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7)
2023(10142)
2022(8580)
2021(8181)
2020(6756)
2019(15500)
2018(15008)
2017(29241)
2016(15758)
2015(17764)
2014(17348)
2013(17518)
2012(16800)
2011(15619)
2010(15551)
2009(14769)
2008(14528)
2007(13132)
2006(12029)
2005(11261)
作者
(46453)
(38778)
(38572)
(37100)
(25120)
(18507)
(17481)
(15134)
(14920)
(14066)
(13689)
(12931)
(12886)
(12805)
(12786)
(12222)
(11617)
(11392)
(11331)
(10846)
(10002)
(9596)
(9581)
(9052)
(8921)
(8809)
(8702)
(8347)
(7838)
(7824)
学科
(71338)
经济(71261)
管理(42798)
(40839)
(31669)
企业(31669)
方法(30797)
数学(27720)
数学方法(27444)
中国(22993)
(19063)
(18731)
(17496)
贸易(17486)
(17081)
(15001)
(14482)
业经(13281)
(12904)
银行(12877)
(12462)
(12414)
金融(12413)
地方(12317)
农业(12315)
(11943)
环境(9947)
(9921)
(9915)
财务(9902)
机构
大学(236756)
学院(231752)
(110226)
经济(108365)
研究(91372)
管理(82120)
中国(72708)
理学(69124)
理学院(68328)
管理学(67244)
管理学院(66820)
(52901)
科学(51946)
(51303)
(47273)
研究所(42601)
财经(41139)
中心(39873)
(39679)
(37791)
经济学(36815)
(34887)
北京(33453)
经济学院(33148)
(32420)
农业(31294)
业大(31113)
财经大学(30758)
(30278)
师范(29949)
基金
项目(145498)
科学(115376)
基金(109749)
研究(105170)
(97498)
国家(96766)
科学基金(81040)
社会(69851)
社会科(66422)
社会科学(66406)
基金项目(54717)
(51528)
自然(51012)
自然科(49876)
自然科学(49857)
自然科学基金(49074)
教育(47948)
资助(47868)
(45934)
编号(39132)
(34903)
成果(34112)
重点(33738)
(31958)
国家社会(30842)
中国(30405)
教育部(30018)
(29263)
课题(28710)
科研(27903)
期刊
(121800)
经济(121800)
研究(81375)
中国(48868)
(39954)
学报(38837)
(36067)
科学(35125)
管理(32894)
(29761)
金融(29761)
大学(29753)
学学(27948)
农业(24450)
教育(23900)
财经(22966)
经济研究(21790)
(19997)
技术(17819)
(17537)
问题(16389)
国际(16163)
业经(15520)
世界(14879)
(13645)
技术经济(11790)
统计(11413)
理论(10491)
(10410)
现代(9824)
共检索到372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杰平  
近年来,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当局一度陷入"稳增长"与"降杠杆"的两难境地,并总体上实施了"名松实紧"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货币增长率放缓,中国经济杠杆率却越降越高,堪称"杠杆率悖论"。本文试图利用修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厘清中国杠杆率悖论背后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带来投资和消费增长的下滑,进而带来产出更大幅度下降,最后反而会提高经济杠杆率。具体地,在货币增速受到负向冲击下,货币供应量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38个和0.18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郭俊杰  谭涵予  陈彦斌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俭  杜强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出现了杠杆率快速攀升的问题。而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稳增长"与"降杠杆"双重压力成为我国央行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有向无环图(DAG)和SVAR模型,本文重点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但会导致杠杆率的持续快速上升;而利率的提高在短期内能抑制杠杆率的上升,但在长期内则会引起杠杆率的再次上涨;相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比利率对杠杆率变动的影响更大。因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晓曦  
以2003—2016年上市企业出口和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存在显著推动作用,而且对出口企业杠杆增长产生更大影响。原因在于,出口企业涉足国内外多个市场,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来源,从而实现更大的杠杆增长。这一效应在出口收入更高、更加依赖长期债务融资、信贷收紧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更显著。面对美国2020年"量化宽松",一方面银行部门需警惕国内企业,尤其出口企业出现新一轮杠杆增长和债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出口企业贸易结构转变增加出口企业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抵抗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近年来,在物价形势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杠杆率不断快速攀升的背景下,"控杠杆"与"稳增长"同时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目标,给其政策操作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的DSGE模型来考察"稳增长"和"控杠杆"双重目标下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策参数设定下模型稳态和动态的变化,以及货币信贷外生冲击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增速本身受到多方面因素制衡,单纯依靠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货币当局政策效果缺乏稳定性。因此,当前有必要减轻货币当局控杠杆的压力,通过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多种措...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曦  张伯伟  
以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背景和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事实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和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显著促进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但对外资持股企业杠杆增长的促进影响要小于无外资持股企业。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上述影响和影响差异会越小。外资持股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而不是股权融资优势来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杠杆增长促进影响。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宽松而增加的融资供给没有被无外资持股企业同步用于资本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其他投资。沪港通政策可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中国企业杠杆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刘冲  陈垠帆  周峰  李明辉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持续攀升与结构性分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僵尸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而正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则出现显著的"降杠杆",且其杠杆率大幅下降的时段恰逢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本文尝试探讨僵尸企业是否干扰了货币政策传导,进而导致非金融企业降杠杆出现结构分化。