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5)
- 2023(14334)
- 2022(12212)
- 2021(11129)
- 2020(9296)
- 2019(21302)
- 2018(20986)
- 2017(39611)
- 2016(21337)
- 2015(24602)
- 2014(24779)
- 2013(24874)
- 2012(24120)
- 2011(22240)
- 2010(22445)
- 2009(20977)
- 2008(20877)
- 2007(19024)
- 2006(17129)
- 2005(15825)
- 学科
- 济(114978)
- 经济(114806)
- 管理(57349)
- 业(56538)
- 企(43889)
- 企业(43889)
- 方法(42873)
- 数学(36325)
- 数学方法(36087)
- 中国(33394)
- 农(29266)
- 地方(27883)
- 业经(23894)
- 学(21703)
- 财(21267)
- 贸(20751)
- 贸易(20737)
- 易(20071)
- 农业(19625)
- 制(18589)
- 技术(18073)
- 银(16775)
- 和(16765)
- 银行(16740)
- 地方经济(16699)
- 融(16686)
- 金融(16682)
- 行(16266)
- 环境(16011)
- 发(15288)
- 机构
- 大学(326305)
- 学院(325304)
- 济(149179)
- 经济(146341)
- 研究(124995)
- 管理(117966)
- 理学(99639)
- 理学院(98390)
- 管理学(96899)
- 管理学院(96270)
- 中国(94248)
- 科学(73924)
- 京(71373)
- 所(65784)
- 财(64949)
- 研究所(59387)
- 农(58736)
- 中心(55065)
- 财经(51027)
- 江(50459)
- 经济学(47532)
- 业大(47093)
- 北京(46239)
- 农业(46225)
- 经(46225)
- 范(44096)
- 师范(43693)
- 院(43490)
- 经济学院(42639)
- 州(39593)
- 基金
- 项目(205823)
- 科学(161160)
- 研究(151087)
- 基金(148575)
- 家(130289)
- 国家(129206)
- 科学基金(108271)
- 社会(99114)
- 社会科(93155)
- 社会科学(93129)
- 省(79548)
- 基金项目(77431)
- 教育(68291)
- 划(67316)
- 自然(66405)
- 自然科(64870)
- 自然科学(64849)
- 自然科学基金(63729)
- 资助(61439)
- 编号(59949)
- 发(50354)
- 成果(49813)
- 重点(47296)
- 部(46770)
- 课题(42675)
- 创(42672)
- 国家社会(41544)
- 发展(40813)
- 展(40185)
- 创新(40153)
- 期刊
- 济(175627)
- 经济(175627)
- 研究(104666)
- 中国(71695)
- 农(55819)
- 学报(52173)
- 财(49119)
- 科学(48368)
- 管理(44631)
- 大学(39048)
- 农业(38724)
- 学学(36677)
- 教育(34963)
- 融(32692)
- 金融(32692)
- 技术(29998)
- 经济研究(29148)
- 财经(26690)
- 业经(26361)
- 经(23200)
- 问题(23164)
- 业(21216)
- 贸(20321)
- 技术经济(19091)
- 世界(18928)
- 国际(18245)
- 统计(16048)
- 版(14999)
- 商业(14820)
- 图书(14788)
共检索到515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思明,夏如冰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杂交水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本文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在杂交稻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作物遗传育种科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杂交稻的选育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的巨大需求成为杂交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的长期支持及相关组织的建设加速了杂交稻的传播进程。
关键词:
杂交稻 技术 经济 社会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策强 李科祥 黄宏明
本文分析了杂交稻制种机械化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指出它较传统人工法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优点。它的推广有利于种子产业化,加大良种覆盖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青先国 黄大金 艾治勇
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是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杂交水稻生产效益、确保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概述了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和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业经济 优势 制约因素 战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中籼迟熟组合 经济性状 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健
本文从加速发展我国杂交稻米经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入手 ,分析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战略意义和基本条件 ,对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 ,实现从杂交稻科技大国、种植大国到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历史跨越 ,提出了确立一个战略、启动一个计划、创建三个体系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忠 方伟 周少川 段东霞 杨震宇
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以水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为因子的模型。采取单因素评价标准化处理与权重系数赋值方法确定各技术经济指标的权重。利用对南方稻区11个水稻品种的调研数据,计算出11个水稻品种的各指标评价值。研究发现:以"黄华占"和"黄莉占"为代表的常规稻品种总体上具有比较优势。针对目前在实际的水稻育种及推广工作中重视杂交稻、轻视常规稻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常规稻的推广力度、完善优质稻的收购和加工体系、扩大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平衡开展育种专项支持。
关键词:
杂交稻 常规稻 技术性状 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林贤青 陈惠哲
