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6)
- 2023(12536)
- 2022(10826)
- 2021(10422)
- 2020(8642)
- 2019(20071)
- 2018(19953)
- 2017(37881)
- 2016(20489)
- 2015(23337)
- 2014(23058)
- 2013(23067)
- 2012(21141)
- 2011(19229)
- 2010(18792)
- 2009(17066)
- 2008(16504)
- 2007(14051)
- 2006(12179)
- 2005(10738)
- 学科
- 济(83823)
- 经济(83737)
- 管理(57996)
- 业(56865)
- 企(46078)
- 企业(46078)
- 方法(39957)
- 数学(35055)
- 数学方法(34733)
- 中国(23958)
- 农(22265)
- 财(18753)
- 贸(18122)
- 贸易(18114)
- 易(17735)
- 学(17571)
- 技术(17565)
- 业经(17412)
- 农业(15257)
- 地方(14835)
- 制(13967)
- 和(13311)
- 环境(13269)
- 理论(12835)
- 银(11897)
- 银行(11847)
- 划(11478)
- 行(11359)
- 融(11334)
- 金融(11331)
- 机构
- 大学(296058)
- 学院(291860)
- 济(121775)
- 经济(119450)
- 管理(117315)
- 研究(103548)
- 理学(102391)
- 理学院(101274)
- 管理学(99722)
- 管理学院(99203)
- 中国(74969)
- 京(63904)
- 科学(63848)
- 所(52516)
- 财(50808)
- 农(48968)
- 研究所(48500)
- 业大(45412)
- 中心(45255)
- 财经(41994)
- 北京(40633)
- 江(39512)
- 农业(38936)
- 经(38602)
- 范(37792)
- 师范(37457)
- 经济学(37025)
- 院(36887)
- 经济学院(33491)
- 州(32216)
- 基金
- 项目(206454)
- 科学(162164)
- 基金(151208)
- 研究(149814)
- 家(133387)
- 国家(132369)
- 科学基金(112510)
- 社会(94727)
- 社会科(89894)
- 社会科学(89869)
- 基金项目(80369)
- 省(78188)
- 自然(73303)
- 自然科(71644)
- 自然科学(71629)
- 自然科学基金(70368)
- 教育(67902)
- 划(66830)
- 资助(62397)
- 编号(59685)
- 成果(48005)
- 部(46573)
- 重点(46258)
- 发(44045)
- 创(43447)
- 课题(40830)
- 创新(40650)
- 教育部(39763)
- 国家社会(39715)
- 科研(39367)
- 期刊
- 济(126804)
- 经济(126804)
- 研究(86310)
- 中国(53350)
- 学报(48971)
- 科学(45207)
- 农(44766)
- 管理(42507)
- 大学(36390)
- 财(35651)
- 学学(34256)
- 农业(32738)
- 教育(30904)
- 技术(26433)
- 经济研究(21345)
- 融(21198)
- 金融(21198)
- 财经(20076)
- 业经(18898)
- 业(17863)
- 经(17198)
- 问题(16637)
- 图书(15807)
- 技术经济(15643)
- 科技(15506)
- 贸(14768)
- 理论(14055)
- 世界(13834)
- 版(13013)
- 国际(12956)
共检索到417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靖飞 王密引 杨梅梅
本文基于2003—2010年杂交水稻主导品种推广数据,界定了跨省份技术转移标准,从总体水平、相对水平和相互关系3个方面对中国杂交水稻品种跨区域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杂交水稻品种跨省份技术转移比较活跃,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和广东是主要的跨省份技术输出地区,按照地理区域形成了西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三大最活跃的杂交水稻品种跨省份技术转移区域。
关键词:
品种技术转移 跨省份 杂交水稻 转移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靖飞 杨梅梅 王密引
本文基于2003~2010年常规水稻主导品种推广数据,对中国常规水稻主导品种跨区域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常规水稻主导品种跨省技术转移水平在下降,浙江、广东和江苏是主要的跨省技术输出地区;按照地理区域,中国形成了华东、华中和华南三大最活跃的常规水稻主导品种跨省技术转移区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成志 黄文章 严明建 胡景涛 吕直文 雷树凡 冉彦秀
为选育适宜中海拔地区生产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以有效穗14万/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作为统计的分界点,对223个参试组合的有效穗、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的组合中,增产组合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下;两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则增产的几率都达到72.7%以上,其影响力为:结实率>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只有满足有效穗14万穗/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中的多个性状指标,才会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重庆 海拔 水稻 特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光强 谭江林 刘冰
本文概述了中国杂交水稻在亚、非、美洲等国家推广的情况与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分析了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技术出口、种子引进、人才培养、推广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从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品种培养、消除技术出口壁垒、专业人才培训和国际推广体系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技术推广 粮食安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宜香2292 高产栽培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静怡 张悦 陈志钢 聂凤英
