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6)
2023(14984)
2022(12929)
2021(12248)
2020(10240)
2019(23555)
2018(23424)
2017(44761)
2016(24298)
2015(27410)
2014(27460)
2013(27291)
2012(25134)
2011(22835)
2010(22631)
2009(21072)
2008(20633)
2007(17938)
2006(15771)
2005(14223)
作者
(69323)
(57733)
(57187)
(54521)
(36747)
(27482)
(25982)
(22520)
(21913)
(20591)
(19638)
(19540)
(18365)
(18332)
(17848)
(17750)
(17100)
(16821)
(16555)
(16336)
(14392)
(14132)
(13710)
(13070)
(12786)
(12758)
(12706)
(12584)
(11547)
(11245)
学科
(102165)
经济(102025)
管理(71909)
(66992)
(55991)
企业(55991)
方法(44320)
数学(38359)
数学方法(37970)
中国(28845)
(26639)
(25844)
业经(23572)
(22600)
(20336)
地方(20255)
(19421)
贸易(19408)
(18902)
农业(17233)
(16083)
环境(16078)
银行(16044)
(15883)
(15859)
技术(15783)
(15446)
(15398)
金融(15394)
财务(15378)
机构
大学(350654)
学院(346407)
(147042)
经济(144121)
管理(137761)
研究(121122)
理学(119172)
理学院(117842)
管理学(116091)
管理学院(115452)
中国(90817)
(75726)
科学(71904)
(67218)
(59942)
研究所(54537)
财经(53526)
中心(53361)
(52338)
(49403)
业大(49337)
(48767)
北京(48459)
经济学(45190)
(44996)
师范(44626)
(43869)
农业(40795)
经济学院(40679)
财经大学(39900)
基金
项目(236219)
科学(187058)
研究(175189)
基金(173354)
(150458)
国家(149281)
科学基金(128296)
社会(112456)
社会科(106719)
社会科学(106695)
基金项目(91738)
(89316)
自然(81565)
自然科(79651)
自然科学(79634)
教育(79067)
自然科学基金(78195)
(75724)
资助(71274)
编号(70005)
成果(57632)
(53463)
重点(52752)
(50610)
(49128)
课题(48430)
国家社会(46950)
教育部(46298)
(46236)
创新(45953)
期刊
(161695)
经济(161695)
研究(107009)
中国(67445)
学报(52468)
管理(51924)
(50480)
科学(49865)
(48094)
大学(40412)
学学(37895)
教育(36723)
农业(33440)
(29897)
金融(29897)
技术(28920)
财经(26536)
经济研究(26132)
业经(25492)
(22797)
问题(21529)
(17723)
(17275)
图书(16917)
理论(16754)
技术经济(16727)
科技(16689)
世界(16034)
现代(15820)
(15191)
共检索到513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肖杰  张敏新  
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离不开林业的健康发展,林业健康发展意味着林业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因此研究林业三次产业互动机制非常重要。通过选择产业集聚度指标,本文采用面板VAR模型研究林业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发现在我国三大区域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发达,互动机制不明显,中部地区互动良好,三次产业发展比较均衡,西部地区第一、二产业互动良好,第三产业有待提升。本文对实证结果给出了解释并进行了措施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锐波  石思文  
基于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考虑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内生性,探讨了二者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具有的知识共享及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改善生态环境。而环境污染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加速企业外迁,抑制了产业集聚。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提示政府应动态看待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盲目产业转移而降低环境治理效率,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景海  
产业集聚具有地域空间性和市场自组织性。产业集聚有助于本地产业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能促进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专业化配套服务的完善,助推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虎门服装产业集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为其他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薇薇  
我国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从产业聚集的角度系统论述了省际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分别论述了其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笔者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杰   苑帅峰  
经济增长目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挥棒,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研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引致的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动态变化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U型”关系,与两类产业协调集聚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②地方政府的财税政策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产业集聚的中间机制。③产业集聚效应在城市间“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集聚趋势。该研究为城市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提供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甘信华  刘峰  
以物流业和三次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理论的模型和方法,对中国1978~2009年物流业与三个产业发展的协整与因果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看,中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之间呈现出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发展趋势,短期波动也起着正的影响作用;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看,中国物流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单向的因果关系,与第三产业有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宝荣  
人才集聚的程度、自主创新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累积循环的关系。在落后地区,三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使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广西在"人才小高地"建设过程中初步探索出一种人才集聚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广西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其特点是:(1)其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使人才集聚与自主创新之间的互动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2)人才和创新项目是紧密结合的,形成了结构稳定、高度互补的"碱基对";(3)在人才集聚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互动过程中,"解旋"和"复制"不是自发的,"遗传"过程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在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人才小高地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认为中国已形成东部制造业与服务业带和中西部农业与矿业带状、点状分布的纵向产业集聚格局,这与其资源禀赋和生产力布局是相适应的;但这种产业集聚还处在高集聚、低专业、强政区、弱市场的低端时期,为促进产业集聚专业化发展和解决其财富不均的问题,必须重构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主张对东中西纵向区域合纵连横,形成沿海帮助内地共同发展,中西部农业、矿业与生态"贡献区"和东部制造业及服务业"反馈区"协调互动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财政横向均衡区,以区域一体化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效应来推动产业集聚走向高端专业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健  尤雯  
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本文不仅从定性上阐述了两者的共生效应和乘数效应,而且还以软件产业为例,从实证上进一步证明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之间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提高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程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丹丹  刘欢  赵祥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被广泛认为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结果,部分学者因此谈"虚"色变或对发展虚拟经济讳莫如深。本文以马歇尔K值作为度量虚拟经济的指标,选取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份额度量实体经济,综合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对1998年~2012年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当前的问题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缺乏良性互动,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对实体经济缺应有的支持效应,而不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论文据此提出了经济的货币化进程过速,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和外汇占款致使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缺乏良性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诗情  
第三次分配作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补充,对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积极意义,其中蕴含的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社会环境下,第三次分配虽然已经存在一定的主体力量和实现渠道,但其机制的构建仍有不可忽视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作为其主渠道的公益慈善力量也待进一步优化,推动第三次分配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