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6)
- 2023(10995)
- 2022(8975)
- 2021(8254)
- 2020(6603)
- 2019(15056)
- 2018(14134)
- 2017(25960)
- 2016(13960)
- 2015(15328)
- 2014(14660)
- 2013(14786)
- 2012(13755)
- 2011(12848)
- 2010(12607)
- 2009(11732)
- 2008(11361)
- 2007(9928)
- 2006(8789)
- 2005(7333)
- 学科
- 济(64521)
- 经济(64458)
- 业(36722)
- 管理(32956)
- 农(29751)
- 方法(26739)
- 数学(24782)
- 数学方法(24651)
- 企(23063)
- 企业(23063)
- 农业(20016)
- 中国(19977)
- 业经(15744)
- 贸(14902)
- 贸易(14896)
- 易(14592)
- 地方(13260)
- 财(13055)
- 学(12121)
- 制(11862)
- 发(10540)
- 环境(9950)
- 银(9659)
- 银行(9616)
- 融(9378)
- 金融(9377)
- 行(9299)
- 发展(8663)
- 展(8563)
- 策(8128)
- 机构
- 大学(207861)
- 学院(207194)
- 济(94733)
- 经济(93367)
- 研究(79151)
- 管理(75758)
- 理学(66766)
- 理学院(65921)
- 管理学(64953)
- 管理学院(64582)
- 中国(59668)
- 科学(48941)
- 农(48599)
- 京(43402)
- 所(40523)
- 财(37835)
- 农业(37733)
- 研究所(37715)
- 业大(36392)
- 中心(35255)
- 财经(31475)
- 经济学(31063)
- 经(29051)
- 经济学院(28297)
- 江(27724)
- 院(27543)
- 北京(27011)
- 范(26771)
- 师范(26401)
- 科学院(25786)
- 基金
- 项目(148770)
- 科学(117688)
- 基金(112316)
- 研究(102376)
- 家(101975)
- 国家(101143)
- 科学基金(84696)
- 社会(70753)
- 社会科(67035)
- 社会科学(67022)
- 基金项目(59621)
- 省(54833)
- 自然(54199)
- 自然科(53012)
- 自然科学(52993)
- 自然科学基金(52113)
- 划(47666)
- 教育(45026)
- 资助(44374)
- 编号(37437)
- 重点(34103)
- 部(33894)
- 发(33256)
- 国家社会(31678)
- 创(30916)
- 成果(29182)
- 创新(29132)
- 中国(29017)
- 科研(28909)
- 教育部(28555)
- 期刊
- 济(100226)
- 经济(100226)
- 研究(58819)
- 农(49660)
- 学报(41386)
- 中国(39074)
- 科学(37281)
- 农业(33609)
- 大学(30971)
- 学学(29852)
- 财(25611)
- 管理(23950)
- 融(18986)
- 金融(18986)
- 业经(18242)
- 经济研究(17290)
- 业(16146)
- 财经(15686)
- 教育(14095)
- 问题(14094)
- 经(13671)
- 贸(12628)
- 技术(12557)
- 版(12414)
- 世界(12373)
- 业大(11930)
- 国际(11266)
- 资源(10684)
- 农业大学(10427)
- 科技(10012)
共检索到296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居尔艾提·吾布力 薛东前 宋永永 张晓倩 杨彬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及其成因,是为科学认知乡村地域发展规律,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地域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以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空间分布和区位特征。[结果](1)1990—2016年中国行政村数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9.2%。其中2000—2006年减少幅度最大,占研究期减少数量的85.54%;(2)中国行政村分布与演变的区域差异显著。华东区行政村数量分布远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华中、西南、华北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省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等东部省区和四川、重庆、陕西等中部省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县主要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社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区。(3)村庄空间分布类型总体呈现为集聚型分布,在空间上出现2个多核心带状高密度集聚区和1个单核心集聚区,分别位于华北平原、长江中游平原和广东东部沿海地区;村庄数量区位特征显著,整体上绝大部分村庄分布在低海拔与现状水系和交通道路具有较好的邻近性;(4)乡村人口数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农林牧鱼业生产总值等是影响我国村庄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结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区是中国村庄数量大幅度减少区。自然资源禀赋及其地域差异是村庄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发展与乡村人口转移是村庄数量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缓解了村庄数量减少速度,政策对村庄数量演变进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关键词:
村庄 行政村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彤 杨海娟 鲜晓军 陶小芳 曹晓丽
[目的]从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剖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对促进农户增收和推动村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大西安地区城郊地带1 441户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农户和村庄两个层次对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和村庄对农户收入差异的解释程度分别为79.89%和20.11%,表明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2)在农户层次,农户生计资本和生产经营结构各因子对农户收入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非农收入占比(0.638)、务工人数占比(0.433)、劳动力数量(0.388)和种植结构(0.333)等8个因子对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0.336)和土地经营规模平方(-0.000 1)起负向作用。(3)在村庄层次,村庄的产业类型、区位条件和土地流转等对农户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诸多因子又通过影响农户层面变量的收入回报率对收入起间接调整作用。[结论]农户收入差异问题作用途径复杂,对于农户增收,应从农户及村庄环境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共同解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盛 邓明
本文从村庄内部差异的视角,将村庄内部的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和政治因素引入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中来,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全国10个省份80个村庄1123个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决策类型,家族网络组织、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村庄内部组织资源以及政治因素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转林 王金霞 陈煌 关宝珠 邓洪波
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北方地区的灌溉投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根据在中国北方地区开展的村级跟踪调查,描述了"八五"时期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灌溉投资的变化趋势,并解析其背后的政策因素,进一步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探究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已有灌溉条件、当地经济条件、耕地资源禀赋对村庄是否获得新增灌溉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八五"时期以来,随着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逐渐重视,北方地区新增灌溉投资总额不断增长;但新增灌溉投资的村级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等政策动因使得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承担起新增灌溉投资的主导角色;随着政府对节水灌溉设施支持力度的加大,节水灌溉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计量回归结果表明,水资源短缺越严重的村庄不一定越有可能获得新增灌溉投资;新增灌溉投资具有"马太效应",即已有灌溉条件越好的地区越有可能获得新增灌溉投资;当地经济条件越好的村庄越有可能从社区获得新增灌溉投资,耕地资源禀赋越好的村庄越有可能从政府获得新增灌溉投资;村庄从政府获得新增灌溉投资与从社区获得新增灌溉投资之间存在"挤入效应"。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明月 庾峥 张志鸿