利用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模型,设定撒哈拉以南非洲11个主要水稻生产国家在2020—2040年采纳中国杂交水稻的两种模拟情景,第一种情景为仅在灌溉区采纳,第二种情景为灌溉区和雨养区同时采纳,两种情景的最大采纳率分别为5%、20%和50%,以考察非洲国家推广中国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在11国灌溉区推广杂交稻的情境下,11个国家的水稻平均单产和收获面积都有所增加,塞拉利昂、马里和几内亚将在2030年实现水稻净出口;若主要水稻生产国能够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建设,在雨养区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则在20%和50%的最大采纳率情况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分别在2036和2030年实现水稻净出口。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很大的水稻生产潜力,但能否实现取决于良种的采纳率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此,可将发展杂交水稻作为中非农业合作领域的重点,不仅为稳定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还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的水稻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燕娟 袁国保 邓岩
与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无核心竞争力、发展不可持续的一般外贸产品相比,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十分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技术国际领先优势与发展机遇,分析制约杂交水稻种子出口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一系列推进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进一步"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出口 机遇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朴
生态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杂交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将其概括为:在优化种植模式和选用优良组合的基础上,采用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壮秆健身栽培、科学水肥管理和协调库源矛盾实现高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水稻专用肥和改进施肥措施实现减量精确施肥;运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污染。2005—2008年在浙江省温州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74500hm2,产量增加745.5—873.5kg/hm2,累计增产稻谷143700t,增加效益3.36亿元;同时较大幅度减少了稻作过程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实现生态高效栽培的目标。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 高效 栽培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亮 郑家奎 蒋强
以9个在上江上游地区产量表现良好的高产水稻品种以及汕优63为对象,通过研究它们上部3个叶片的角度和形态特征得出,剑叶角度与产量显著相关,高产品种的株型上部叶片挺立,角度小,更趋向于"上部紧凑型"的叶片配置。紧凑高产的株型叶片更显宽大,叶绿素和比叶重等叶片生理特征在生育期更为稳定,叶片后期活力更强。这些结论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高产株型后续研究和育种选择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产水稻 株型 部叶片 生理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志辉
用湖南农科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孟加拉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试验、高产示范栽培和GNY50试制种研究取得成功。GNY50通过了孟加拉国家品种审定,并已开始在孟加拉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关键词:
中国杂交水稻 孟加拉 试验示范 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俭 蒋开锋 罗婧 李昭祥 杨乾华 杨莉 曹应江 游书梅 李赓觅 张涛 郑家奎
【目的】比较不同氮肥水平下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特点,筛选对氮环境具有广适性的高产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香型杂交水稻高产氮高效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江上游和四川近年审定的8个香型杂交水稻品种和3个非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低(施氮0 kg/hm~2)、中(施氮120 kg/hm~2)、高(施氮210 kg/hm~2)3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裂区试验,通过对比、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氮水平下各品种籽粒产量差异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供试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整体高于非香型对照品种冈优725和II优838,但低于F优498;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品种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低氮下的产量和中氮增加到高氮时的产量变化。施氮增加了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进而提高了颖花量和单穗重从而使水稻增产,香型品种施氮平均产量增幅小于非香型品种。与非香型品种相比,香型杂交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优势明显,但每穗粒数和单穗重低于非香型品种。低氮下,香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颖花量显著正相关,中、高氮水平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均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中、高氮下产量因子间相互抑制作用加剧。通径分析表明,颖花量均是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产量的最大贡献因子,其次为单穗重。水稻品种产量在不同氮水平间呈现一定的直线相关性,中氮和高氮下产量相关性较好,但低氮和中氮下相关性略差。【结论】德优4727、德香146和花香7号在低氮水平下颖花量大,中、高氮水平下各产量因子相对协调,因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能收获较高籽粒产量,是本研究筛选出的高产高效香型杂交水稻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瑞芝 方水娇 陈桂秋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硅对杂交水稻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量施硅能降低杂交水稻体内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能增强杂交水稻的抗逆性 ,从而增加其产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硅 生理指标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