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5)
- 2023(8464)
- 2022(6952)
- 2021(6321)
- 2020(5178)
- 2019(11937)
- 2018(11530)
- 2017(22017)
- 2016(11415)
- 2015(13251)
- 2014(12963)
- 2013(13291)
- 2012(12955)
- 2011(12125)
- 2010(12006)
- 2009(11321)
- 2008(10796)
- 2007(9498)
- 2006(8852)
- 2005(8374)
- 学科
- 济(76353)
- 经济(76292)
- 管理(29054)
- 方法(26310)
- 业(24926)
- 数学(24052)
- 数学方法(23929)
- 中国(19725)
- 企(17727)
- 企业(17727)
- 地方(17058)
- 农(14453)
- 学(13950)
- 贸(12972)
- 贸易(12962)
- 地方经济(12642)
- 易(12623)
- 业经(12090)
- 财(11460)
- 制(10495)
- 环境(10181)
- 农业(9997)
- 融(9669)
- 金融(9669)
- 银(9069)
- 银行(9043)
- 发(8930)
- 行(8852)
- 关系(8458)
- 体(8362)
- 机构
- 大学(182292)
- 学院(177935)
- 济(95489)
- 经济(94143)
- 研究(76037)
- 管理(62118)
- 中国(58299)
- 理学(52589)
- 理学院(51949)
- 管理学(51259)
- 管理学院(50942)
- 科学(42602)
- 京(39956)
- 财(39641)
- 所(39394)
- 研究所(35769)
- 经济学(32667)
- 中心(31695)
- 财经(31534)
- 农(30793)
- 经济学院(29166)
- 经(28956)
- 院(26985)
- 北京(26333)
- 江(25408)
- 农业(24331)
- 业大(24100)
- 科学院(24017)
- 财经大学(23494)
- 范(21693)
- 基金
- 项目(114162)
- 科学(90443)
- 基金(86970)
- 研究(80448)
- 家(77932)
- 国家(77423)
- 科学基金(64472)
- 社会(55973)
- 社会科(53281)
- 社会科学(53269)
- 基金项目(43895)
- 自然(39740)
- 省(39512)
- 自然科(38835)
- 自然科学(38819)
- 自然科学基金(38193)
- 资助(37278)
- 教育(35061)
- 划(35003)
- 编号(28021)
- 部(27309)
- 发(26763)
- 重点(26577)
- 国家社会(25612)
- 中国(25556)
- 教育部(23406)
- 成果(23363)
- 创(22753)
- 发展(22014)
- 科研(21746)
- 期刊
- 济(109600)
- 经济(109600)
- 研究(62416)
- 中国(36913)
- 学报(29417)
- 财(28706)
- 科学(27918)
- 农(27900)
- 管理(26000)
- 大学(22304)
- 学学(21231)
- 经济研究(20258)
- 农业(19192)
- 融(17846)
- 金融(17846)
- 财经(17566)
- 经(15449)
- 问题(14535)
- 技术(14269)
- 贸(14161)
- 世界(13712)
- 国际(13237)
- 业经(12587)
- 教育(12046)
- 业(11233)
- 技术经济(10984)
- 统计(9976)
- 经济问题(8952)
- 经济管理(8109)
- 策(8061)
共检索到287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在未来20-30年内,中国经济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我们亦持此看法。我们的主要理由是:(1)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不会逆转;改革的继续和深入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2)外资将继续大量流入;(3)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可利用发达国家现成的先进技术。 关于中国未来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对此问题有所研究的学者大多数持以下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胜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灰色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采用C-D生产函数扩展模型,揭示了GDP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通过对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于测算和预测能源消费的增长率比较理想,由此测算了未来几年的能源消费量。得出结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必须实行节能降耗;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加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有序发展清洁能源。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需求预测 弹性系数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笔者曾用一个单一部门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5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需求总量。现在,我们建立一个多部门模型,来预测中国未来25年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模型的核心内容与单一部门模型的相同。此模型分12个生产部门:(1)农业,(2)煤炭开采,(3)石油开采,(4)天然气开采,(5)其它采矿,(6)能源加工,(7)制造业,(8)建筑业,(9)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亚 张立
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与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本文将1997-2007年中国产业部门能源需求的增长分解为10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能源需求增长84.7%的正向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的成长(加权平均贡献率,114.4%),出口的成长(79.0%),原料需求的成长(19.3%)和能源需求的成长(4.2%);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105.0%),原料需求的替代(-10.1%)、最终需求的结构调整(-7.4%)、进口替代(-7.2%)和出口的结构调整(-2.5%);能源需求的替代没有发挥应有的驱动作用(0.0%)。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金属、化工、电力和建材行业能源需求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鹏
基于二次型影子成本模型,建立能源需求增长的分解框架。采用1985~2010年中国省域数据的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效地降低了能源需求;技术变化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较小;劳动力与能源之间价格扭曲的变化显著地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价格扭曲效应则不明显;能源对劳动力的替代和资本对能源的替代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能源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正负相抵,总的替代效应较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伯强
Based on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ergy consump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demand in China,builds Chinese energy demand model,examines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aggregat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main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GDP using the Johansen multivariate approach.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unique long\|ru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over the sample period.A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provides an appropriate framework for forecasting the short\|run fluctuations in the aggregate demand of china.
关键词:
能源需求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刘源远 潘雄锋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2005年期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短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而在长期,除了资本增长外,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4.36%和14.92%;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是仅次于资本的第二生产要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6.98%和44.19%,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重要性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本、能源和劳动力。能源消费增长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问题。因此,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能源消费及其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实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的能源政策,提出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封建统治带来的创伤,1953年在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45.42%的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92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第2年结束,工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67.15%。国内生产总值(GDP)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书通
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分析陈书通一、未来经济发展规模及结构变化趋势(1)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1996~2010年作为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及从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仍将持续保持较高速增长。据多方面预测,我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佳 张阿玲 施祖麟 邱大雄
能源价格是世界经济的敏感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日益完备,能源价格对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行为将起到越来越大的调节作用。探讨能源价格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能源价格弹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价格一直是计划控制,定价偏低,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亏损严重,国家每年拿出大量资金给予补贴,但亏损状况日益严重。电力部门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其利润率由1980年的12%下降到1991年的3.8%,大量电网濒临亏损局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铠
本文用经济计量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数量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建立了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的长期协整方程和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对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进行了具体预测,并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状况以及潜在能源危机的表现,指出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当前的能源消费状况,我国经济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
能源需求 协整 广义差分模型 能源危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过去30年的工业化,我国主要依靠"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高投资)行业的过度扩张支撑。然而,下一个30年中国是否还能维系这样的高速增长?本文针对不同阶段历史进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回归,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与增长理论模型的相洽性问题,从而找出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投资、城市化发展等方面考察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可能性空间,设计了一个依靠效率提高、制度改进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认为依照效率改进后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合意的增长率约为6%—7%。
关键词:
增长源泉 增长空间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岩 王蕾
根据三要素生产函数,从统计角度分析中国的能源消费与工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工业产出与能源消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长期来看,工业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伴随着能源消费增加0.7个百分点,而且能源消费在时间上领先于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一段时间内要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能源安全必然构成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技术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适当的能源先行发展战略是合适的。
关键词:
工业产出 能源需求 生产函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