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3)
2023(8428)
2022(6982)
2021(6479)
2020(5266)
2019(12200)
2018(11882)
2017(22530)
2016(11766)
2015(13580)
2014(13336)
2013(13709)
2012(13392)
2011(12545)
2010(12701)
2009(12037)
2008(11673)
2007(10180)
2006(9464)
2005(8966)
作者
(35514)
(29847)
(29825)
(28569)
(19442)
(14086)
(13363)
(11446)
(11417)
(10785)
(10524)
(9923)
(9866)
(9847)
(9676)
(9192)
(8794)
(8665)
(8603)
(7963)
(7822)
(7284)
(7138)
(7055)
(6880)
(6758)
(6591)
(6076)
(5982)
(5913)
学科
(77513)
经济(77446)
管理(28429)
方法(26286)
(25472)
数学(23268)
数学方法(23121)
中国(19928)
(18152)
企业(18152)
地方(17405)
(15117)
贸易(15108)
(14712)
(14630)
(14149)
业经(12656)
地方经济(12651)
(11929)
金融(11928)
(11760)
(10760)
环境(10310)
(10271)
银行(10253)
农业(10120)
(10032)
关系(9365)
(9170)
(9119)
机构
大学(190336)
学院(185058)
(98683)
经济(97321)
研究(77700)
管理(64763)
中国(60138)
理学(54888)
理学院(54148)
管理学(53452)
管理学院(53088)
(42118)
科学(42051)
(41184)
(39806)
研究所(36118)
经济学(33952)
财经(33578)
中心(32097)
(30796)
经济学院(30409)
(27893)
(27191)
北京(27180)
(26194)
财经大学(25019)
(24629)
师范(24451)
科学院(24094)
业大(22119)
基金
项目(115720)
科学(92571)
基金(88672)
研究(84695)
(78023)
国家(77519)
科学基金(64923)
社会(59058)
社会科(56245)
社会科学(56233)
基金项目(45094)
(39033)
自然(38592)
自然科(37720)
自然科学(37706)
教育(37357)
自然科学基金(37105)
资助(37095)
(34865)
编号(30270)
(28233)
国家社会(26962)
重点(26945)
(26898)
中国(26752)
成果(26210)
教育部(24579)
(23104)
人文(22937)
发展(22569)
期刊
(114309)
经济(114309)
研究(66186)
中国(36206)
(30098)
科学(27277)
学报(27212)
管理(26204)
(25458)
大学(21034)
经济研究(20521)
(20025)
金融(20025)
学学(19839)
财经(18263)
农业(17650)
国际(17045)
(16806)
(16026)
问题(15568)
世界(14943)
教育(14164)
技术(14026)
业经(12955)
技术经济(10980)
(10255)
统计(10077)
经济问题(9156)
经济管理(8160)
(8129)
共检索到299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 ,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 2 0 0 5年超过法国 ,2 0 0 6年超过英国 ,2 0 1 2年超过德国 ,本世纪中叶 ,有可能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在本世纪内很难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 0 5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2 0 0 0年的水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伯银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宏观政策基本用尽,同时国际实力对比分化,大国博弈激烈,全球化趋势和国际秩序开始出现重大变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发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上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藩  
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减速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如果顺应工业化进程规律 ,改变目前它在中国发生作用的条件 ,通过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实现内需、外需结合拓展 ,就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以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带为重心制定全新的发展战略 ,并做好相应的重点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杰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了由王春法翻译的《国际经济的成长:1820—1990》一书。本书前身为:TheGrowthoftheInternationalEconomy:1820—1980,在当时的欧洲十分热销。两位作者在认真追踪1980年以后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王海燕  
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1%,GDP总量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将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和关键的战略起飞期。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呈现出五大显著特征,并且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长波上升阶段;评述了国内外若干著名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中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态势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协调、快速、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四大基本战略,即“东西互动、协调增长”战略、“四极共轭、非均衡增长”战略、“内需拉动、稳定增长”战略和“统筹发展、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小鲁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产业的打击,使就业受到很大影响。在消费不足、储蓄过度的情况下,投资只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短期的拉动效应。一旦扩大内需的投资结束了,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局面就可能再次出现,经济就有可能再次掉下来。当前形势需要我们把政策重点尽快调整到以内需为主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轨道上来,主要依靠城市化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带动。这应当是一个长期任务,而不应是权宜之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贤彬  董一军  黄亮雄  
本文采用2001—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际经济调整对国家内部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经济调整对我国外部经济依赖度更大的城市造成了更大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外部经济依赖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其2008年之后的经济增长率相对2008年之前下降0.4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下依然存在,且一系列检验表明这一发现是稳健的。在异质性上,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调整主要对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具有更强的本地市场效应,国际经济调整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经济调整不仅对城市GDP增长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其通过影响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进而产生间接影响。机制方面,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调整主要影响了出口贸易从而影响了城市经济增长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红驹  汪川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通过灵活运用货币金融政策,中国成功抵御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生产部门物价低迷,但避免了消费领域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经济周期错配格局将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并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保证经济增长运行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明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一是选用多项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指标,通过时序分析与国际比较,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进行了描绘;二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以及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科技发展等各领域的增量贡献和拉动效应;三是从相互依存和关联带动视角分析中国的市场影响力、贸易影响力和金融影响力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虞文美  杜亚斌  曹强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对该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了归纳,集中讨论了四个方面:一是理论文献总结,主要探讨传导机制、金融结构视角以及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二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三是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四是实证方法总结,对比使用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使用时序数据实证分析方法在检验因果关系时存在优点,但也存在小样本有偏的缺陷问题,而使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克服内生性问题。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回顾,将有助于把握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过去30年的工业化,我国主要依靠"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高投资)行业的过度扩张支撑。然而,下一个30年中国是否还能维系这样的高速增长?本文针对不同阶段历史进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回归,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与增长理论模型的相洽性问题,从而找出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投资、城市化发展等方面考察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可能性空间,设计了一个依靠效率提高、制度改进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认为依照效率改进后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合意的增长率约为6%—7%。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舒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40多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绩究竟如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为多大?经济发展水平为多高?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进一步明确赶超的目标、树立信心、奋发努力、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对上述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