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9)
2023(14898)
2022(12526)
2021(11720)
2020(9949)
2019(22750)
2018(22386)
2017(42191)
2016(22624)
2015(25432)
2014(24698)
2013(24229)
2012(21818)
2011(19486)
2010(19101)
2009(17448)
2008(16653)
2007(13772)
2006(11589)
2005(9727)
作者
(64365)
(54102)
(53574)
(50791)
(34237)
(25911)
(24170)
(21319)
(20567)
(18884)
(18383)
(17969)
(17024)
(16937)
(16747)
(16574)
(16026)
(15842)
(15547)
(15481)
(13233)
(13116)
(12976)
(12332)
(12085)
(12004)
(11799)
(11450)
(10783)
(10704)
学科
(92857)
经济(92762)
管理(62430)
(60862)
(48974)
企业(48974)
方法(47296)
数学(43027)
数学方法(42352)
中国(25466)
(24049)
(22353)
(20149)
贸易(20137)
(19750)
业经(18700)
(17224)
农业(16272)
(14975)
技术(14219)
地方(14155)
环境(13710)
(13625)
财务(13570)
理论(13549)
财务管理(13542)
(13042)
银行(12997)
(12979)
(12845)
机构
大学(316612)
学院(314808)
(134300)
经济(132170)
管理(124240)
理学(109738)
理学院(108544)
研究(107732)
管理学(106359)
管理学院(105797)
中国(79876)
科学(66800)
(66028)
(57277)
(56139)
(53627)
业大(51464)
研究所(49807)
中心(48868)
财经(46789)
农业(45857)
(43205)
经济学(42345)
(42149)
北京(40409)
(38816)
经济学院(38417)
(38179)
师范(37641)
财经大学(35382)
基金
项目(228632)
科学(181319)
基金(170884)
研究(158321)
(152834)
国家(151702)
科学基金(130085)
社会(103492)
社会科(98444)
社会科学(98419)
基金项目(89681)
自然(87175)
(86782)
自然科(85341)
自然科学(85319)
自然科学基金(83843)
(74819)
教育(73760)
资助(70682)
编号(60475)
重点(52024)
(51173)
(48452)
(48143)
成果(46471)
创新(45416)
科研(44771)
国家社会(44758)
教育部(43895)
计划(43329)
期刊
(129709)
经济(129709)
研究(84323)
学报(55282)
中国(54767)
(50664)
科学(50013)
管理(44971)
大学(41869)
(41777)
学学(40009)
农业(35521)
技术(27838)
教育(27793)
经济研究(23634)
(23497)
金融(23497)
财经(22523)
(20476)
业经(20251)
(19450)
问题(17275)
统计(16931)
(16331)
(15617)
(15561)
技术经济(15340)
业大(15179)
世界(15049)
国际(15025)
共检索到435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静怡  张悦  陈志钢  聂凤英  
利用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模型,设定撒哈拉以南非洲11个主要水稻生产国家在2020—2040年采纳中国杂交水稻的两种模拟情景,第一种情景为仅在灌溉区采纳,第二种情景为灌溉区和雨养区同时采纳,两种情景的最大采纳率分别为5%、20%和50%,以考察非洲国家推广中国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在11国灌溉区推广杂交稻的情境下,11个国家的水稻平均单产和收获面积都有所增加,塞拉利昂、马里和几内亚将在2030年实现水稻净出口;若主要水稻生产国能够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建设,在雨养区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则在20%和50%的最大采纳率情况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分别在2036和2030年实现水稻净出口。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很大的水稻生产潜力,但能否实现取决于良种的采纳率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此,可将发展杂交水稻作为中非农业合作领域的重点,不仅为稳定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还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的水稻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红坤   金晔   毛世平  
本文以日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水稻技术转移为例,系统探究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非农业技术转移的发展、模式并进行深刻反思,进而凝练出对中国完善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机制的启示。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始,日本基于履行国际责任、开发非洲资源与市场、获取国际社会信任和话语权、推动实施“海外农业战略”等综合考量,不断推动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为此,日本着眼水稻生产经营链条的每个环节,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开展以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灌溉水稻栽培、新品种推广、收获后加工以及增强受援国自主创新能力为典型模式的水稻综合技术转移。总体来看,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农业技术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可持续性尚有不足。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双方技术优势和真实需求有效衔接、变革非洲农耕模式和农耕理念、拓展技术转移视野以开展综合技术转移、提升技术转移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微  
2013年5月,美国布鲁金斯协会发表的研究报告《展望非洲》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非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非洲出现了埃塞俄比亚、加纳、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另一方面,非洲大陆固有的顽疾依然深重,例如,基础设施落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涛  宁彧  
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早期传播带有浓厚的经院特点,传播的力度与广度相对有限。穆拉比特运动、穆瓦希德运动以及"富拉尼圣战"为19世纪萨拉菲主义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化。其中,极端化的萨拉菲主义以"圣战"分子为传播载体渗透至撒哈拉及其周边地区,不仅冲击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以苏菲主义为主流的宗教格局,而且在瓦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体制的同时,消耗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红利。某些宣扬萨拉菲主义的极端组织在辖区内进行社会控制,灌输超越国界的"乌玛"与"哈里发国家"理念,对当前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已困难重重的民族国家建构构成了挑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文刚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端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这一区域。非洲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既受外界因素影响,又与非洲国家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多党民主化风潮、经济社会欠发展以及民族国家构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伊斯兰主义思潮和运动不会改变非洲伊斯兰教总体温和且具包容性的大局,但其对非洲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伊斯兰主义在非洲会长期存在,但因自身矛盾重重,加之近年来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其遏制和打击力度,长远来看,伊斯兰主义在非洲难有更大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毅  
