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2)
2023(9453)
2022(7891)
2021(7318)
2020(5961)
2019(13821)
2018(13499)
2017(25904)
2016(13568)
2015(15583)
2014(15359)
2013(15637)
2012(15139)
2011(14123)
2010(14402)
2009(13574)
2008(13383)
2007(12077)
2006(11223)
2005(10482)
作者
(41027)
(34535)
(34112)
(32783)
(22391)
(16254)
(15357)
(13252)
(13210)
(12377)
(12250)
(11319)
(11318)
(11311)
(11235)
(10570)
(10109)
(9935)
(9903)
(9308)
(8933)
(8382)
(8366)
(7931)
(7888)
(7806)
(7638)
(7092)
(6854)
(6807)
学科
(84632)
经济(84565)
管理(36862)
(35788)
方法(28858)
(27902)
企业(27902)
数学(25254)
数学方法(25065)
中国(22294)
地方(19385)
(17699)
(15513)
贸易(15501)
业经(15391)
(15099)
(15081)
地方经济(13733)
(13374)
(12943)
农业(12165)
(11460)
金融(11459)
(11433)
银行(11413)
(11127)
环境(10948)
(10519)
(10473)
(10216)
机构
大学(216289)
学院(212961)
(108456)
经济(106777)
研究(85522)
管理(77383)
理学(65749)
中国(65452)
理学院(64913)
管理学(64049)
管理学院(63612)
科学(46991)
(46487)
(46341)
(43731)
研究所(39591)
财经(37097)
经济学(35978)
中心(35635)
(33832)
经济学院(32112)
(32037)
(31353)
北京(30335)
(30028)
(28325)
师范(28120)
财经大学(27523)
科学院(26300)
业大(25884)
基金
项目(132581)
科学(106143)
基金(100339)
研究(97470)
(87761)
国家(87161)
科学基金(73661)
社会(66918)
社会科(63695)
社会科学(63680)
基金项目(51065)
(46817)
自然(44441)
教育(43788)
自然科(43440)
自然科学(43426)
自然科学基金(42735)
资助(42186)
(40797)
编号(36275)
(31696)
成果(31002)
重点(30743)
(30638)
国家社会(29637)
中国(28584)
教育部(27647)
(26749)
课题(26250)
人文(26106)
期刊
(127501)
经济(127501)
研究(73669)
中国(42013)
(33665)
管理(32320)
科学(31122)
学报(30171)
(29786)
大学(23427)
经济研究(22355)
学学(22058)
(21750)
金融(21750)
农业(20335)
财经(20207)
教育(18133)
(17722)
技术(17295)
问题(16968)
(16704)
业经(16408)
国际(15691)
世界(15424)
技术经济(12722)
(11601)
统计(11312)
经济问题(10304)
现代(9946)
经济管理(9795)
共检索到340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王海燕  
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1%,GDP总量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将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和关键的战略起飞期。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呈现出五大显著特征,并且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长波上升阶段;评述了国内外若干著名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中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态势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协调、快速、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四大基本战略,即“东西互动、协调增长”战略、“四极共轭、非均衡增长”战略、“内需拉动、稳定增长”战略和“统筹发展、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黄振奇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1979年~2008年,GDP年均增长率9.8%,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可以预见,我国经济还将有30年左右(年均增速在7.2%以上)的高增长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对外开放与高资本积累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鲜明。文章首先指出 :1)尽管现在贸易摩擦频繁 ,但中国的贸易增长仍有空间 ;2 )虽然现实的储蓄缺口已经消失 ,但考虑到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资本形成缺口依然很大 ,仍有引进外资的必要。文章接着分析 :由于中国在对外开放与资本形成机制上存在着政府干预形成的严重扭曲 ,从而在增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着“结构扭曲”的风险。面临金融开放 ,这种扭曲的结构会变得更加脆弱。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中国的非农化进程 ,同时消除制度性扭曲 ,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减少外部冲击风险 ,促进经济增长成为本文探讨的主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进入 2 0 0 1年以后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 2 0 0 0年的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基础仍然还不稳固 ,调控的空间还很狭小。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 ,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努力使经济增长率稳定在 7%以上。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 ,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本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通过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百年变化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增长的历史,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调整。文章随后考察了过去30年中国增长的轨迹,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不可避免;并指出,本轮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如宏观调控)占主导,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可控性",不会进入低增长周期。文章最后表明,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周期重叠造成调整过度、完善价格体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日前有一份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启动的速度如此之快,从经济运行的环境和变化趋势看,二季度可能会有所降温。由于目前总需求的扩张以消费为主导,住房需求开始从消费主导向投资主导转变,泡沫有可能在数年后出现,目前尚属正常,而政府已经出台了某些调控措施,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将有所下降,汽车与钢铁增长也可能相对减缓。需要提及的是,操作不要过猛,下降不可过大。同时考虑到一季度投资增长太快,二季度可能会出现技术性回调。政策调控也会影响住房消费,再加上“非典”对服务业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王士东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淑芝  贾正锐  曹立克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波动程度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分析 ,说明了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增长实绩和中国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志凌  
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样判断当前经济阶段,国内外的认识分歧很大。既有持续震荡下行说,也有正在筑底即将反弹说。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轨迹进行冷静分析,就会发现经济增长似乎已经步入新的轨道。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上升通道,时间长达27个季度。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环境剧烈变动,GDP增长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 ,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 2 0 0 5年超过法国 ,2 0 0 6年超过英国 ,2 0 1 2年超过德国 ,本世纪中叶 ,有可能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在本世纪内很难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 0 5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2 0 0 0年的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勤  
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利用外资的战略选择○张建勤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同时,外债规模迅速扩张和外国资本垄断中国市场等问题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国应吸取拉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科学地确定利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明远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环境约束、企业成本上升、需求结构不合理、国际经济环境压力、产业安全冲突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等诸多矛盾;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能够得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以及人力资本提升和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支撑,又面临着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制约;中国经济的走向取决于对经济发展中矛盾的化解、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剑冰  吕静  王立勇  
本文利用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指标,以此分析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1978-2014年间实际经济增长较为合理,基本与潜在增长率相吻合。然而,近年来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一方面说明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一部分可以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回落来解释,还有一部分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应高度重视稳增长任务的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追求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求得速度递增的经济增长。然而事实上,速度递增难以实现。因为首先从逻辑上讲,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越来越高,由于资源与资金的制约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必有一个上限。综观世界各国,至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建武  
本文对"十三五"及20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将下降至6%~7%,2020~2030年期间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将由过去"出口导向、工业优先、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消费、更多依靠服务业、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十三五将成为中国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关键冲刺阶段,预期中国将在2021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