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1)
- 2023(12386)
- 2022(9869)
- 2021(9063)
- 2020(7575)
- 2019(16845)
- 2018(16550)
- 2017(30917)
- 2016(16220)
- 2015(18244)
- 2014(17543)
- 2013(17446)
- 2012(16032)
- 2011(14352)
- 2010(14513)
- 2009(13797)
- 2008(14102)
- 2007(12684)
- 2006(11193)
- 2005(10516)
- 学科
- 业(82213)
- 济(79626)
- 经济(79535)
- 企(77215)
- 企业(77215)
- 管理(66674)
- 方法(33458)
- 业经(29116)
- 财(25389)
- 数学(24612)
- 数学方法(24475)
- 农(24052)
- 技术(22614)
- 中国(22494)
- 务(19176)
- 财务(19164)
- 财务管理(19152)
- 企业财务(18142)
- 农业(17438)
- 制(16288)
- 理论(15694)
- 贸(15608)
- 贸易(15594)
- 策(15546)
- 易(15239)
- 划(14937)
- 和(14450)
- 技术管理(14390)
- 体(13040)
- 企业经济(12586)
- 机构
- 学院(242176)
- 大学(238160)
- 济(115392)
- 经济(113703)
- 管理(100503)
- 理学(86026)
- 理学院(85261)
- 管理学(84521)
- 管理学院(84036)
- 研究(79547)
- 中国(65461)
- 财(51883)
- 京(50297)
- 科学(42323)
- 财经(41182)
- 所(38419)
- 经(37646)
- 经济学(36074)
- 江(35965)
- 中心(35063)
- 研究所(34362)
- 农(34087)
- 经济学院(32450)
- 北京(32306)
- 财经大学(30452)
- 商学(29743)
- 商学院(29485)
- 业大(29380)
- 院(28252)
- 州(28065)
- 基金
- 项目(152517)
- 科学(124548)
- 研究(117733)
- 基金(114296)
- 家(97614)
- 国家(96759)
- 科学基金(85732)
- 社会(80146)
- 社会科(76241)
- 社会科学(76226)
- 基金项目(59454)
- 省(57993)
- 教育(52438)
- 自然(51464)
- 自然科(50392)
- 自然科学(50382)
- 自然科学基金(49646)
- 划(47502)
- 编号(45331)
- 资助(45249)
- 创(38986)
- 业(36085)
- 成果(35754)
- 部(35434)
- 创新(35385)
- 国家社会(34785)
- 重点(34031)
- 发(33773)
- 制(31731)
- 教育部(31406)
- 期刊
- 济(130954)
- 经济(130954)
- 研究(76724)
- 中国(50070)
- 管理(45268)
- 财(43835)
- 农(32474)
- 科学(31551)
- 学报(27470)
- 技术(25409)
- 教育(23598)
- 农业(22865)
- 大学(22773)
- 融(22768)
- 金融(22768)
- 财经(22026)
- 经济研究(21888)
- 学学(21498)
- 业经(21326)
- 经(19331)
- 技术经济(16967)
- 问题(16646)
- 业(15972)
- 贸(15533)
- 世界(15050)
- 国际(13501)
- 科技(12956)
- 现代(12662)
- 商业(11665)
- 财会(11552)
共检索到373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旭东
针对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外部"技术封锁"能力不够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共同成长"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零部件使用者与本土零部件生产者只有在发展和创新中相互支持,才能培养起强大的技术能力、抵御"技术封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练兵 刘纯安
对中国政府90年代以来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文认为,外国直接投资(FDI)并不能必然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如果东道国在引进FDI的过程中不能克服大型跨国公司(MNCs)的"技术锁定"谋略,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本土企业不具有消化和再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则很可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缺失。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及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克服创新失效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技术溢出 中国本土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呈现出先负后正的变化过程,即在外资进入的头几年会对大陆企业创新产生负向效应,而到后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由负转正,亦即最终会促进大陆企业创新。同时,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比国有企业,引进外资更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在来源地不同的外资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港澳台资,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引进外资的方式上存在差异,相对于独资方式,以合资(作)方式引进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引进外资对高技术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高技术行业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FDI 企业创新 异质性 时间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龙凤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创新 本土企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景岩 李凯飞
中国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27年的高速成长之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这种成长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要想获得企业的可持续高速成长,必须要提高效率,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本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并对我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要想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成长 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毅
以8家重点工业企业(哈电、大唐电信、中国船舶、海尔、海信、奇瑞、长庆油田、鞍钢)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需求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中的作用机理,提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理论模型———"需求导向-实践积累-能力跃迁"模型。该模型包括以下3个命题:第一,需求导向是指企业主动把握需求带来的创新实践机会,这些机会来自需求宽度(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需求)和需求深度(首次需求、需求升级和创造需求)的不同组合及其动态变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表现为能力宽度(整体产品/工艺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从微观视野切入,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出口等因素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并将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融资约束、出口等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1)较易得到外部融资或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容易去创新;(2)出口参与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出口的企业中,外部融资对国企的创新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民企却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致力于改善广大民企的融资环境,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 本土企业 创新决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本文以中国政府2002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自由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资进入不仅显著提高了创新程度,而且还有利于延长本土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此外,我们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以及采用FDI溢出指标刻画外资进入程度之后依然稳健。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研发能力增强与融资约束程度降低是外资进入促进本土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渠道。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引资政策的绩效提供了微观依据,同时对于如何有效促进本土企业创新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本土企业 企业创新 倍差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周晓艳
本文从市场分割、有效需求和企业创新三个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是如何造成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缺失及其内在机理。运用大样本的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中国省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行为是抑制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行为限制了中国本土企业通过本土市场的需求空间来实现"需求所引致创新"功能的发挥,这为深入理解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行为的危害性以及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缺失的成因,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结论但又具有重要政策含义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彦莉 郭继鸣
本文对2001—2007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FDI后向关联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具有后向关联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修正模型,发现FDI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后向关联创新溢出效应呈非线性。
关键词:
FDI 后向关联 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志 路瑶 张郁
推动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是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对江苏省苏州市1408家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使用Probit模型考察了本土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要素,研究发现:作为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是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参与的重要决定因素。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出口参与之间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且稳定的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技术创新正逐渐成为我国本土企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本土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对其出口参与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使用合适的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价值链 技术创新 自主品牌 出口参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文松 唐齐鸣 董汝婷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