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
2023(87)
2022(85)
2021(88)
2020(80)
2019(171)
2018(114)
2017(209)
2016(133)
2015(120)
2014(134)
2013(137)
2012(122)
2011(107)
2010(75)
2009(104)
2008(94)
2007(96)
2006(71)
2005(62)
作者
(462)
(419)
(403)
(374)
(290)
(234)
(175)
(170)
(166)
(161)
(158)
(155)
(154)
(152)
(150)
(147)
(144)
(137)
(125)
(123)
(112)
(110)
(105)
(104)
(104)
(98)
(97)
(96)
(91)
(91)
学科
(355)
(308)
(278)
经济(277)
(224)
(215)
企业(215)
管理(206)
(187)
虫害(180)
(133)
(129)
防治(129)
方法(126)
及其(123)
病虫(123)
病虫害(123)
数学(102)
理论(102)
(99)
植物(99)
(99)
数学方法(98)
(98)
昆虫(98)
分类(97)
分类学(92)
(89)
动物(86)
技术(84)
机构
大学(1948)
学院(1758)
研究(910)
(811)
科学(747)
农业(641)
(615)
业大(608)
研究所(572)
中国(553)
农业大学(455)
管理(450)
(446)
(414)
经济(399)
(386)
(376)
(362)
实验(355)
实验室(344)
理学(339)
理学院(336)
(332)
中心(324)
重点(324)
管理学(322)
管理学院(322)
(319)
科学院(307)
(297)
基金
项目(1331)
科学(991)
基金(935)
(921)
国家(916)
科学基金(748)
研究(696)
自然(624)
自然科(614)
自然科学(613)
自然科学基金(603)
(566)
基金项目(450)
(443)
资助(392)
科技(370)
教育(352)
计划(329)
重点(320)
(315)
科研(306)
社会(304)
专项(296)
(293)
创新(285)
社会科(282)
社会科学(282)
大学(270)
(268)
(227)
期刊
学报(855)
(751)
科学(591)
大学(580)
学学(564)
农业(526)
中国(417)
(404)
经济(404)
研究(382)
(319)
业大(306)
林业(298)
教育(275)
农业大学(260)
(218)
(197)
管理(187)
农林(151)
(151)
自然(150)
科技(147)
自然科(147)
自然科学(147)
中国农业(121)
华中(110)
(109)
(109)
(109)
金融(109)
共检索到2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润志  
本文列出了我国朽木象亚科31属的检索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润志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江西省吉安县的象虫科昆虫一新种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该种昆虫严重为害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威君  张孝羲  习宜元  
长足象(Mecysolobusero)对大叶醉鱼草(BuddlejadavidiFr.)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敌。研究结果表明:长足象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植株下部枯枝落叶或表土中越冬,越冬代危害期在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第一代危害期在7月中上旬~8月上旬;第二代危害期在9月上中旬~10上中旬。盛夏高温,日平均气温29℃以上,可引起该虫的生殖滞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卜书海  陈辉  
通过光学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危害华山松的16种小蠹前胃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根据前胃板的结构特征可以将16种小蠹前胃分成3个类型,这些前胃形态结构的差异可以作为小蠹分类鉴定的辅助手段,且前胃类型与韧皮部小蠹虫在华山松树干上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华山松韧皮部小蠹前胃结构的特化是适应食物类型(营养的累积和质地)的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虞国跃  姚德富  刘后平  
记述了采自云南、四川铁杉上的瓢虫科昆虫,共8种,其中5种是新种:蛇形小毛瓢虫Scymnus(Scymnus)najaformisYu,云杉坪小瓢虫S.(Pullus)yunshanpingensisYu,波结毛瓢虫S.(Neopullus)sinuanodulusYuetYao,弧结毛瓢虫S.(N.)camptodromusYuetliu,截端方瓢虫PseudoscymnustruncatulusYu,2种由于单一雌性仅鉴定到属。经实验室饲养,发现波结毛瓢虫和弧结毛瓢虫捕食铁杉球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虞佩玉  王书永  
报道了浙江省莫干山跳甲11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虞国跃  
本文记述了最近记录于我国的5种小毛瓢虫,即采于广东和云南的内卷小毛瓢虫[Scymnus(Scymnus)kabakovi Hoang],采于福建的细小瓢虫[S.(Pullus)syoitti Sasaji],采于浙江和福建的真实小瓢虫[S.(P.)kaguyahimeKamiya],采于甘肃的蒙古小瓢虫[S.(P.)mongolicus Weise]以及采于福建、湖南和贵州的端手小瓢虫[S.(P.)takabayashii(Oht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秀霞  张润志  
