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8)
- 2023(6885)
- 2022(5642)
- 2021(5512)
- 2020(4442)
- 2019(10004)
- 2018(9652)
- 2017(17672)
- 2016(9157)
- 2015(10386)
- 2014(9505)
- 2013(9495)
- 2012(8767)
- 2011(8257)
- 2010(8014)
- 2009(7538)
- 2008(7399)
- 2007(6465)
- 2006(5685)
- 2005(5187)
- 学科
- 济(42271)
- 经济(42239)
- 管理(28421)
- 业(26604)
- 企(22091)
- 企业(22091)
- 方法(18997)
- 数学(17237)
- 数学方法(17132)
- 中国(15526)
- 技术(12082)
- 贸(10665)
- 贸易(10657)
- 易(10496)
- 技术管理(9364)
- 农(9245)
- 财(9069)
- 制(8178)
- 业经(8142)
- 银(8084)
- 银行(8076)
- 行(7883)
- 融(7422)
- 金融(7422)
- 学(6764)
- 环境(6614)
- 出(6143)
- 关系(5931)
- 农业(5873)
- 发(5814)
- 机构
- 大学(133434)
- 学院(129367)
- 济(67379)
- 经济(66574)
- 研究(51452)
- 管理(49730)
- 理学(42882)
- 理学院(42417)
- 管理学(41874)
- 管理学院(41603)
- 中国(41241)
- 京(28956)
- 财(28738)
- 科学(27426)
- 所(24812)
- 财经(23381)
- 经济学(23369)
- 研究所(22688)
- 中心(22173)
- 经(21701)
- 经济学院(21123)
- 北京(18997)
- 院(18919)
- 财经大学(17760)
- 农(17222)
- 江(16702)
- 科学院(15694)
- 范(15590)
- 师范(15472)
- 业大(15247)
- 基金
- 项目(88438)
- 科学(72059)
- 基金(68591)
- 研究(65597)
- 家(60653)
- 国家(60268)
- 科学基金(51540)
- 社会(46212)
- 社会科(44154)
- 社会科学(44146)
- 基金项目(34656)
- 自然(30751)
- 自然科(30138)
- 自然科学(30127)
- 省(29924)
- 自然科学基金(29648)
- 教育(28774)
- 资助(28081)
- 划(26701)
- 编号(22653)
- 国家社会(21794)
- 部(21662)
- 创(21409)
- 中国(21091)
- 创新(20492)
- 重点(20402)
- 发(19521)
- 教育部(19042)
- 成果(18574)
- 人文(17515)
共检索到197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如何看待中国高杠杆风险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债务问题。1978年后的债务问题,主要是中央财政赤字;1988年后的债务问题,主要是企业间"三角债";1998年后的债务问题,主要是国企经营问题造成的金融机构坏账。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有关中国可能爆发债务危机的说法和担忧,也很大程度上基于中国债务率和杠杆率快速上升的数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GDP 杠杆率 债务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创
关键词:
杠杆率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国家的治理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立足于中国国情及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时又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治理评估标准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一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并由此推动国家的民主治理改革。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治理评估框架。
关键词:
中国治理 评估框架 重点领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慕鸿 纪敏
"杠杆率"首先是微观的财务概念,一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在统计上,负债与股权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本轮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杠杆率"监管指标,就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超群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框架,用于分析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利用2000-2020年季度数据进行估计后,本文开展了波动分析与稳态分析,方差分解显示:住房抵押贷款冲击可解释居民杠杆波动的53%,企业抵押贷款冲击能解释非金融企业杠杆波动的69.4%,政府支出冲击能解释政府部门杠杆的63.7%。央行加息对宏观杠杆率的抑制效应主要源自居民部门,劳动供给弹性越大、宏观审慎程度越高,对居民杠杆率抑制越明显。稳态利率越逼近零,宏观杠杆率、房价上升幅度超产出越大;控制家庭部门贷款流向的情况下,产出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而房价、居民杠杆率会明显下降。从提升社会福利视角看,应保持较低稳态利率、较高家庭部门贷款价值比;从维持金融稳定视角看,应保持较高稳态利率、较低家庭部门贷款价值比。
关键词:
杠杆率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一般均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 周杨雯倩
杠杆率水平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息息相关。杠杆率的高低与科技创新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已有文献忽略了科技创新结构对杠杆率作用机理的研究。科技创新结构如何影响杠杆率?对此问题,本文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并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省级科技研发劳动投入比例结构,以及创新产出结构对杠杆率具有重要影响,两类创新劳动投入对于杠杆率都具有显著作用,但影响方向相反;我国省级杠杆率具有空间效应,既有共性因子,又存在异质性特征。以上发现对于现阶段降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特别是为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制定和完善我国有关杠杆率的金融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证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鹤 王沈南 何帆
