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2)
2023(8830)
2022(7174)
2021(6615)
2020(5409)
2019(12315)
2018(11569)
2017(21373)
2016(11465)
2015(12740)
2014(11983)
2013(11941)
2012(10948)
2011(10106)
2010(9671)
2009(8884)
2008(8616)
2007(7258)
2006(6338)
2005(5450)
作者
(34874)
(29355)
(29190)
(27514)
(18344)
(14069)
(12941)
(11557)
(11182)
(10168)
(9954)
(9634)
(9300)
(9155)
(9107)
(8974)
(8729)
(8715)
(8394)
(8232)
(7414)
(7013)
(6956)
(6588)
(6501)
(6376)
(6260)
(6141)
(5862)
(5834)
学科
(50834)
经济(50784)
管理(29746)
(28836)
方法(24310)
数学(22612)
数学方法(22490)
(21089)
企业(21089)
中国(16326)
(13645)
贸易(13640)
(13568)
(13408)
(11148)
业经(9916)
(9760)
农业(9232)
环境(8455)
(8403)
(7798)
银行(7757)
(7530)
(7494)
(7365)
金融(7365)
技术(7283)
关系(7139)
产业(6755)
(6654)
机构
大学(170849)
学院(167190)
(80312)
经济(79384)
研究(64259)
管理(63080)
理学(55997)
理学院(55354)
管理学(54590)
管理学院(54309)
中国(48273)
科学(39282)
(36170)
(35645)
(32813)
(31636)
研究所(30706)
业大(29492)
农业(28568)
中心(27660)
财经(26766)
经济学(26608)
(24950)
经济学院(24275)
北京(22849)
(22645)
(21157)
科学院(20799)
财经大学(20394)
(19676)
基金
项目(121646)
科学(96741)
基金(93408)
(85394)
国家(84780)
研究(81482)
科学基金(71309)
社会(57027)
社会科(54402)
社会科学(54390)
基金项目(49142)
自然(46558)
自然科(45603)
自然科学(45585)
自然科学基金(44866)
(43478)
(38615)
资助(37658)
教育(36317)
(28233)
重点(28051)
编号(28046)
国家社会(26151)
(26117)
(25690)
中国(24935)
创新(24255)
科研(24080)
教育部(23974)
计划(23318)
期刊
(76634)
经济(76634)
研究(47387)
学报(33962)
(30824)
科学(29939)
中国(29444)
大学(25025)
学学(24074)
(21754)
农业(21390)
管理(21050)
经济研究(15085)
财经(13577)
(13154)
金融(13154)
(12720)
业经(11873)
(11811)
(11579)
问题(11298)
教育(10534)
技术(10499)
世界(10473)
国际(10454)
业大(9100)
(8613)
科技(8286)
技术经济(8265)
统计(8122)
共检索到234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余航  康丹丹  
以我国2014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林业产值及其多个影响因素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先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林业总产值;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地林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做定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林业产值总体来说主要受各地区的林业投资、林业系统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旅游人次、年降水量和木材产品总量影响,并且我国不同地区林业总产值和各影响因素基本情况差异较大,情况复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刚  陈建成  
利用1994~2007年关于中国林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影响中国林业产出的诸种投入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林业产出主要受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林业从业人员人数以及从业人员年均工资等投入因素的影响;且各种投入影响因素对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此,建议:保持林业投入适度增长,加大对林业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强其再就业能力;加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尤其是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和森工基本建设投资;借助林权制度改革,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以促进林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立春  王凤婷  程宝栋  
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测度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速度并分析其优化的作用机理能够为林业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林业产业数据,运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和Moore值法分别测算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速度,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林业第二产业平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值为3.98,明显高于第一产业(-1.64)和第三产业(1.52),70%的省份林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值高于第一产业,凸显出林业产业总体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升级的趋势。Moore值、夹角α值和K值结果表明,当前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较快的省份多为东部沿海省份。总体特征是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升级的趋势明显,升级速度也在提升。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人均GDP,人口规模,R&D内部经费支出,林业站个数和森林覆盖率是影响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而上述因素对不同升级水平的省份影响方向则存在差异。因此,要鼓励中西部省份承接东部沿海省份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东部沿海省份林业第三产业,加大对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三次产业科技投入,完善林权改革制度和相关林业产业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贯君  曹玉昆  朱震锋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31个省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VAR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省域间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对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普遍存在,省域间空间溢出呈现多重叠加现象;关联网络呈多核心发展趋势,跨省效率传递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省域间市场化落差有助于林业市场边界的拓展,相似的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省域之间的林业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和林业增长的"马太效应"。因此,应更加重视林业生产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格局,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发展政策,以发挥各地区的功能和优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刚  杨静  吴天博  
