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0)
2023(9337)
2022(7640)
2021(7346)
2020(5692)
2019(13145)
2018(12365)
2017(23291)
2016(11864)
2015(13560)
2014(13021)
2013(13019)
2012(12095)
2011(11181)
2010(11180)
2009(10484)
2008(10240)
2007(8957)
2006(8001)
2005(6792)
作者
(32258)
(27321)
(27040)
(25870)
(17209)
(12996)
(12205)
(10596)
(10454)
(9438)
(9270)
(9106)
(8625)
(8460)
(8397)
(8113)
(7821)
(7686)
(7659)
(7489)
(6746)
(6340)
(6321)
(6272)
(6078)
(6038)
(5849)
(5729)
(5498)
(5328)
学科
(55409)
经济(55227)
(33507)
管理(29996)
(27467)
(23969)
企业(23969)
方法(21892)
中国(19773)
农业(18030)
数学(17379)
数学方法(17301)
业经(16689)
(12018)
贸易(12007)
(11837)
(11766)
(11419)
(9879)
(9579)
(9404)
(8976)
银行(8965)
地方(8758)
(8753)
金融(8752)
(8751)
(8671)
发展(8412)
(8404)
机构
大学(176524)
学院(174219)
(83600)
经济(82330)
管理(67576)
研究(64866)
理学(58533)
理学院(57910)
管理学(57296)
管理学院(56955)
中国(50786)
(36609)
(36606)
科学(34367)
(30502)
财经(29750)
中心(29363)
(29074)
研究所(27783)
经济学(27723)
(27512)
经济学院(24987)
(24024)
师范(23872)
北京(23449)
(23147)
(22538)
财经大学(22356)
业大(22345)
农业(21424)
基金
项目(118583)
科学(96776)
研究(91689)
基金(91269)
(79445)
国家(78371)
科学基金(67367)
社会(65674)
社会科(61188)
社会科学(61173)
基金项目(47621)
(41617)
教育(40628)
自然(38938)
自然科(38077)
自然科学(38067)
自然科学基金(37443)
(36061)
编号(35313)
资助(35259)
成果(29689)
(28987)
国家社会(28921)
重点(26555)
(26285)
教育部(25762)
中国(25741)
(24932)
人文(24691)
(24678)
期刊
(95902)
经济(95902)
研究(56169)
中国(36767)
(33189)
(26086)
科学(25958)
学报(24491)
管理(24249)
农业(22337)
大学(20345)
学学(19076)
(17396)
金融(17396)
业经(16956)
教育(16856)
经济研究(15498)
财经(15469)
(13581)
问题(13022)
世界(12385)
(11536)
技术(11274)
国际(10145)
(9975)
社会(9090)
(8968)
农业经济(8634)
农村(8548)
(8548)
共检索到263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琳  罗必良  
近100多年来,传统村落逐渐瓦解,国家力量直接介入农村生活,国家意志取代了从前传统村落的自发意识,村落组织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对村落组织的演进历史的梳理表明,传统村落组织存在及其瓦解、演进具有其合理性。技术进步、意识形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环境因素是促成近代以来村落组织蜕变的根本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王勇  
1960年以来,世界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拐点呈倒U型发展,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区域国家之间相对收入差距分化明显,全球财富收入两极分化趋势日趋严重。2000年以前世界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三次世界产业转移引致的发达国家与东亚地区经济相对快速发展引致的。2000年以后世界收入差距的大幅度缩小,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差距缩小、国际贸易格局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未来世界收入差距仍存在不断缩小的内在趋势,但逆全球化因素也可能导致收入差距再度扩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双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历试点探索和规模涌现阶段,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自创区在空间分布、创新要素汇聚、先行先试探索以及发挥特殊窗口作用等方面特征显著。随着外部诱因与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自创区在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更迭与调整过程中,将在空间纵深分布、个性化发展、融合协同以及创新要素潜能释放等方面对自身增长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多重探索。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双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历试点探索和规模涌现阶段,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自创区在空间分布、创新要素汇聚、先行先试探索以及发挥特殊窗口作用等方面特征显著。随着外部诱因与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自创区在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更迭与调整过程中,将在空间纵深分布、个性化发展、融合协同以及创新要素潜能释放等方面对自身增长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多重探索。
[期刊] 改革  [作者] 宫占奎  于晓燕  
历经25年发展,APEC形成了独特的原则与运行模式,并已在广泛的合作领域内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在APEC合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APEC中国会议在启动FTAAP建设、增强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推进APEC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预计未来APEC将会继续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领域深化合作,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樊鹏  汪卫华  王绍光  
改革时期,以公安警察为代表的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先后经历了从行政分权到集权型发展两个阶段。文章综合分析了公安分权与集权各自的目的、效果与影响,提出内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体制自身适应存活的压力,以及中央财政汲取能力的提高,是影响国家强制能力变迁的关键变量。近10年的集权型建设,增强了国家对强力机构的统领与规制,提高了政权体制的适应存活能力。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强制能力建设一味"向上收"的特征不同,面临社会稳定的考验,统分结合、专群结合更符合我国政权体制建设的需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宇环  薛澜  
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纵横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民防部门开始由战时防空向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救灾转变。中国民防体系是现代国家安全治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能定位-行政体制-资源配置"的相互联动和相互契合是这一现代国家运行体制的基础。基于这一组织分析框架,以上海为例的研究发现,中国民防体系的改革在制度建设、领导体制和资源整合方面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调节改革中的价值张力、结构张力、运行张力,推动职能-结构-运行三者间的协调联动是破除改革障碍性因素的关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签订,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0年来,中国通过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提高了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通过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各领域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稻葵  伏霖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背后的基础性因素,如德国民众对社会秩序的偏好、大陆法体系,以及民众愿意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等,与中国都有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稳健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审慎的金融体系、有效传承的家族企业,以及高效的社会福利体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制度安排,特别中国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清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经历了"补课""探索""拓展""提升"等主要阶段,在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科团体发展、社科阵地建设等主要方面,走出了一段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体系及理论成果。中国社会科学在学术与政治、理论与实践、适应与引领、继承与创新的巨大张力中,演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彰显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本质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篇章,为人类文明贡献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庆岩  孙早  
文章通过地区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行为及企业家创新意愿三个变量刻画了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发展战略作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家动用东部市场化(新增部门)创造的财富持续补贴西部现行体制(存量部门)的方式取得的,最终引发了地区发展中的"体制补贴"矛盾。其政策含义是:新的发展战略应避免以牺牲(抑制)地区市场制度的演进为代价来换取西部快速发展,应在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与增强西部可持续发展潜力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左冬梅  吴正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鲁来  
对我国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进行梳理,并根据条件的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分析表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根据外部环境和社员个人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予以重新认识和定位,实现功能的重组和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衔接;推进农村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成  
1978年中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财政分权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的演变上看,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分权必须首先明确中央政府的目标,然后依此建立能够取得预期结果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永平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高级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更应关注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因此,本文旨在系统追溯中国城镇化的演进轨迹,揭示以往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经验与规律,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差距与潜力,进一步深入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现实困境,探讨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转型方向,为制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中国经济增长再续"奇迹"提供政策菜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