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81)
- 2023(17377)
- 2022(14581)
- 2021(13319)
- 2020(11117)
- 2019(25547)
- 2018(25248)
- 2017(47742)
- 2016(26220)
- 2015(29995)
- 2014(30185)
- 2013(29857)
- 2012(28176)
- 2011(25685)
- 2010(25894)
- 2009(24257)
- 2008(24297)
- 2007(22154)
- 2006(19892)
- 2005(18427)
- 学科
- 济(117050)
- 经济(116858)
- 管理(73932)
- 业(70701)
- 企(56119)
- 企业(56119)
- 方法(45545)
- 数学(38423)
- 数学方法(38064)
- 中国(37520)
- 农(34369)
- 财(28934)
- 业经(28047)
- 地方(27269)
- 制(26184)
- 学(22967)
- 农业(22618)
- 贸(22612)
- 贸易(22595)
- 易(21917)
- 银(20548)
- 银行(20493)
- 行(19765)
- 融(19519)
- 金融(19514)
- 和(18291)
- 环境(17948)
- 体(17803)
- 理论(17326)
- 发(17247)
- 机构
- 大学(385474)
- 学院(383738)
- 济(164520)
- 经济(161184)
- 研究(141095)
- 管理(140260)
- 理学(118902)
- 理学院(117410)
- 管理学(115461)
- 管理学院(114722)
- 中国(108340)
- 科学(84363)
- 京(84009)
- 财(77792)
- 所(72924)
- 农(68962)
- 研究所(65642)
- 中心(63444)
- 江(60347)
- 财经(60167)
- 业大(56304)
- 经(54508)
- 北京(53982)
- 农业(53790)
- 范(52343)
- 师范(51823)
- 经济学(51355)
- 院(50192)
- 州(47301)
- 经济学院(46140)
- 基金
- 项目(246286)
- 科学(193610)
- 研究(181234)
- 基金(178168)
- 家(155708)
- 国家(154360)
- 科学基金(130645)
- 社会(117649)
- 社会科(110763)
- 社会科学(110729)
- 省(95478)
- 基金项目(93381)
- 教育(83139)
- 自然(81196)
- 划(80854)
- 自然科(79303)
- 自然科学(79279)
- 自然科学基金(77921)
- 编号(73094)
- 资助(72702)
- 成果(61514)
- 发(57448)
- 重点(56423)
- 部(55385)
- 课题(51951)
- 创(50673)
- 国家社会(49140)
- 创新(47583)
- 制(47528)
- 教育部(47349)
- 期刊
- 济(192770)
- 经济(192770)
- 研究(121370)
- 中国(86614)
- 农(65299)
- 学报(62131)
- 财(60740)
- 科学(57345)
- 管理(53246)
- 大学(47234)
- 教育(44950)
- 学学(44165)
- 农业(43839)
- 融(40241)
- 金融(40241)
- 技术(32554)
- 业经(31304)
- 经济研究(31095)
- 财经(30950)
- 经(26736)
- 问题(26088)
- 业(23876)
- 贸(21707)
- 世界(19725)
- 国际(19294)
- 技术经济(19035)
- 版(18883)
- 图书(18315)
- 理论(17180)
- 科技(17004)
共检索到60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曾玉林
当前中国“由部门办林业到社会办林业”的制度转型,实际上就是要建立林业社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大致应当包括林业主体的多元化、林业生产经营目的商品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林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规模化与专业化、政府林业管理职能的(服务)规范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化等方面要素。对各要素的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林业社会化 制度体系 要素 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闫星宇 金兆怀 张清正
通过林业信息化发展林业经济,对实现现代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信息经济法对我国的林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生产函数对2005-2015年我国林业信息化与林业经济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做了深入研究。通过协调度分析模型计算各年度林业信息化与林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在对我国林业信息化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林业进程中发展林业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龙 刘东
制度安排约束于国家租金最大化的目的以及国家为此目的设定的总体战略,由此我国林业初始被安排为国有产权和集体产权两种产权制度。1981年的“三定”政策实质上是国家对林业行业产权的一次重新界定,它赋予了林业经济主体产权的排他性。在排他性存在的前提下,林业产权的可交易性自然衍生出来。
关键词:
制度 工业化 林业租金 排他性 可交易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佟光霁 尚杰
知识林业是在林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 ,以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为核心 ,以创新为直接推动力 ,以林业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完善为基础和保障 ,使知识的物化价值在林业产出中占相当比重的林业。从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看 ,知识林业在我国的发展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渐进与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知识化的过程中 ,对知识林业内涵的认识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被不断深化和更新
关键词:
知识林业 背景 内涵 依据 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熊曦
【目的】为解决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平衡林业资源环境与林业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方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以我国生态林业生产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生产数据,建立包含绿色生态指标的DEA模型,全面评价我国林业生态效率。选取影响林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找到提升林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切入点。【结果】我国在节约资源投入、提升期望产出、限制非期望产出方面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呈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反映出区域内林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速度,在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并保证林业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以规模效益带动林业经济效益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林业旅游休闲对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协同发展;2)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3)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罗吉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林业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活动。在以往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森林遭受了高强度的开采与超限度的利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实现林业与循环经济的结合,有利于解决传统林业发展的遗留问题,实现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林业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结合《中国林业研究及循环经济发展探索》一书,分析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博文
林业碳汇交易是在经济"绿色复苏"背景下,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一种创新模式。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导向性较强,市场机制的稳定运行有赖于制度供给的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组织化形态下农户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典型案例,找出提升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供给有效性的规范路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体系应当涵盖林业碳汇交易的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激励政策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1)在实体法律制度的制定方面,碳汇权利客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立法机构应当明晰林业碳汇交易产权制度,并与林权制度进行耦合,充分发挥林木自然资源资产权能的经济价值。(2)在程序法律制度的制定方面,立法机构应当完善林业碳汇认定和计量标准、交易规则,以此减少农户交易成本,促进碳汇林权利益纠纷的解决。(3)在政策激励及农户权益保障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制定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与金融扶持政策,促进企业与林权主体之间的有效交易。非司法性申诉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弥合现有农户权益保障制度的供给不足,对农户因碳汇价格争议问题而产生的损失进行救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维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结果介绍了世界森林面积、森林拥有量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和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论述了世界各国为解决天然林日益减少的问题所采取的发展人工林的共同战略 ,把大力发展人工林作为解决 2 1世纪对于环境和木材需求的根本措施。林业政策的修订和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正在或计划中的重要举措。文章还论述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建议采取 ,建立国家生态林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林业政策、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毁林 人工造林 林业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春霞 许金叶 许文兴 蔡剑辉 魏远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乐兴钊 陈坤贤 徐德成 董直云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论述可持续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趋势入手,探讨了可持续林业的涵义、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举措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林业 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周
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私有林具有以下特征:木材生产大多由采伐公司承担,集约经营程度和竞争力与它的规模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趋强,以及非农林主增多、老龄林主增多、林地平均规模趋小等。根据国际经验判断,私有林也应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选择。在现阶段发展私有林,需要改进林木采伐管制,确保采伐指标的公平分配,削弱森林部门征收税费的能力,相信农民的能力,并规范政府的行为。
关键词:
森林 私有林 林业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平的趋势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娅楠 缪东玲 程宝栋
文章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成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林业利用外资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TFP在总体上平稳发展,个别地区出现上升;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均TFP增长率约为16.7%,效率变化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FDI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FDI滞后一期对林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林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且不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后根据现实解释回归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FDI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