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2)
- 2023(12624)
- 2022(11010)
- 2021(10514)
- 2020(8637)
- 2019(20278)
- 2018(19958)
- 2017(38174)
- 2016(20610)
- 2015(23324)
- 2014(22915)
- 2013(22801)
- 2012(20825)
- 2011(19048)
- 2010(18600)
- 2009(16995)
- 2008(16342)
- 2007(13801)
- 2006(12062)
- 2005(10545)
- 学科
- 济(86697)
- 经济(86608)
- 管理(58183)
- 业(53740)
- 企(43121)
- 企业(43121)
- 方法(41687)
- 数学(36926)
- 数学方法(36585)
- 中国(24096)
- 农(22754)
- 财(19284)
- 学(18488)
- 业经(18095)
- 环境(17146)
- 贸(17051)
- 贸易(17043)
- 易(16642)
- 地方(15995)
- 农业(15214)
- 和(14032)
- 制(13723)
- 技术(12804)
- 划(12777)
- 理论(12427)
- 银(12112)
- 银行(12076)
- 务(11815)
- 融(11772)
- 金融(11771)
- 机构
- 大学(295418)
- 学院(291647)
- 济(124334)
- 经济(122052)
- 管理(118461)
- 理学(103661)
- 理学院(102546)
- 研究(102223)
- 管理学(100968)
- 管理学院(100474)
- 中国(75995)
- 京(63802)
- 科学(62793)
- 财(52206)
- 所(50601)
- 研究所(46836)
- 农(46188)
- 中心(45014)
- 业大(44126)
- 财经(43346)
- 北京(40912)
- 经(39817)
- 江(38565)
- 经济学(38258)
- 范(37956)
- 师范(37653)
- 院(37201)
- 农业(36173)
- 经济学院(34619)
- 财经大学(32639)
- 基金
- 项目(207811)
- 科学(164313)
- 基金(153530)
- 研究(151503)
- 家(134407)
- 国家(133403)
- 科学基金(114424)
- 社会(97569)
- 社会科(92642)
- 社会科学(92617)
- 基金项目(81502)
- 省(77714)
- 自然(73865)
- 自然科(72132)
- 自然科学(72116)
- 自然科学基金(70842)
- 教育(67785)
- 划(66480)
- 资助(63502)
- 编号(59754)
- 成果(47427)
- 部(46894)
- 重点(46394)
- 发(44417)
- 创(42824)
- 国家社会(41143)
- 课题(40573)
- 教育部(40197)
- 创新(40065)
- 科研(39596)
- 期刊
- 济(128750)
- 经济(128750)
- 研究(86153)
- 中国(50261)
- 学报(46142)
- 科学(43731)
- 管理(41514)
- 农(40966)
- 财(36162)
- 大学(34915)
- 学学(32881)
- 农业(29670)
- 教育(28411)
- 技术(23613)
- 融(21534)
- 金融(21534)
- 经济研究(21407)
- 财经(20491)
- 业经(20336)
- 经(17522)
- 问题(17327)
- 业(16236)
- 图书(14821)
- 科技(14536)
- 技术经济(14520)
- 资源(14472)
- 理论(14138)
- 贸(13763)
- 世界(13535)
- 现代(12791)
共检索到41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李雪婷 朴慧兰
通过界定林业生态效率的内涵,建立林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全国30个省市(港、澳、台、藏除外)的林业生态效率和生态生产率进行测度表明:中国林业生态效率在近十年呈小范围波动性变化,全国总体的林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912,并且地区及省市间差别较大;tFP指数均值达到1.037,表明中国林业生态效率的发展水平整体在缓慢提高,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是导致总林业生态生产率tFP指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区和省市间各分解指数也存在很大差异。适当改变林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适度调整林业发展规模对于各省市提高林业生态效率和生态生产率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采用中国30个区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动中呈现出稳定特征;1997—2003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离散分布特征,2003—2012年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16年间高值集聚区域逐步向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南部和江浙一带靠拢,低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四川以及周边省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振环 张彦发 朱洪革
基于1998—2017年木质林产品和能源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从林业所包含的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视角出发,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生态压力与生态效率。结果表明:仅考虑经济属性的传统测度方法会导致对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的低估;1998—2017年,林产品足迹与碳足迹逐年攀升,碳足迹所占比例高于林产品足迹;考虑生态属性后,中国林业虽然面临一定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压力,但是林业生态效率也在稳步提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加大人工造林力度以提升生态承载力;产业政策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设立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目标的碳排放红线等措施,适度缓解林业生态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媛 付伟 赵俊权 刘俊昌
随着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森林生态状况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开展森林生态服务的核算过程复杂,需要多个学科,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工作,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突破。本文对2000-2014年15年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投资量与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平均每年占所有价值量的34.2%,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分别占25.1%和15.81%,统计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991,各概率小于0.05的各变量之间呈相关显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特征值即方差贡献为4.78,累积贡献率为53.1885%;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方差贡献为1.758,累积贡献率为72.723%;提取了7个公因子,评价15年林业的三个产业总值平均水平是完全可行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媛 付伟 赵俊权 刘俊昌
随着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森林生态状况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开展森林生态服务的核算过程复杂,需要多个学科,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工作,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突破。本文对2000-2014年15年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投资量与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平均每年占所有价值量的34.2%,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分别占25.1%和15.81%,统计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991,各概率小于0.05的各变量之间呈相关显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特征值即方差贡献为4.78,累积贡献率为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安胜 刘振滨 许佳贤 林群 兰晔 苏时鹏 张春霞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re等(1992;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常亮 揭昌亮 石峰 温亚利
【目的】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分解有偏问题,采用新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中国2004—2015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质量。【方法】首先利用Battese等(1995)提出的"一步法"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各省林业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各省及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区域的林业TFP增长率,分析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将TFP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平的趋势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娅楠 缪东玲 程宝栋
文章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成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林业利用外资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TFP在总体上平稳发展,个别地区出现上升;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均TFP增长率约为16.7%,效率变化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FDI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FDI滞后一期对林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林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且不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后根据现实解释回归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FDI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贯君 曹玉昆 朱震锋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31个省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VAR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省域间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对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普遍存在,省域间空间溢出呈现多重叠加现象;关联网络呈多核心发展趋势,跨省效率传递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省域间市场化落差有助于林业市场边界的拓展,相似的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省域之间的林业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和林业增长的"马太效应"。因此,应更加重视林业生产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格局,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发展政策,以发挥各地区的功能和优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基于纳入自然因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1999-2011年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省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林业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7,技术效率损失为12.3%,说明我国林业生产效率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②表征自然因素的4-10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程度,是相关林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必须纳入的考虑因子;③由于恶劣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或是制度的不完善等外部因素造成林业平均年际技术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④人均GDP、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和制度变量对技术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