木蠹象属是以松树木蠹象为模式种建立的属,是鞘翅目、象虫科、木蠹象亚科的唯一属。该属目前已记录种类46种,29种分布于美洲,18种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耐猛木蠹象是美洲、欧洲和亚洲共有的种类,它分布于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俄罗斯和亚洲的日本。木蠹象属许多种类是针叶树的重要害虫,且极易通过人为携带传播扩散。有3种分布区跨越欧洲和亚洲,葛氏木蠹象分布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德国和瑞典,亚洲的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圆角木蠹象分布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中国;樟子松木蠹象分布于法国和中国。木蠹象属的寄主植物均为针叶树,包括5属39种,以松属为寄主植物的有26种木蠹象,以云杉属、冷杉属、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丹丹  魏建荣  王伟超  王丽平  赵正萍  刘曙雯  嵇保中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昼夜活动节律,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饲养并结合口器解剖研究南京隐翅虫成虫的食性;应用"陷阱法"观察试虫的昼夜活动节律。【结果】南京隐翅虫幼虫为寡足型,口器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裸蛹,成虫体长1.5~2.0 mm,身体狭长平行,头、中后胸、腹部6~8节颜色较深,身体其他部分浅黄色。成虫喜食人为杀死的跳虫成虫、蝇科幼龄幼虫及天牛幼虫,对于小蠹科、象甲科、叩甲科、蚁科、蠼螋科的幼虫尸体表现出取食行为,试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捕食其他生物活体。室内南京隐翅虫成虫昼夜活动节律高峰期分别是8:00—11:00以及20:00—22:00。【结论】南京隐翅虫成虫为尸食性,其昼夜活动节律受温度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idea),以幼虫蛀食苹果等果树的韧皮部为害,是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该虫自1995年在新疆伊犁发现以来[2],对当地珍贵的新疆野苹果——塞威氏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林造成重大危害。据伊犁州林业局统计,2011年苹小吉丁在野苹果林中发生面积达到3 867 hm2,占野苹果林总面积的40%,已造成667 hm2野苹果林被害枯死。该虫已严重威胁着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雅琴  陈力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少;特有种丰富,有167种20亚种,占中国已知种类的51.37%,其中以华南区拥有的特有种最多;青藏区分布的特有种虽然很少,但是特有种占本区分布种的比例却远远大于除华南区外的任何一个区,这与本区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区分布的特有种也比较丰富,这与楔天牛族部分属的起源中心为古北界有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章有为  樊厚德  
本文记述浙江莫干山产金龟总科种类共21种,分隶于蜉金龟科、金龟科、犀金龟科、丽金龟科及鳃金龟科。文中列出科检索表,以利读者对科级类群的识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璟廷  李寿银  左壮  徐文轩  郝德君  
【目的】探究香樟齿喙象与香樟互作中的寄主选择和适应机制,明确香樟齿喙象幼虫对芳樟醇、桉叶油素胁迫生境下的生长发育适应性及其解毒代谢方式,以阐明香樟齿喙象专性为害香樟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香樟齿喙象初孵幼虫取食不同质量分数芳樟醇和桉叶油素3天后的死亡率,明确香樟齿喙象幼虫对2种萜类物质的敏感性。分别设定10.0、19.7 mg·g~(-1)的芳樟醇及5.0、15.2 mg·g~(-1)的桉叶油素进行长期取食处理,测定香樟齿喙象幼虫阶段的存活曲线、发育历期、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明确香樟齿喙象幼虫对2种萜类物质的生物学响应。利用qRT-PCR技术,测定香樟齿喙象4龄幼虫取食芳樟醇和桉叶油素后的解毒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羧酸酯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ABC转运蛋白)和表皮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芳樟醇和桉叶油素在2种处理质量分数条件长期胁迫下,对香樟齿喙象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强,即发育历期延长、体重降低以及死亡率提高。此外,还表现出幼虫在蜕皮期前后出现高频死亡的特征。相较于桉叶油素,香樟齿喙象幼虫对芳樟醇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qRT-PCR结果显示,芳樟醇胁迫能够显著地诱导香樟齿喙象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和表皮蛋白的基因表达,而桉叶油素取食胁迫下仅有1条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香樟齿喙象幼虫对2种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取食胁迫产生不同生理适应性。同时,其幼虫的解毒酶相关基因和表皮蛋白基因对2种萜类物质胁迫的表达响应模式存在差异性。香樟齿喙象幼虫能够有目的地调控不同生理适应机制,以克服不同的寄主次生物质防御,以实现寄主定殖和种群暴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红  胡佳媛  高传部  张治良  
对苍翅藜丽金龟(Blitopertha pallidipennis Reitter)、墨绿彩丽金龟[Mimela splendens(Gyllenhal)]、弱脊异丽金龟(Anomala sulcipennis Faldermann)和古杰异丽金龟(Anomala gudzenkoi Jacobson)的蛹首次进行了形态描述。依据的主要鉴别特征是:上唇、唇基及触角形状,有无中胸腹突,发音器、气门颜色及形状,尾部形状,雄蛹外生殖器形状等。编制了中国丽金龟蛹分种检索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星科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莫干山萤叶甲36种,其中有2新种:莫干山拟柱萤叶甲Laphris moganshana Sp. nov. 及粗刻术萤叶甲Gallerucida magnipunctata Sp.nov.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