比较分析了高产杂交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和II优7954的边行和中间行植株株高、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协优9308边行比中间行单丛增产93.8%,丛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57.1%,19.2%和3.5%。II优7954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64.4%和14.1%。两优培九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53.9%和11.9%。在边行增产中,协优9308增穗增产贡献68%,增粒增产贡献32%。两优培九增穗增产贡献率达68.7%~82.3%,穗粒数增产贡献率达17.7%~31.3%。协优9308边行植株株高低于中间行植株约8.2%,而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增加20.9%,穗重增加3...
关键词:
杂交稻 生长 产量 边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杰 朱永昌 龚学书 黄宁远
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InheritanceAnalysisofBlastResistanceofD...
关键词:
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剑 洪德林 吴燕 陈兰
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SSR标记 多态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红梅 周新跃 陈杰 李海林 邱颖波 刘建丰
为探明籼型杂交稻光合特性的杂种优势,以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的光合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亲本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净光合速率,组合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气孔导度,亲本和组合间的变异系数均以叶绿素a/b比值为最小;杂交稻组合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平均数均大于亲本的平均数,有利于高光合速率杂交稻品种(组合)的选育;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具有正向平均中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正向超高亲优势,胞间CO2浓度具有负向超亲优势,蒸腾速率和叶绿素a/b比值具有正向竞争优势;杂交稻组合的蒸腾速率与其父本值...
关键词:
杂交稻 亲本 光合特性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梅 周新跃 王伟峰 陈杰 李先喆 刘建丰 徐庆国
参考籼型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特性,以6个籼型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II)交配设计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品种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稻组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荧光(Fm)、实际光能利用率Φ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PQ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杂交稻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2杂交稻不育系ΦPSII和ΦNPQ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杂交稻恢复系ΦPSII和ΦNPQ的GCA方差,表明这些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其不育系的影响大于受其恢复系...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叶绿素荧光 配合力 遗传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设 朱立宏 张红生 盖钧镒
以 8种不同胞质类型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 9个恢复系配制的 72个不育系杂种及保持系杂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稻对白叶枯病菌主基因抗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杂交稻的抗性以主基因抗性为主 ,但同时也受双亲中与抗性有关的其他加性、显性及上位性基因效应的影响。说明杂交稻的抗性强弱取决于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累加程度高低
关键词:
杂交稻 白叶枯病 配合力 基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社萍 杨久 程在全 罗利军 刘国兰 刘晓利 张云 李华慧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11个水稻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配组,对F1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竞争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加性遗传的作用较大(56.04%),产量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h2B占95.65%。恢复系对于杂种产量的影响较大(GCA=56.05%)且受栽培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较小(4.3%)。有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云R3>云R4>沪旱11A>云2A>云3A>云1A。以云3A和沪旱11A与云R3配制的组合单株产量均大于36.8 g(10 400 kg/hm2),竞争优势值均大于20.7%,株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
关键词:
三系杂交籼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勇 黄大辉 秦钢 梁海福 屈秋明 粟学俊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标记,对华南地区常用的30份杂交稻恢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所有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是70个,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1.069~4.000之间,平均为2.05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064~0.750,平均为0.456。聚类分析表明,30个水稻恢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8~0.97之间,有4份材料桂55、9518、测315和5058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可在强优势组合的培育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遗传差异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