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8)
- 2023(10430)
- 2022(8491)
- 2021(8124)
- 2020(6452)
- 2019(14671)
- 2018(14162)
- 2017(26198)
- 2016(13947)
- 2015(16153)
- 2014(15919)
- 2013(15580)
- 2012(14400)
- 2011(12990)
- 2010(13252)
- 2009(12444)
- 2008(11505)
- 2007(10318)
- 2006(9186)
- 2005(8584)
- 学科
- 济(54823)
- 经济(54765)
- 管理(35448)
- 业(33998)
- 融(27243)
- 金融(27240)
- 企(27097)
- 企业(27097)
- 中国(26905)
- 银(24689)
- 银行(24686)
- 行(23985)
- 方法(21045)
- 数学(18170)
- 数学方法(18019)
- 财(16120)
- 农(15607)
- 贸(15538)
- 贸易(15522)
- 易(15289)
- 制(15044)
- 业经(13048)
- 地方(11715)
- 中国金融(11298)
- 农业(10446)
- 理论(10279)
- 务(10078)
- 财务(10050)
- 财务管理(10018)
- 体(9542)
- 机构
- 学院(189787)
- 大学(187154)
- 济(86712)
- 经济(85022)
- 研究(67805)
- 管理(65738)
- 中国(61730)
- 理学(54628)
- 理学院(54033)
- 管理学(53340)
- 管理学院(52992)
- 财(41838)
- 京(39863)
- 科学(35330)
- 中心(33287)
- 所(32817)
- 财经(32669)
- 经(29834)
- 研究所(29312)
- 经济学(29293)
- 江(27810)
- 经济学院(26509)
- 北京(26327)
- 范(24721)
- 师范(24529)
- 院(24468)
- 农(24434)
- 财经大学(24402)
- 州(23741)
- 融(22893)
- 基金
- 项目(117240)
- 研究(94258)
- 科学(92070)
- 基金(84062)
- 家(71334)
- 国家(70699)
- 社会(60614)
- 科学基金(60127)
- 社会科(57635)
- 社会科学(57622)
- 省(43848)
- 教育(43633)
- 基金项目(42751)
- 编号(39296)
- 划(37047)
- 资助(34851)
- 成果(33819)
- 自然(33440)
- 自然科(32669)
- 自然科学(32663)
- 自然科学基金(32096)
- 课题(28194)
- 部(27033)
- 发(26913)
- 重点(26899)
- 国家社会(26179)
- 性(25788)
- 中国(25512)
- 创(25398)
- 教育部(24030)
共检索到309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 资本市场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刁仁德
现代社会的信用特色越来越显明,以至于国际上现代大都市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根据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而定。正因为如此,上海重新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已成为我国政府与金融界的一种共识和追求目标。同时,这一大胆构想为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及货币资本的国际交易需要,通过与国际资本的融通,扩大我国商品的国际流通渠道及国际投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涉及到与各方面复杂的关联。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围绕这一构想作理论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求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聪 孙超波
十四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这对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思路和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环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把上海构建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 尽管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类型多种多样,但凡称得上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标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国家战略 法制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群 王向燊
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在于制度创新。其中,金融制度创新是核心,而离岸银行业务又是金融制度创新中的重头戏之一。目前,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务种类与客户对象也很有限。根据内地《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中资银行可开办的离岸业务只得包括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汇拆借,国际结算,大额可转让凭证,外汇担保,咨询、见证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路
本文围绕北京市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针对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将北京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凭借其丰沛信息资源以及储备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已经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潜质;同时为了避免金融中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从国际、国内以及市内金融功能区三个角度,对北京市未来金融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淮
本文通过金融中心形成潜力模型,对全国九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城市进行了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区位优势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结论;并结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对上海的优劣势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其发展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优劣势 上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倪鹏飞
最近以来,“构建”金融中心成为中国大都市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中国大都市竞争的焦点。但对于一个城市能否“构建”金融中心,“构建”什么样的金融中心,怎样“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国内还缺乏相当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对全球金融中心发展历史观察和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文献消化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全球眼光,审视金融中心的竞争和发展格局;提炼国际标准,比较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不足;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竞争的解释框架,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竞争的基本经验。这对于试图“构建”金融中心的中国城市,把握趋势,瞄准定位,借鉴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城市国际竞争力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程艳 徐长乐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2011年下半年,温州集中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不仅是金融危机的"余震",更是转型期所面临的"阵痛"。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对如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牧旸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已经提出了十四年.从上海金融市场的现状看.离此目标依然遥远.与纽约等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目前缺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必要条件.但是.上海又具有一些天然的和后天的优势.如果能够克服困难.依照正确的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笔者相信.上海终将成为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本华
文章就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等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 综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宏才 王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功能演进 动因 路径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