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4)
2023(9510)
2022(7826)
2021(7215)
2020(5501)
2019(12761)
2018(12315)
2017(22639)
2016(11913)
2015(13507)
2014(13364)
2013(13648)
2012(13346)
2011(12682)
2010(12784)
2009(11835)
2008(11655)
2007(10443)
2006(9654)
2005(8799)
作者
(35310)
(29664)
(29587)
(28025)
(18820)
(14204)
(13266)
(11530)
(11469)
(10486)
(10345)
(9830)
(9612)
(9570)
(9329)
(9134)
(8618)
(8531)
(8337)
(8226)
(7687)
(7223)
(7096)
(6857)
(6676)
(6670)
(6489)
(6458)
(6090)
(6025)
学科
(64537)
经济(64479)
(30095)
(29149)
管理(25555)
中国(24422)
地方(19684)
农业(19360)
方法(19074)
数学(17147)
数学方法(17080)
(16813)
企业(16813)
业经(16119)
(13651)
贸易(13636)
(13557)
(13266)
(12248)
(11774)
银行(11765)
(11614)
(11577)
金融(11577)
发展(10744)
(10722)
地方经济(10259)
环境(10059)
(9948)
(9724)
机构
学院(179676)
大学(177828)
(86624)
经济(85106)
研究(73710)
管理(63154)
中国(58576)
理学(52755)
理学院(52066)
管理学(51478)
管理学院(51117)
科学(40876)
(39553)
(37159)
(36763)
(34219)
研究所(33484)
中心(32563)
财经(28436)
经济学(28120)
(26930)
北京(26270)
(26021)
(26012)
(25986)
师范(25823)
农业(25454)
经济学院(25246)
业大(24061)
科学院(22881)
基金
项目(113714)
科学(90555)
研究(87750)
基金(83046)
(72056)
国家(71401)
科学基金(60075)
社会(59428)
社会科(56220)
社会科学(56214)
(42598)
基金项目(42597)
教育(38081)
(36055)
编号(34534)
自然(33842)
资助(33576)
自然科(33036)
自然科学(33029)
自然科学基金(32438)
(31948)
成果(29084)
发展(26829)
(26379)
(26364)
重点(25988)
国家社会(25933)
课题(25143)
中国(24645)
(23296)
期刊
(107809)
经济(107809)
研究(62294)
中国(44372)
(38610)
科学(26841)
农业(26230)
学报(25691)
(24564)
管理(23790)
(23288)
金融(23288)
大学(20663)
教育(20036)
业经(19683)
学学(19380)
经济研究(17574)
财经(14449)
问题(14446)
技术(14250)
世界(12880)
(12690)
(12482)
(12107)
国际(11515)
农业经济(10125)
经济问题(9670)
农村(9457)
(9457)
技术经济(8958)
共检索到296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彬彬  邓昶  
中国村落是我国历史上家国一体构建的历史起点,因而对村落史的研究既是深度揭示中国文化源和流的重要关节问题,也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村落在我国有着悠长久远的发展历史,它的起源是人类进化和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则与农业的兴起密切相关。自然地理条件作为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甚至决定着早期村落的发展。伴随社会分化而发生的村落变迁显示了早期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早期中国以国家形式出现后,村落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生产生活单位,以其聚族群体性和血缘延续性的特质,紧密地与国家联系在了一起,在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晓毅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仅列入建设部前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2555个村落。但是应该把传统村落保护成什么样子还不清晰。已知保护成功的案例大多是旅游开发,即通过吸引游客来维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旅游开发得当可以使传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它既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也关乎乡村地区重构与建设的成败,进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村落由于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目前面临着自然衰退、空心化、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棘手问题。尽管已经积累了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它既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也关乎乡村地区重构与建设的成败,进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村落由于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目前面临着自然衰退、空心化、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棘手问题。尽管已经积累了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它既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也关乎乡村地区重构与建设的成败,进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村落由于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目前面临着自然衰退、空心化、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棘手问题。尽管已经积累了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华   吴仕嫱   黎想  
揭示多功能发展特征、划定多功能协同发展类型是传统村落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现实需要,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以黟县4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综合法及耦合协调模型,科学测度传统村落多功能发展水平及协同状态,并基于此进一步划分传统村落类型,针对性提出传统村落多功能发展引导策略。结果表明:(1)黟县传统村落多功能发展村际差异显著,优势功能和短板功能并存,多功能系统内部协同水平较低,大部分村落多功能协同水平处于过渡协调及失调衰退状态;(2)依据传统村落多功能协同状态,黟县传统村落可划分为协调发展类、过渡协调类及失调衰退类三个主类,进而根据村落优势和短板功能进一步划分出综合发展型、生活居住型、田园观光型、特色产业型及功能衰微型五个亚型;(3)需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进行差异化引导,即全面提升协调发展类村落发展品质及区域联动水平,促进过渡协调类村落特色化发展,引导失调衰退类村落精明收缩和适应性转型。研究强调需针对传统村落多功能协同发展状态,差异化引导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芳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性发展,古村落旅游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热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古村落为了获取更加高效的经济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保护,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包装古村落,日益凸显出同质化以及商业化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特色。文章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山西长治某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古村落旅游在未来实现更加积极发展的相关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佑兴  
以广州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条件与开发原则,提出广州古村落的旅游发展定位及旅游发展战略。认为广州古村落开发要遵循地方化与国际化相结合,遗产保护与旅游商品化相结合,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及民间资本运作相结合,旅游发展与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广州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定位,即体现广州地方特色的游憩社区与文化产业发展基地。结合有序的保护战略、整合的市场战略、圈层型的空间战略、立体开发的产品战略、结构优化的产业战略、适宜的经营战略等发展战略,推进广州古村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玉丁  
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标志,传统村落文化在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中,政策文本和产业支撑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法理困境与政策缺失、物质保护与文化缺失、外来关注与内生缺失的问题。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改善、参与、赋权和可持续,这4个核心理念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可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存载体、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的参与机制、厘清传统村落文化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持续性,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最终达到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系统发展之间的协同与共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允星  
几十年来,发展主义浪潮席卷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远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主要聚居于川西北高原山区的羌族就是其中的一例。本文基于对两个羌族村寨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民众已经普遍接纳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他们不仅在观念上发生了诸多的现代性革新,而且还主动身体力行,将"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广阔的社会实践。透过当地人的"观念史",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宣传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生活变革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他们逐渐接纳了"发展",这背后隐含着实践的逻辑,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这种社会心理的转变过程也正是羌族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维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海洋   冯琳  
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关键手段和途径,可以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成人教育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明确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体,其保护不仅涉及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还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则强调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需求,以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传统村落成人教育创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提升成人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能力、促进社区参与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为成人教育在该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允星  
几十年来,发展主义浪潮席卷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远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主要聚居于川西北高原山区的羌族就是其中的一例。本文基于对两个羌族村寨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民众已经普遍接纳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他们不仅在观念上发生了诸多的现代性革新,而且还主动身体力行,将"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广阔的社会实践。透过当地人的"观念史",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宣传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生活变革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他们逐渐接纳了"发展",这背后隐含着实践的逻辑,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这种社会心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