基于旧村庄更新模式维度,构建旧村庄更新市场化指数模型,利用2007—2016年广州市面板数据,测算旧村庄更新市场化程度。以旧村庄更新市场化程度为因变量,以人均土地面积,城镇化率,第一产业产值,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市场政策变量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旧村庄更新的市场化程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政策变量、人均土地面积、城镇化率、土地财政依赖度与旧村庄更新市场化程度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率、非农产值比重、政策变量对旧村庄更新市场化程度存在正向冲击,土地财政依赖度为负向冲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德余 代岭
实证研究证明在利益关系和认同感的影响下,村民身份不同,村民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效用感知也不同,且在影响因素方面也存在差异。村干部更加关注与自身职责和政绩相关的因素,村民更关注与家庭发展和生活环境的相关因素,但总的来说,产业与就业、环境风貌、文化活动与社区安全是所有村庄成员都关心的内容,体现了乡村振兴中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重要性,展现了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成果;而乡贤与创业代表的人才振兴、村干部与集体事务代表的组织振兴相对影响不够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丁
本文使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村贫困与发展"项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对1998—2003年被调查村庄吸收外来发展性投资的情况进行了概要描述,并对农村社区是否成功引进发展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农村发展性投资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具有扶贫性质;基础投资环境(人口条件、土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外来投资的作用有限,甚至为负;村庄社会政治资源是影响发展型投资获得的重要因素,村庄是否出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官员、是否有农民专业组织、基层治理环境等对农村是否获得发展投资作用巨大。总结而言,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更大的影响。在政府主导资本下乡的阶段,这一运作逻辑有利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资金,但可能由于对投资环境的考量不足、行政权力与人情关系的渗透使得农村发展投资效率低下,这也制约了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地区内部不同村庄间的分化。这些关键因素和机制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下乡资本主体的今天仍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进一步跟进和研究。
关键词:
发展性投资 资本下乡 营商环境 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丁
本文使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村贫困与发展"项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对1998—2003年被调查村庄吸收外来发展性投资的情况进行了概要描述,并对农村社区是否成功引进发展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农村发展性投资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具有扶贫性质;基础投资环境(人口条件、土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外来投资的作用有限,甚至为负;村庄社会政治资源是影响发展型投资获得的重要因素,村庄是否出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官员、是否有农民专业组织、基层治理环境等对农村是否获得发展投资作用巨大。总结而言,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更大的影响。在政府主导资本下乡的阶段,这一运作逻辑有利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资金,但可能由于对投资环境的考量不足、行政权力与人情关系的渗透使得农村发展投资效率低下,这也制约了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地区内部不同村庄间的分化。这些关键因素和机制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下乡资本主体的今天仍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进一步跟进和研究。
关键词:
发展性投资 资本下乡 营商环境 社会资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锡福 张纯广 邹宗云
在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推行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下,转型期村庄权力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特征是非治理精英权力的突显。非治理精英的崛起增加了村庄权力运作的复杂性,也为村级权力合法性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此外,村庄权力的价值目标是一种以经济动机为主,渗透着社会动机的目的导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秧分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受经济、自然、社会文化与制度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采用GIS、遥感和参与式农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山东省76个村庄的0.25 m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和逐户调查数据,测算农村空心化程度,选取农村空心化程度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农村空心化程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农村空心化程度与户均宅基地宗数、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村庄人均收入呈显著负相关。由于村庄发展规划缺失与宅基地管理滞后,"一户多宅"现象严重,户均宅基地宗数增多,直接导致宅基地空废闲置,农村空心化程度增加;村庄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滞后,...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程度 逐步回归分析 山东省村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陆华良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村庄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村庄经济发展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庄整体非农就业水平提高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但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村庄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委员会可以保障农地规模经营的顺利推进,但行政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村领导来自大宗大族不利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村干部"年轻化"对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以及规范村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有川 马璇
村民是乡村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掌握村庄人口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是制定差异化乡村空间发展政策和判定村庄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以招远市为例,采用集聚程度、集聚方向和邻近度分析方法研究市域内不同人口增长类型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村庄人口变化的整体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人口变化类型村庄空间分布的具体影响因素,为制定差异化乡村发展政策、判定村庄发展前景和配置乡村建设资源提供依据,从而科学地指导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
关键词:
村庄人口变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招远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有川 马璇
村民是乡村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掌握村庄人口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是制定差异化乡村空间发展政策和判定村庄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以招远市为例,采用集聚程度、集聚方向和邻近度分析方法研究市域内不同人口增长类型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村庄人口变化的整体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人口变化类型村庄空间分布的具体影响因素,为制定差异化乡村发展政策、判定村庄发展前景和配置乡村建设资源提供依据,从而科学地指导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
关键词:
村庄人口变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招远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政欣 包亚芳 孙治
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较大。建议从空间结构、规模数量的角度结合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优化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布局。图12表2参3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