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7)
2023(9390)
2022(7960)
2021(7422)
2020(6350)
2019(15004)
2018(14534)
2017(27704)
2016(14899)
2015(17413)
2014(17315)
2013(17514)
2012(16630)
2011(15247)
2010(15082)
2009(14161)
2008(14241)
2007(12830)
2006(11029)
2005(10016)
作者
(45186)
(38165)
(38121)
(36503)
(24124)
(18213)
(17359)
(14885)
(14275)
(13373)
(13169)
(12611)
(12227)
(12062)
(12023)
(11996)
(11483)
(11395)
(11033)
(10927)
(9504)
(9440)
(9295)
(8643)
(8591)
(8527)
(8343)
(8299)
(7795)
(7686)
学科
(71965)
经济(71908)
(43712)
管理(42967)
方法(35497)
(33441)
企业(33441)
数学(32348)
数学方法(32147)
中国(20520)
(19229)
(16408)
(15932)
贸易(15927)
(15585)
技术(14709)
(13348)
业经(13154)
农业(12778)
(12149)
地方(11152)
环境(10734)
(10543)
银行(10513)
(10105)
金融(10103)
(10086)
(9791)
(9562)
财务(9540)
机构
大学(231106)
学院(228029)
(107471)
经济(105698)
管理(87082)
研究(83754)
理学(75053)
理学院(74228)
管理学(73227)
管理学院(72792)
中国(63485)
(49719)
科学(49341)
(44625)
(43138)
(41053)
研究所(39516)
中心(37646)
财经(36458)
经济学(35103)
业大(34720)
(33391)
农业(32610)
(32451)
北京(32011)
经济学院(31893)
(29299)
(28386)
师范(28115)
财经大学(27142)
基金
项目(151280)
科学(119302)
基金(112154)
研究(109359)
(98848)
国家(98154)
科学基金(82684)
社会(72019)
社会科(68543)
社会科学(68521)
基金项目(58582)
(56235)
自然(51715)
自然科(50565)
自然科学(50549)
自然科学基金(49715)
教育(49465)
(48497)
资助(46712)
编号(42054)
(35606)
重点(34664)
成果(33732)
(33428)
(31928)
国家社会(31484)
教育部(30386)
创新(30199)
中国(30136)
科研(29220)
期刊
(111349)
经济(111349)
研究(67777)
中国(43086)
学报(36587)
(36201)
科学(34511)
(33951)
管理(29834)
大学(27354)
学学(25842)
农业(25137)
技术(21653)
教育(19673)
经济研究(19399)
(19004)
金融(19004)
财经(18676)
业经(16516)
(16215)
问题(15783)
(15205)
(14816)
技术经济(14362)
世界(13276)
国际(12691)
统计(12007)
科技(10978)
(10691)
(10619)
共检索到335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基于纳入自然因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1999-2011年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省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林业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7,技术效率损失为12.3%,说明我国林业生产效率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②表征自然因素的4-10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程度,是相关林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必须纳入的考虑因子;③由于恶劣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或是制度的不完善等外部因素造成林业平均年际技术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④人均GDP、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和制度变量对技术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玮  冯彦  包庆丰  
运用MalMquist-DEa模型,采用1998~2012年面板数据,对中国31省份林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探讨中国林业生产效率区域间的差异,并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区域林业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研究区域间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状态及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娇  宁攸凉  
林业经济增长除了受到资本、劳动、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之外,林业科学技术这种无形投入的影响也很重要。为了准确测算各要素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先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资本存量,然后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资本、劳动和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贡献率最大的是资本,其次为科技进步,贡献率最小的是劳动,且劳动力贡献率波动比较大,在以后林业工作中要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安置与管理;(2)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50%,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未来林业发展中要注重在平稳中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上述测算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宝强  
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国林业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林业系统30余年的资本/产出的考察,计算出了不同时期的资本系数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林业系统资本系数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推算、比较和分析,旨在基本把握中国林业系统经济增长状况和产业特点,并为深入研究中国林业系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成林  宋维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平的趋势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娅楠  缪东玲  程宝栋  
文章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成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林业利用外资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TFP在总体上平稳发展,个别地区出现上升;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均TFP增长率约为16.7%,效率变化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FDI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FDI滞后一期对林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林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且不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后根据现实解释回归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李雪婷  朴慧兰  
通过界定林业生态效率的内涵,建立林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全国30个省市(港、澳、台、藏除外)的林业生态效率和生态生产率进行测度表明:中国林业生态效率在近十年呈小范围波动性变化,全国总体的林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912,并且地区及省市间差别较大;tFP指数均值达到1.037,表明中国林业生态效率的发展水平整体在缓慢提高,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是导致总林业生态生产率tFP指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区和省市间各分解指数也存在很大差异。适当改变林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适度调整林业发展规模对于各省市提高林业生态效率和生态生产率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莉芳  洪琳琳  郭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根据1993~2008年数据,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时间和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较容易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特点。技术有效性不断降低,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和市场化水平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常亮  揭昌亮  石峰  温亚利  
【目的】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分解有偏问题,采用新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中国2004—2015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质量。【方法】首先利用Battese等(1995)提出的"一步法"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各省林业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各省及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区域的林业TFP增长率,分析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将TFP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熊曦  
【目的】为解决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平衡林业资源环境与林业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方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以我国生态林业生产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生产数据,建立包含绿色生态指标的DEA模型,全面评价我国林业生态效率。选取影响林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找到提升林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切入点。【结果】我国在节约资源投入、提升期望产出、限制非期望产出方面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呈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反映出区域内林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速度,在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并保证林业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以规模效益带动林业经济效益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林业旅游休闲对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协同发展;2)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3)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