以2005—2017年中国对俄罗斯的FDI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林业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经济、资源、制度因素。结果表明:提高中俄贸易关系紧密度和人民币对卢布汇率能够促进中俄两国的林业投资合作,俄罗斯森林资源禀赋和原木产量的提高推动着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中俄两国的法律制度差异、话语权和问责差异与中国林业企业对俄罗斯的FDI流量为负相关,然而两国的腐败遏制差异、政府效率差异对于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加强中俄两国政府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合作,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增加中国的人工林培育面积;积极完善俄罗斯的制度质量,降低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成本。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宝强  
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国林业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林业系统30余年的资本/产出的考察,计算出了不同时期的资本系数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林业系统资本系数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推算、比较和分析,旨在基本把握中国林业系统经济增长状况和产业特点,并为深入研究中国林业系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升  张潇捷  王静  高建中  
基于2010—2017年福建省、湖南省和辽宁省3个省份的县级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影响林业总产值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动态关联度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总产值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林地流转面积、林地保险面积和合作社数量对林业总产值的增加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林业第一产业和林业第二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较大,林业第三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小。所以,为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总产值增长以及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一方面应持续增加林地流转和林地保险面积,增加合作社数量并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应延长林业第二产业产业链,夯实林业第一产业基础性地位,大力提升林业第三产业比例,促进林业总产值稳步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熊曦  
【目的】为解决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平衡林业资源环境与林业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方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以我国生态林业生产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生产数据,建立包含绿色生态指标的DEA模型,全面评价我国林业生态效率。选取影响林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找到提升林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切入点。【结果】我国在节约资源投入、提升期望产出、限制非期望产出方面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呈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反映出区域内林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速度,在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并保证林业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以规模效益带动林业经济效益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林业旅游休闲对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协同发展;2)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3)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娅楠  缪东玲  程宝栋  
文章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成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林业利用外资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TFP在总体上平稳发展,个别地区出现上升;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均TFP增长率约为16.7%,效率变化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FDI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FDI滞后一期对林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林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且不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后根据现实解释回归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李雪婷  朴慧兰  
通过界定林业生态效率的内涵,建立林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全国30个省市(港、澳、台、藏除外)的林业生态效率和生态生产率进行测度表明:中国林业生态效率在近十年呈小范围波动性变化,全国总体的林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912,并且地区及省市间差别较大;tFP指数均值达到1.037,表明中国林业生态效率的发展水平整体在缓慢提高,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是导致总林业生态生产率tFP指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区和省市间各分解指数也存在很大差异。适当改变林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适度调整林业发展规模对于各省市提高林业生态效率和生态生产率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璋  周琦  
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化肥施用量和农机动力的变动对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同时运用方差分解法分析其变动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程度,得出结论:化肥施用量始终是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贡献率高达40%,且短期内的影响显著;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机动力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贡献率可达2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坚强  
我国浩瀚的古籍中蕴藏着丰富的林业史料 ,却无林业史专著。中国林业史研究在 2 0世纪初与现代林学同时起步 ,经历了兴起、徘徊阶段 ;70年代末 ,走上兴盛之路 ,表现在基础研究得到加强 ,多学科探讨不断深入 ,专题研究丰富多样 ,地方林业志和综合专著正在编纂等。在全球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今天 ,中国林业史研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参 3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