研究发现: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资金成本,实现货币政策意图,当僵尸企业以优惠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时,为弥补资金成本,银行会提高正常企业的贷款利率("信贷成本转嫁效应"),导致正常企业融资被挤出;货币政策紧缩时,僵尸企业在企业中的比重越高,对正常企业贷款利率的转嫁效应越强,正常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从而杠杆率越低。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前述理论机制。因此,在"结构性去杠杆"聚焦于所有制差异的同时,更应注重僵尸企业处置,改善信贷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弘  李义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是各国化解金融风险、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同时金融风险集聚,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已初步构建了宏观审慎框架并不断丰富。理论上货币政策调整可以直接影响流动性,因此在控制杠杆率背景下需要货币政策发力,中央银行应谨慎地调整货币政策避免杠杆的快速上升,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立勋   孟德华  
本文以2001-202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频域谱分析方法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波动关系和动态影响两个角度,对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次波动周期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波动周期接近,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工业企业杠杆率存在着兼顾的可能。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动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均滞后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说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定先导性。(2)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动态过程,但数量型货币政策变动对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要小于工业企业杠杆率变动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说明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传导渠道依然存在,但作用却在减弱。(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行业类别、所有权性质、企业规模条件下,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互动效应以及工业企业杠杆率的自强化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林   何剑  
基于时变特征和杠杆异质性分析视角,采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究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区制转移效应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调控存在明显的三区制特征,样本期内整体以稳杠杆阶段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货币资金产生一定的协同调控效应,且货币资金的宏观杠杆率抑制效应优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杠杆结构的异质性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居民杠杆率的抑制效应更稳定,货币资金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杠杆率的抑制响应更迅速,稳杠杆阶段中政策冲击程度和持续性有所增强,但需注意调控政策存在的替代效应。据此,应延续“稳杠杆”取向不急转弯,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苟琴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全球流动性异常充裕,对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外部融资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本文运用28个新兴市场国家2003-2015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美国影子利率数据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与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影子利率与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变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美国影子利率的降低会促使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进一步地,这一影响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高但汇率弹性僵化的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上述发现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在调控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过程中,除要考虑国内因素外,也应高度重视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连磊  赵昕  丁黎黎  
本文构建了包含金融摩擦和价格黏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产出和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不同的企业融资溢价、杠杆率、高低风险企业比例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对比了基准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下的福利损失情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一是随着企业外部融资溢价的增加,单位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增大;二是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三是技术冲击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四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升高,而盯住企业杠杆率的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社会福利损失下降得比较明显,企业杠杆率应成为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作用的一个"关注"变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秦怡  
选取2011~2018年1278家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上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水平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表明,在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惯性下行时,继续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会导致上市企业杠杆率向相反的方向变化;货币市场利率与上市企业杠杆率呈同向变化,货币当局选用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更有效率,更利于上市企业降杠杆;若同时选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二者对上市企业杠杆率作用的方向不确;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可能是该联系存在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