在区域治理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同的治理类型正影响着非洲大陆,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治理的深度和广度。由于这一地区特有的政治文化对该区域治理模式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起着决定性影响,也造就了这片大陆上多样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区域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这些模式是目前侧重于以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政治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区主义研究视角所无法认识的。因此,该地区的客观条件为思考区域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需要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对非洲区域治理模式进行分类,并对非洲区域治理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涛  李洁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去极端化经历了从社会、政治改造到军事打击,再回归全领域治理的发展过程。冷战时期,这些国家致力于将当时逐渐兴起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纳入本土体制。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则试图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的政治化转型进程加以规范和控制。"9·11"事件后十年,随着美国反恐战争强力介入撒哈拉以南非洲,该地区的去极端化进程被片面简化为反恐。2010年以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重新重视军事手段以外的去极端化方案,引入一系列法律、教育和社会、经济新举措,呈现出全领域去极端化的新态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全领域的去极端化不排斥在明辨是非、善恶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并探寻宽恕与妥协的可能,其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李卓颖  
随着"非洲千年计划"的实施,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的重点逐渐由小学教育转向相对薄弱的中等教育。为了加快非洲全民教育目标与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世界银行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政府对该地区的中等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经费、教学质量、课程和学校权力下放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实现改革目标的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培强  
凭借完善的商业市场机制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辐射力,南非被多数跨国公司视为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总部基地。通过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投资的17家中资企业的实地调研,本文探讨了中资企业凭借南非这一"经济门户"扩大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实践。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南非有着出口基地、区域总部、示范效应和企业国际化练兵地等功能,这对于开拓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永福  刘春成  
本文运用局部均衡的计量经济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杂粮供求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未来中国杂粮供求进行了四个方案的模拟分析。本文所得结论是:杂粮产量对农业投入品的价格相对敏感,杂粮需求对人均收入的变动相对敏感,杂粮出口对汇率变动相对敏感,而杂粮进口则对国内前期产量相对敏感;伴随着国内杂粮产量的不断下降和需求的"刚性",中国杂粮净进口的局面很难出现重大改观;当出现人民币年升值率超过5%、总人口中位以上增长的情况时,中国杂粮进口将会不断扩大,国内产量将会不断下滑;当人民币年升值率达7%、人口处于高位增长时,中国杂粮进口将会超过1000万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坤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的市场经济道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胡坤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Africa)亦称热带南部非洲,主要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区域。①在1989年前苏联解体以前,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在经济上主要依附于前苏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最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发表题为《来自非洲的好消息》的文章,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近年经济持续增长。文章指出,非洲33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1996年,20个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或超过了5%,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在过去30余年里,由于政策与实践上的忽视,中等教育已经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加速推进中等教育的发展现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该地区各国政府与国际捐赠组织正在携手制定中等教育复兴策略,以期使其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需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彭自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教师数量短缺且质量不高给普及基础教育的目标提出巨大挑战。为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该地区组织实施了一项为期十年针对小学教师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师资培训计划"(TTISSA),致力于提高该地区小学教师地位与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改革师资管理的行政体制,开发适切的教师教育政策,提升教师专业的质量标准并确保其专业发展的连贯性。该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计划的总经费不足、组织效率低下、政策本土化程度低以及各国教师教育经费极度缺乏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熊青龙  郑欣  李凤娇  
官方发展援助的目标普遍聚焦于国际减贫,援助在减少收入贫困方面的最新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匹配出24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数据,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援助在该地区的减贫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期的援助,没有证据表明援助能够有效减少收入贫困;第二,贫困具有强烈的惯性效应;第三,通货膨胀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减贫十分不利。本文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援助不能减少收入贫困的原因是:援助规模相对有限、援助动机不完全聚焦于减贫、大量援助项目旨在提升穷人的福利水平而不是收入水平以及存在其他影响援助效果的负面因素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