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1)
2023(6226)
2022(4980)
2021(5094)
2020(3990)
2019(9409)
2018(9171)
2017(16890)
2016(9188)
2015(10534)
2014(10076)
2013(9943)
2012(9427)
2011(8672)
2010(8614)
2009(7906)
2008(7906)
2007(6644)
2006(5888)
2005(5538)
作者
(23997)
(19801)
(19732)
(19047)
(12938)
(9540)
(9110)
(7830)
(7680)
(7039)
(6952)
(6732)
(6387)
(6375)
(6338)
(6238)
(5979)
(5840)
(5802)
(5395)
(5088)
(4815)
(4747)
(4609)
(4595)
(4425)
(4308)
(4209)
(4077)
(3986)
学科
(37981)
经济(37927)
管理(21746)
(20540)
方法(17195)
(16431)
企业(16431)
数学(15961)
数学方法(15872)
中国(13938)
(10555)
(9512)
(9505)
贸易(9504)
(9408)
(8903)
(7488)
金融(7488)
(7364)
银行(7356)
(7148)
(6679)
业经(6564)
(6562)
财务(6557)
财务管理(6550)
企业财务(6372)
(5803)
关系(5728)
农业(5636)
机构
大学(129135)
学院(124839)
(61521)
经济(60570)
研究(49611)
管理(43886)
中国(41251)
理学(37026)
理学院(36572)
管理学(36187)
管理学院(35929)
(28865)
(28250)
科学(25650)
(24541)
财经(22903)
研究所(22108)
中心(21868)
(21311)
经济学(21268)
北京(19223)
经济学院(19117)
(17650)
财经大学(17446)
(16871)
师范(16737)
(16718)
(16686)
科学院(14799)
研究中心(14191)
基金
项目(78969)
科学(62898)
研究(60977)
基金(59743)
(52089)
国家(51718)
科学基金(43550)
社会(40608)
社会科(38484)
社会科学(38477)
基金项目(30109)
教育(29247)
自然(25592)
(25569)
资助(25227)
自然科(25059)
自然科学(25052)
自然科学基金(24690)
(23478)
编号(23236)
成果(20714)
(20340)
中国(19948)
国家社会(18378)
重点(18238)
教育部(18097)
课题(16745)
(16623)
(16557)
大学(16439)
期刊
(64807)
经济(64807)
研究(43886)
中国(29203)
(22585)
管理(18094)
教育(17598)
学报(16808)
科学(16672)
(16276)
金融(16276)
(15408)
大学(13741)
学学(12519)
财经(12502)
经济研究(11890)
农业(10913)
(10848)
技术(10476)
(10333)
世界(10174)
国际(9526)
问题(8769)
(7534)
业经(6754)
(5849)
论坛(5849)
图书(5691)
技术经济(5477)
会计(5374)
共检索到201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俊英  
本文通过对国外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变迁以及我国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实践的分析,认为推动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有利于遏止我国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推动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在恰当的制度环境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圣亮  
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不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但是,198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他们认为,"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美国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参与上市公司股权管理的,其效果如何,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俊英  
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是否能改善公司治理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议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研究结果大多趋向于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可以改善公司治理。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在恰当的制度环境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这种监督机制并不完美,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和潜在风险。机构股东的监督有时是一种补充,有时是一种替代,有时又会强化其他方法。我们需要将这种风险与监管的潜在收益和当前体制下必然存在的公司管理者滥用职权之间进行权衡。寻求在一定的监督、一定的机构投资者滥用权力的风险和一定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滥用职权之间找到一个大致的"最佳"组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俊毅  
受集体行动逻辑与主体道德风险行为的制约,机构股东积极行为的激励机制设计面临两难困境。从“用脚投票”到非意愿性积极行为再到可以利用制度安排追求私下收益而去“用手投票”,机构股东的行为变迁主要源于制度环境的变化。深入考察美国相关制度变迁对机构股东行为的影响,可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勇  李季刚  
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机构化带来了对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的思考。文章对影响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洋  
文章针对创业板公司治理中的投资人代理问题,运用博弈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与不同投资人之间的行为,找出促进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量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相应的持股比例,提出在创业板中有选择性的放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的政策建议,从而推动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在我国创业板中首先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容  刘殿国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绩效影响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深度和维度,相关理论也日趋成熟。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国内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国内上市公司尚处于股份有限公司初级阶段的特点,国外成熟的理论尚不能完全适合于中国情况,尤其是对特定行业和特定地区而言。中国各经济区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迥异,公司治理和业绩表现大相径庭。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公司决策、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分析尚不深入,尤其缺乏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wind数据库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黎静雯  
本文以2014~2022年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股东大会有关债券发行议案的中小股东投票数据,深入探究中小股东积极主义对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积极主义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积极主义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减轻代理问题,从而降低债券信用利差。本文不仅检验了中小股东在债券市场上的治理作用,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晓东  杨治南  
股东积极主义是近年来欧、美成熟证券市场上兴起的公司治理方面的新现象 ,也是机构投资者主导证券市场的产物。本文对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 ,进而积极参加公司治理给出了一个博弈论的解释 ;并且结合我国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的趋势 ,展望了股东积极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子兰  刘万  
本文主要讨论了美国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股东积极主义效应,这对中国的养老基金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蓉丽  肖泽忠  邹宏  
这篇文章针对2001-2003年在中国上市的1104家公司(3081个观察值),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的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发现,投资基金的持股对公司业绩有正面作用(用行业调整的托宾Q和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而证券公司的持股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通过了不同的敏感性测试,包括用联立方程进行的测试。研究表明,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投资基金开始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影响公司业绩。这一发现支持了政府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所做出的努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君  罗威  
以2004~2006年度我国沪深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了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进一步从股权融资成本视角考察控股股东性质、治理环境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发挥;相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路  章玉贵  严弘  
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股东积极主义是学术界和监管机构长期关注的议题。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在经过2014到2016年间井喷式增长后,已与公募基金(共同基金)在日均交易量和资产管理能力方面平分秋色。本文研究发现:与已有文献对中国机构投资者持仓增加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结论不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仓发挥了股东积极主义,进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扮演了"市场稳定器"而非"崩盘加速器"的角色。该结论在2015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自主发行产品之后样本期内,以及在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和非融资融券标的的上市公司子样本中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本文研究提供了来自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股东积极主义研究领域的经验证据,并为国内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来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视角的经验证据,有助于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合理的上市公司极端风险防范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靠华  洪昀  
通过应用扩展式博弈分析方法,研究市场流动性与股东积极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股东积极主义形式间的选择。研究发现:市场流动性与股东积极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在不同的股东积极主义形式的选取上,单位成功几率成本低的股东积极主义形式更有可能被大股东所采用,但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会减弱大股东对单位成功几率成本低的策略的偏好。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三强  
在欧美等国表现活跃的外国对冲基金进入日本并推行股东积极主义已有10多年的历史,然而这些对冲基金在日本发展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效等与在美国大相径庭,这些对冲基金由活跃转为安静,对日本企业的影响也非常有限。研究指出,全球公司治理结构趋同下欧美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与日本"以企业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之间的巨大摩擦与碰撞,是深层次的原因所在。而这种碰撞由于两种模式下企业属性、发展基础以及政治法律的路径不同,导致短期内难以调和。这些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各国公司治理有其自身特点,在推行"股东优先"理念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同时也要积极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