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74)
2023(17800)
2022(14960)
2021(14088)
2020(11457)
2019(26426)
2018(25914)
2017(49305)
2016(26616)
2015(29811)
2014(29699)
2013(29463)
2012(27435)
2011(24872)
2010(25155)
2009(23222)
2008(21958)
2007(19287)
2006(17160)
2005(15596)
作者
(75798)
(62679)
(62176)
(59125)
(40015)
(29912)
(28336)
(24503)
(23927)
(22429)
(21385)
(21274)
(20021)
(19753)
(19472)
(19336)
(18466)
(18065)
(17928)
(17861)
(15703)
(15384)
(15051)
(14233)
(14072)
(14012)
(13932)
(13702)
(12606)
(12384)
学科
(114239)
经济(114131)
管理(72703)
(71406)
(57260)
企业(57260)
方法(45247)
中国(39368)
数学(38998)
数学方法(38636)
(31590)
地方(29320)
(28637)
金融(28635)
(27647)
银行(27607)
业经(26832)
(26737)
(26435)
(23032)
(22365)
贸易(22343)
(21841)
(21726)
农业(21500)
环境(17801)
技术(17562)
理论(17562)
(17105)
(16492)
机构
大学(373362)
学院(372764)
(158234)
经济(154992)
管理(144654)
研究(133374)
理学(123968)
理学院(122585)
管理学(120785)
管理学院(120121)
中国(105638)
(81522)
科学(78986)
(70891)
(66616)
中心(60745)
研究所(60523)
(58767)
财经(56380)
(54330)
北京(52845)
业大(52606)
(51358)
(50237)
师范(49799)
(48450)
经济学(48428)
农业(45548)
(44867)
经济学院(43673)
基金
项目(250509)
科学(197514)
研究(187782)
基金(180925)
(156906)
国家(155569)
科学基金(133164)
社会(119259)
社会科(113198)
社会科学(113172)
(96676)
基金项目(95324)
教育(85249)
自然(83454)
自然科(81505)
自然科学(81489)
(81441)
自然科学基金(80034)
编号(76677)
资助(74488)
成果(62840)
(57744)
重点(56388)
(55697)
课题(53621)
(52303)
国家社会(49404)
创新(48788)
教育部(48014)
发展(46969)
期刊
(177289)
经济(177289)
研究(117841)
中国(77648)
学报(55256)
(54793)
管理(54183)
科学(52865)
(51285)
(46082)
金融(46082)
教育(44907)
大学(42439)
学学(39661)
农业(37915)
技术(32156)
业经(29452)
经济研究(29077)
财经(27450)
(23666)
问题(23316)
(19924)
图书(19322)
(18852)
理论(18185)
技术经济(18120)
世界(17666)
科技(17573)
国际(17016)
现代(16980)
共检索到571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思崟  刘秋金  林镇江  董丙瑞  张瑞琛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划分并整理林业产业及其他19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应用产业特征分析法与产业关联分析法,测度林业产业的特征指数与关联指数,探索林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的出口生产自主性,而且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对批发零售业的推动效果最为显著;林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加强产业融合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林业产业应结合产业关联优势,积极实现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融"提"质",地方政府也需加强对人才、科技的重视,为林业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驱动力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遄  余忠  戴永务  吴赐联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的面板数据,以案例为导向,结合界面理论,选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林业产业现代化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功效与目标3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路径选择进行组态分析。共得到4条组态构型,其中多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数量在组态构型中起核心作用,其他要素则起辅助作用;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在这10年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林业产业持续增长期、林业产业对外扩张期、林业结构变动期3个阶段,并且林产品贸易稳定性与林业产业技术获取、技术改造金额支出存在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建议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林业机械化、以点破面引导非林资本大力介入,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及贸易水平,走国内国外双市场发展之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宋昌耀  殷婷婷  
我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相关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还需要在这些纲领性规定基础之上,围绕高质量文旅融合进行学术和实践的再思考、再探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李旭升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基于城乡社会发展实际,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城镇空间、乡村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代表性。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发展核心问题研判,提出以“中心城镇拉动”“乡村崛起推动”等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乡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健全城乡要素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关中城市群适宜性发展路径,助推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李旭升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基于城乡社会发展实际,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城镇空间、乡村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代表性。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发展核心问题研判,提出以“中心城镇拉动”“乡村崛起推动”等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乡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健全城乡要素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关中城市群适宜性发展路径,助推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金录  喻平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各省市区的数据,通过面板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金融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省域金融与文化发展水平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以高(水平)—高(水平)模式与低(水平)—低(水平)模式居多;(2)传统金融供给、现代金融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提高均能有效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性的提升;(3)各因素对金融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小萍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将长期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推动金融体系与养老体系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与作用,能有效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产业金融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剖析,指出我国面临融资结构性矛盾制约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布局、资本市场参与度限制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规模、产品结构性矛盾影响着养老产业的服务能力等主要挑战,提出应以保障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养老产业合理布局,以发展为动力推动资本运作、助力养老产业规模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协同产品创新、提升养老产业服务质效等,以助推我国养老产业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伴生出大量产业新城是产城融合问题提出的起点,新城产城融合的动力来自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互动,并实现动力循环。新城产城融合大致可划分为产城绝对分离、产城相对分离、产城无序融合、产城有序融合4个阶段。新城产城融合的本质是城市发展向人本导向转变,向人自身要动力的价值取向变化;产城融合有利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也有利于催生高效益经济动能,避免产生城市系统性风险。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产城融合的制度障碍;以产立城,夯实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底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补齐社会短板,提高新城承载力等路径,提高新城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唐文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一定进展,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唐文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一定进展,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陶俊  陈秦钦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23年3月在西安举办。会议以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从行业领域、空间地理、线上线下、政策和实践等维度探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文章综述会议主要内容,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旅游公共服务、文旅数字化等热点话题,梳理新理念、新观点和新实践。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磊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各领域的发展,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体现。在这一战略框架下,乡村体育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晓宏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赛赛  贯君  杨跃  
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在科学界定林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资源、开放稳定、共享和谐”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的统计数据测度分析中国林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及贡献度。结果显示:2008—2018年中国林业发展历经了由中低水平中低速增长向中高水平高速增长的转变过程,对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贡献最大的是创新驱动,而共享和谐是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开放稳定是制约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实现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应加大对林业的科研、教育投资,调节林业就业的人员结构,缩小林业与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建立稳定的林产品价格体系与林业人力资源系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以产业发展提高林业从业者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质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善明  
通过探讨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全国森林保险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提出参保率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风险保障水平总体偏低、费率厘定缺乏差异化和动态调整、险种创新推广力度不足、财政补贴机制不够完善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制约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加大险种创新力度、科学厘定保险费率、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机制这5个方面提出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