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5)
- 2023(7561)
- 2022(6370)
- 2021(6166)
- 2020(4988)
- 2019(11471)
- 2018(11053)
- 2017(21138)
- 2016(11331)
- 2015(12759)
- 2014(12313)
- 2013(12267)
- 2012(11732)
- 2011(10892)
- 2010(10870)
- 2009(9996)
- 2008(9929)
- 2007(8657)
- 2006(7909)
- 2005(7258)
- 学科
- 济(48414)
- 经济(48368)
- 管理(29555)
- 业(27967)
- 企(20884)
- 企业(20884)
- 方法(20321)
- 数学(18871)
- 数学方法(18688)
- 中国(17546)
- 农(14065)
- 贸(13061)
- 贸易(13055)
- 易(12850)
- 财(12204)
- 制(10057)
- 策(9775)
- 学(9378)
- 银(9089)
- 银行(9083)
- 行(8883)
- 农业(8785)
- 业经(8783)
- 融(8066)
- 金融(8066)
- 及其(8027)
- 税(7925)
- 环境(7639)
- 税收(7591)
- 收(7527)
- 机构
- 大学(162736)
- 学院(161315)
- 济(79366)
- 经济(78087)
- 研究(64701)
- 管理(59647)
- 中国(51906)
- 理学(50661)
- 理学院(50082)
- 管理学(49432)
- 管理学院(49116)
- 财(36501)
- 科学(35982)
- 京(35057)
- 所(32491)
- 研究所(29556)
- 财经(28488)
- 中心(28480)
- 经济学(26312)
- 经(26304)
- 农(25131)
- 经济学院(23725)
- 院(23576)
- 江(23214)
- 北京(23048)
- 财经大学(21262)
- 范(21040)
- 师范(20881)
- 业大(20143)
- 农业(19668)
- 基金
- 项目(105300)
- 科学(84884)
- 基金(80390)
- 研究(78038)
- 家(70685)
- 国家(70191)
- 科学基金(59477)
- 社会(52336)
- 社会科(49831)
- 社会科学(49824)
- 基金项目(40571)
- 自然(37014)
- 自然科(36185)
- 省(36177)
- 自然科学(36173)
- 自然科学基金(35576)
- 教育(35047)
- 资助(34344)
- 划(32606)
- 编号(29516)
- 部(25675)
- 成果(25003)
- 重点(24383)
- 中国(24011)
- 发(23580)
- 国家社会(23205)
- 教育部(22153)
- 创(21323)
- 课题(21114)
- 性(20589)
共检索到252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小文
本文通过对比44个样本国家的杠杆率和国内行业的杠杆率后发现,中国杠杆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并不异常的高,但是上升速度加快。其次,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缺口持续扩大。再次,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部门杠杆率和工业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背离。本文认为,中国杠杆率变动主要是工业企业部门被动去杠杆与房地产相关部门主动加杠杆相互叠加、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部门间资本再配置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的结果。同时,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需求激增,也对宏观杠杆率上升起了很大推升作用。降杠杆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宽财政、紧信用、宽货币的组合;同时改进现有融资体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硬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其利率敏感性。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微观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小文
本文通过对比44个样本国家的杠杆率和国内行业的杠杆率后发现,中国杠杆率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总体杠杆率水平并不异常的高,但是上升速度加快。其次,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缺口持续扩大。再次,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部门杠杆率和工业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背离。本文认为,中国杠杆率变动主要是工业企业部门被动去杠杆与房地产相关部门主动加杠杆相互叠加、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部门间资本再配置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的结果。同时,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需求激增,也对宏观杠杆率上升起了很大推升作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微观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丽红
中国仍处于去杠杆的初期、杠杆率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居民和金融部门杠杆上升过快、部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隐藏”在企业部门,这些是中国区别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重要特点。中国的产能周期和债务周期已经进入了拐点,未来将长期处于去杠杆状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债转股可能成为去杠杆的重要突破,高负债企业的破产清算和不良贷款的剥离有助于修复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政府加杠杆需要规范路径和工具,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股权融资导向的直接融资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丽红
中国仍处于去杠杆的初期、杠杆率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居民和金融部门杠杆上升过快、部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隐藏"在企业部门,这些是中国区别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重要特点。中国的产能周期和债务周期已经进入了拐点,未来将长期处于去杠杆状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债转股可能成为去杠杆的重要突破,高负债企业的破产清算和不良贷款的剥离有助于修复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政府加杠杆需要规范路径和工具,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股权融资导向的直接融资机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娄靖 张满林
以中国47家上市金融机构2008~2018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检验了金融机构杠杆决策"同群效应"的事实、内在形成机制以及外在特征,给出了中国金融杠杆顺周期性特征的一种微观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机构的杠杆决策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特征,金融机构的杠杆决策要显著受到其他金融机构决策的影响;基于"太关联而不能倒"的集体道德风险以及基于信息获取的搭便车行为是导致"同群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杠杆决策中,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核心,处于"被模仿、参考"的地位,"同群效应"的跨行业特征明显;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金融机构杠杆决策的"同群效应"会显著增强。对于这种"同群效应"进行有效的把握、监督与管理是保障中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