借鉴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基于"收入—债务"的三种分类,从"流量"层面构建并测算了主要经济体居民部门的"明斯基杠杆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在2009—2010年以及2016—2017年加速上升,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的快速攀升是"加杠杆"的主要原因。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明斯基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往往是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的前兆。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债务率指标,"明斯基杠杆率"对消费降速和金融危机等宏观变量的解释力度更强,是反映居民宏观杠杆率的良好指标。中央政府应充分警惕居民部门"流量"约束快速增大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中长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小文
本文通过对比44个样本国家的杠杆率和国内行业的杠杆率后发现,中国杠杆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并不异常的高,但是上升速度加快。其次,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缺口持续扩大。再次,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部门杠杆率和工业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背离。本文认为,中国杠杆率变动主要是工业企业部门被动去杠杆与房地产相关部门主动加杠杆相互叠加、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部门间资本再配置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的结果。同时,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需求激增,也对宏观杠杆率上升起了很大推升作用。降杠杆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宽财政、紧信用、宽货币的组合;同时改进现有融资体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硬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其利率敏感性。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微观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小文
本文通过对比44个样本国家的杠杆率和国内行业的杠杆率后发现,中国杠杆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并不异常的高,但是上升速度加快。其次,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缺口持续扩大。再次,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部门杠杆率和工业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背离。本文认为,中国杠杆率变动主要是工业企业部门被动去杠杆与房地产相关部门主动加杠杆相互叠加、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部门间资本再配置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的结果。同时,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需求激增,也对宏观杠杆率上升起了很大推升作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微观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军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金融深化论和金融约束论相比,赋予了全新的金融效率观。在揭示金融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效率的实证评估框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仇泸毅 何凌云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环境政策评估规范体系,而对具体环境政策进行评估时,可能会因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不同评估方法而带来不同的评估结果。针对现有环境政策评估体系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可以客观评估环境政策实施效果的框架:政策脱轨效应。从政策脱轨效应的定义、产生原因、分类及评估思路四个方面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根据脱轨效应理论框架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环境政策。该框架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将不同环境政策的评估统一到同一体系之下,以特定的模型和方法,评估环境政策实施是否存在"脱轨效应"。研究表明,环境政策实施后存在发生政策脱轨效应的可能性;消费品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单位环境效益和单位产量排污因子均会影响政策脱轨效应的产生;从脱轨效应角度分析,环境政策制定时的决策目标会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只有当环境政策以社会净福利为决策目标时,政策实施才可能避免出现政策脱轨效应,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侠 姬敏
现有关于创新券的评估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实施后的短期效果展开的,对于政策需求的评估和长期的影响评估相对弱化。在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创新券评估方法和评估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券项目实施的生命周期,分5个阶段提出创新券项目评估的方法和相应的指标,并给出了创新券实施效果的动态综合评估模型,用于指导创新券项目更加科学合理地实施。
关键词:
创新券 生命周期 中小企业 评估模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石建民
在缺乏未来成长性、收益不确定性的正确预测条件下,市盈率只是从相对盈利性角度对可比公司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或参数,最多是相对价值所依赖的价值尺度之一,为了全面评估可比公司的相对价值,必须构造出其他估值尺度(即估值倍数),对可比公司的相对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与传统的公司估值模型相比,CWVM模型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再进 徐治立 田德录
本文从政策科学的研究视角,对科技创新政策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凝练提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具有政治功能、科技进步、经济效益、社会发展和生态进化等基本价值取向,并确立了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相结合为主的评估理念。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和科技创新政策内容与特点,研究构建了以价值评估为内核、技术分析为工具,涉及政策制定、执行和效果各环节,全过程回应的综合评估框架,并就该评估框架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