教育等5个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林业 索洛余值法 科技进步 贡献率 测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兰兰 诸克军 郭海湘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类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把得到的各个类别的贡献率与各个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相乘,得到各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上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4.19%;北京次之,为48.90%;四川最低为28.59%。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英浚,李成红
现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的贡献在各种生产要素贡献的代数和中所占的比重。本文指出在生产要素贡献负增长的情况下仍然采用这种定义方式是不合理的。本文根据生产要素贡献情况的不同分别建立了科技进步贡献的概念。由于R.M.索洛(Solow)提出的用“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中的前提假设过于苛刻。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住。依据科技进步与效益之间的内在联采,本文提出了一种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等效益面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佳 肖海峰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算了"八五"至"十五"时期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十一五"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八五"时期的43.34%上升到"十五"时期的50.79%,并有望在"十一五"时期达到53%以上。
关键词:
畜牧业科技 科技进步贡献率 预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帆 余成群 董冠鹏
本文以Cobb-Douglas为核心,以西藏自治区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势分析法、调整法和经验法估计出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和预测1990—2015年西藏自治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了30.8%,预计2015年达到40.7%,但投资拉动特征明显。最后,基于测算与预测结果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光 王玲玲 王选华
文章遵循"索洛余值法"原理,采用新的方法估算要素产出弹性,利用1953—2013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结论表明:现阶段物质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的"红利"日渐消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因此,中国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应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重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劳动者素质,保持适度规模物质资本投资以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劳动价值理论 贡献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和平 苏基才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是农业经济保持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测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探讨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途径 ,对于制定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国华
Cobb-Dauglas生产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生产函数,其参数的不同形态对应规模收益的三种不同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理论界特别推崇考虑其中规模收益不变类型,而对其它两种类型则基本不予采用(实际上等于是将其否定),从而导致了应用中许多不合理结论的出现。本文对此作出了理论上的一些探讨并辅以江西省建国以来48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C-D生产函数形式为佐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卫国,李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启现 李志强 刘振虎 刘自杰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3-2005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定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68%,预计到2020年可望达到64%以上,并从科技投入、科技队伍、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科技进步 贡献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