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3)
- 2023(11447)
- 2022(9711)
- 2021(9211)
- 2020(7921)
- 2019(18264)
- 2018(17745)
- 2017(33759)
- 2016(18499)
- 2015(20812)
- 2014(20720)
- 2013(20747)
- 2012(19581)
- 2011(17927)
- 2010(17748)
- 2009(16413)
- 2008(16436)
- 2007(14717)
- 2006(12600)
- 2005(11396)
- 学科
- 济(81499)
- 经济(81431)
- 管理(46689)
- 业(46583)
- 方法(39770)
- 数学(36072)
- 数学方法(35765)
- 企(35418)
- 企业(35418)
- 中国(23202)
- 农(21722)
- 财(19058)
- 学(17716)
- 贸(17330)
- 贸易(17325)
- 易(16891)
- 业经(14929)
- 农业(14467)
- 制(14330)
- 地方(14111)
- 银(12564)
- 银行(12522)
- 融(12059)
- 金融(12057)
- 行(12026)
- 环境(11720)
- 务(11421)
- 财务(11401)
- 财务管理(11372)
- 和(11167)
- 机构
- 大学(276599)
- 学院(271990)
- 济(120071)
- 经济(117868)
- 研究(101172)
- 管理(99943)
- 理学(86839)
- 理学院(85687)
- 管理学(84230)
- 管理学院(83714)
- 中国(75544)
- 科学(62914)
- 京(59532)
- 农(52928)
- 所(52567)
- 财(51741)
- 研究所(48403)
- 中心(45202)
- 业大(43871)
- 财经(42321)
- 农业(42186)
- 经济学(39075)
- 江(38917)
- 经(38773)
- 北京(37611)
- 范(35924)
- 院(35861)
- 师范(35532)
- 经济学院(35471)
- 财经大学(31748)
- 基金
- 项目(185618)
- 科学(146592)
- 基金(138881)
- 研究(129287)
- 家(124151)
- 国家(123263)
- 科学基金(103791)
- 社会(84718)
- 社会科(80562)
- 社会科学(80538)
- 基金项目(73234)
- 省(68957)
- 自然(67984)
- 自然科(66507)
- 自然科学(66485)
- 自然科学基金(65394)
- 划(60239)
- 教育(59222)
- 资助(57324)
- 编号(48931)
- 部(42778)
- 重点(42753)
- 发(39857)
- 成果(39748)
- 创(38013)
- 国家社会(36917)
- 科研(36506)
- 教育部(36181)
- 创新(35819)
- 中国(34906)
- 期刊
- 济(123665)
- 经济(123665)
- 研究(79518)
- 中国(50332)
- 学报(49156)
- 农(46545)
- 科学(44335)
- 财(39198)
- 大学(36208)
- 学学(34339)
- 管理(33614)
- 农业(31951)
- 教育(23779)
- 融(23106)
- 金融(23106)
- 经济研究(21586)
- 财经(21560)
- 技术(20792)
- 经(18692)
- 业(18650)
- 业经(18463)
- 问题(17692)
- 贸(16011)
- 世界(14117)
- 技术经济(13975)
- 版(13937)
- 统计(13729)
- 国际(13573)
- 资源(13065)
- 业大(12102)
共检索到394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平的趋势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三大区域或不同城市群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向其自身稳态水平收敛,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会存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安胜 刘振滨 许佳贤 林群 兰晔 苏时鹏 张春霞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re等(1992;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刘恋
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八大区域,基于2007~2017年省际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ESDA和空间收敛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和空间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了管理无效率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后,全国GTFP均值下降至0.985,南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区域的GTFP值上升,长江中游、东北、西南、黄河中游区域的GTFP值下降;(2)在时间差异上GTFP指数分三个时段,2007~2012年,GTFP指数大于1,2012~2014年,GTFP指数小于1,2014~2017年,GTFP指数大于1,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3)全国各省市间物流业GTFP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区域体现出了正相关拉动作用,北京、天津、山东始终是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带动地区。全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我国物流业GTFP水平呈现"M型"波动变化,最后逐渐趋于收敛态势。八大区域可分为两类,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区域趋于收敛态势;黄河中游、东北、西南、西北区域趋于发散态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核算方法调整入手,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再估算并对空间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两种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下,中国TFP年均增幅分别为1.679%和1.630%,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2)在考虑了TFP空间外溢效应的情况下,中国省际TFP的收敛速度加快,收敛周期缩短,这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得出的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有差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降低。(3)加入"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因素后,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提升,说明在"中国式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采用中国30个区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动中呈现出稳定特征;1997—2003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离散分布特征,2003—2012年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16年间高值集聚区域逐步向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南部和江浙一带靠拢,低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四川以及周边省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陈祖海
文章选取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考虑资源投入与能源消耗的中国各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指数变化。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平均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上涨趋势,其中从2005年开始,上涨速度加快;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下降趋势;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北京增长最快,而湖北是能源生产率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省际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金娜
文章基于2007—2014年度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模型,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将TFP的变动进行分解,最后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差异进行了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整体水平低,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但其增长存在绝对和条件收敛,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据此提出了提升卫生资源TFP增长及区域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中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测算了1978~2008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4.7%,而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4%,可见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促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的主要源泉动力。同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