同群效应 杠杆决策 顺周期 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方波
本文通过对中国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形成的合力是非标发展先膨胀后萎缩的重要原因,其中金融加杠杆和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缺失导致非标初期快速膨胀;随后金融去杠杆、加杠杆与演进式监管的叠加导致非标进行结构性调整,但总量依然在上升;在金融去杠杆和统一监管下非标逐步呈现萎缩态势。因此,在遵循金融杠杆周期和金融监管的大逻辑下需要从到期后不续作、资产证券化、非标流转和转为表内四个方面实现非标的理性转型。
关键词:
非标 金融杠杆周期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林 何剑
基于时变特征和杠杆异质性分析视角,采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究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区制转移效应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调控存在明显的三区制特征,样本期内整体以稳杠杆阶段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货币资金产生一定的协同调控效应,且货币资金的宏观杠杆率抑制效应优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杠杆结构的异质性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居民杠杆率的抑制效应更稳定,货币资金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杠杆率的抑制响应更迅速,稳杠杆阶段中政策冲击程度和持续性有所增强,但需注意调控政策存在的替代效应。据此,应延续“稳杠杆”取向不急转弯,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宏观杠杆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使用资金流量表数据探讨了中国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以及居民储蓄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最快,而在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同期水平;从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来看:居民储蓄始终是国民储蓄中最重要且稳定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居民储蓄倾向却增长明显,从而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率的基本稳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特征事实 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徐慧伦 董兵兵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全面把握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高杠杆企业的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位于房地产,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且多为国有企业。此外,近些年去杠杆使信贷配置效率有所优化,但高杠杆企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且2017年以来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恶化,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杠杆率被动上升。中国企业杠杆率所表现的结构性特征和潜在风险与企业特征差异、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演变有关。未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强化国企预算约束,构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因城施策原则进行房地产调控,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变化情况,并对我国2022年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展望,最后在剖析短期和中长期杠杆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杠杆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慕鸿 纪敏
"杠杆率"首先是微观的财务概念,一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在统计上,负债与股权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本轮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杠杆率"监管指标,就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本文利用我国2000余家上市公司数据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了研究。2007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同时利息保障倍数也有所下降。我国企业的杠杆问题是结构性的。在行业方面,工业、材料、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的压力较大;在地域方面,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压力较大;从国有和私营企业看,国有企业压力明显加大。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非金融企业举债规模并不高,"问题"行业杠杆水平处于可控范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本文利用我国2000余家上市公司数据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了研究。2007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同时利息保障倍数也有所下降。我国企业的杠杆问题是结构性的。在行业方面,工业、材料、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的压力较大;在地域方面,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压力较大;从国有和私营企业看,国有企业压力明显加大。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非金融企业举债规模并不高,"问题"行业杠杆水平处于可控范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杨钦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由于运作方式、业务结构和风险管控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其杠杆率变化呈现出固定杠杆率约束与风险资本约束两种典型模式。通过结构化地分析中国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杠杆率的周期性变化,发现不同于美国的情况,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尽管较好地遵循了风险资本约束特征,杠杆率却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从水平上看,商业银行的杠杆率高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通过采用双重差分的计量方法证实,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呈现出较强的亲宏观周期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