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66)
2023(18590)
2022(16078)
2021(15145)
2020(12867)
2019(30058)
2018(29549)
2017(56567)
2016(30825)
2015(35296)
2014(35266)
2013(35092)
2012(32337)
2011(29271)
2010(29122)
2009(27129)
2008(26909)
2007(23659)
2006(20568)
2005(18425)
作者
(90886)
(75950)
(75257)
(71999)
(48242)
(36411)
(34403)
(29687)
(28804)
(27009)
(25728)
(25635)
(23997)
(23922)
(23500)
(23423)
(22904)
(22523)
(21761)
(21701)
(18823)
(18669)
(18424)
(17196)
(16948)
(16872)
(16747)
(16710)
(15361)
(15069)
学科
(128019)
经济(127878)
管理(89513)
(84415)
(68415)
企业(68415)
方法(61064)
数学(53651)
数学方法(52937)
(36196)
中国(34365)
(32658)
(28367)
业经(27363)
(25170)
贸易(25161)
(24458)
地方(24330)
农业(23986)
(23094)
环境(21815)
(20742)
财务(20657)
财务管理(20606)
(20153)
理论(19996)
企业财务(19495)
(19338)
银行(19282)
(18626)
机构
大学(449011)
学院(446913)
(182462)
经济(178573)
管理(174949)
研究(152840)
理学(151294)
理学院(149610)
管理学(146862)
管理学院(146076)
中国(115668)
(96351)
科学(95667)
(82059)
(78003)
(76603)
研究所(71193)
中心(69704)
业大(68393)
财经(66388)
(64562)
北京(61366)
(60435)
农业(60188)
(58754)
师范(58174)
经济学(55287)
(55167)
(52291)
经济学院(49988)
基金
项目(303922)
科学(238123)
基金(220945)
研究(219201)
(193536)
国家(191988)
科学基金(163959)
社会(137696)
社会科(130475)
社会科学(130439)
(117107)
基金项目(116367)
自然(107581)
自然科(105026)
自然科学(104996)
自然科学基金(103116)
教育(100725)
(99314)
资助(92749)
编号(88814)
成果(71891)
重点(68335)
(67364)
(64485)
(61964)
课题(61095)
科研(58420)
创新(57949)
教育部(57402)
国家社会(56913)
期刊
(195974)
经济(195974)
研究(129120)
中国(81507)
学报(72947)
(69249)
科学(66403)
(62586)
管理(62023)
大学(54825)
学学(51607)
农业(48087)
教育(46114)
技术(38940)
(37250)
金融(37250)
财经(32009)
业经(31748)
经济研究(31492)
(27368)
问题(26082)
(25784)
图书(22514)
技术经济(22198)
统计(21569)
(21473)
(21425)
资源(21143)
理论(21138)
科技(20543)
共检索到650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恭华  鄢帮有  
自然资源与农业生态可持续开发是保障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还给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利用计量模型测算出我国人口高峰时粮食安全背景下粮食生产活动的生态足迹,然后依据生态足迹指数法判断其生态可持续性状况。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粮食生产模式依靠自给实现粮食安全,我国人均生态足迹指数将出现负值。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生态将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解决我国"粮食-耕地"矛盾与"粮食-生态"矛盾,实现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把我国目前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粮食生产模式转向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为挖掘并识别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的核心与焦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9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术合作呈现“大分散、小积聚”的研究格局;相关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拓展—成熟稳定”三个阶段,政策出台和学术研究呈现良性增长态势;研究关键词可划分为地理尺度、多维视域、技术方法;研究热点包括粮食生产碳排放、粮食生态效率、粮食产业的低碳研究、粮食安全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表明:粮食减排因素分析须更深入探讨区域差异和时间序列的影响;粮食生态效率研究须持续优化数据收集、处理方式,以增强对动态变化的理解;粮食产业低碳化转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实证分析;粮食安全与绿色科技研究应优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碳足迹管理,并在多层面上推动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研究应强化政策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凤羽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供需矛盾突出。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粮食生产需求动态平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和涵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为挖掘并识别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的核心与焦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9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术合作呈现“大分散、小积聚”的研究格局;相关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拓展—成熟稳定”三个阶段,政策出台和学术研究呈现良性增长态势;研究关键词可划分为地理尺度、多维视域、技术方法;研究热点包括粮食生产碳排放、粮食生态效率、粮食产业的低碳研究、粮食安全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表明:粮食减排因素分析须更深入探讨区域差异和时间序列的影响;粮食生态效率研究须持续优化数据收集、处理方式,以增强对动态变化的理解;粮食产业低碳化转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实证分析;粮食安全与绿色科技研究应优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碳足迹管理,并在多层面上推动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研究应强化政策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若梅  
以界定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为起点,采用耕地粮食生产率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方法衡量耕地的生产可持续性,以单位耕地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对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进行调整衡量耕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利用统计数据、以基期与报告期的时间尺度和分省份的空间尺度实现可持续性的测度。研究发现:(1)以耕地粮食生产率测量的全国耕地生产可持续性呈现出递增趋势,但以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调整后的耕地生态可持续性明显低于生产可持续性;(2)耕地生产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明显,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的稳定性和递增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意味着差异性的耕地保护政策会更有助于稳定和提升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丽慧  赵先贵  赵达伟  杨斐  张玲  
本文根据内蒙古1951-2007年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运用动态与静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种植结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呈明显的波浪式变化,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粮食单产也有所增加,且单产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播种面积的变化不大。粮食安全总体上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但在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以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安全标准,依据自然分类法,内蒙古的粮食安全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较安全区,安全区和极安全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柯瑶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等诸多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通过系统性地阐述了与粮食安全有关的激素滥用、农药制剂残留和基因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等生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农业格局,合理利用生物技术以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以及加大政府监测力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系列对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协调同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雪雄  李倩  
利用我国七大粮食主销区近5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粮食产量为切入点,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实证分析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土地投入、自然条件五大关键变量对主销区粮食生产安全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主销区五大关键变量的变动都会引起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除自然灾害具有相反的作用外,其余变量的提高均能增加主销区的人均粮食产量,且土地投入产出弹性最大,对保护主销区的粮食生产安全来说最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青华  陈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晶  鲁清  
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鉴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供求时间序列的整体角度来评价粮食安全。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进行了测算,并根据粮食供求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葛静芳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率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借助HP滤波法分离粮食生产气候产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两种情形下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指数。研究结果揭示:(1)气候产量围绕"0"值水平线,呈倒"U"型波动特征,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序列DEA分析表明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对于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考虑气候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低,气候因素加重了技术效率恶化程度,但却推动了技术进步;(2)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