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6)
- 2023(10517)
- 2022(8783)
- 2021(8012)
- 2020(6181)
- 2019(14295)
- 2018(13812)
- 2017(24515)
- 2016(12957)
- 2015(14845)
- 2014(14749)
- 2013(14860)
- 2012(14421)
- 2011(13624)
- 2010(13470)
- 2009(12436)
- 2008(12265)
- 2007(10453)
- 2006(9673)
- 2005(9284)
- 学科
- 济(68936)
- 经济(68874)
- 管理(30976)
- 业(30876)
- 中国(26381)
- 农(22350)
- 方法(21258)
- 企(20970)
- 企业(20970)
- 地方(20629)
- 数学(18961)
- 数学方法(18852)
- 业经(16135)
- 农业(15185)
- 贸(14974)
- 贸易(14957)
- 易(14541)
- 发(13608)
- 融(12375)
- 金融(12375)
- 财(12257)
- 银(12185)
- 银行(12176)
- 行(12032)
- 制(11776)
- 地方经济(11195)
- 环境(10992)
- 学(10815)
- 发展(10604)
- 展(10579)
- 机构
- 大学(190546)
- 学院(190003)
- 济(91515)
- 经济(89987)
- 研究(79609)
- 管理(67425)
- 中国(62743)
- 理学(56245)
- 理学院(55479)
- 管理学(54840)
- 管理学院(54456)
- 科学(43893)
- 京(42896)
- 所(40272)
- 财(39825)
- 研究所(36179)
- 中心(34827)
- 农(31373)
- 财经(30391)
- 经济学(29493)
- 北京(28532)
- 院(28434)
- 江(28301)
- 经(27875)
- 范(27856)
- 师范(27655)
- 经济学院(26382)
- 科学院(24261)
- 农业(23884)
- 业大(23672)
- 基金
- 项目(121215)
- 科学(96729)
- 研究(92833)
- 基金(88913)
- 家(77347)
- 国家(76709)
- 科学基金(64745)
- 社会(62324)
- 社会科(59146)
- 社会科学(59137)
- 基金项目(45446)
- 省(44737)
- 教育(40932)
- 划(38711)
- 自然(37333)
- 自然科(36458)
- 自然科学(36451)
- 资助(36108)
- 编号(36016)
- 自然科学基金(35821)
- 发(33221)
- 成果(30178)
- 重点(28181)
- 部(28003)
- 发展(27724)
- 国家社会(27274)
- 展(27256)
- 课题(26603)
- 中国(26068)
- 创(25350)
共检索到321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 李录堂
工业化是城乡关系互动的过程 ,只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才能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本文依据人类工业化三个阶段城乡发展的量化指标 ,对中国工业化所处阶段给出了客观判断。认为中国未来十年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并结合人类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确立了中国未来十年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及标志 ,为判断中国未来十年城乡发展关系是否协调提供了一个参照。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目标 标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骆隆森
今年5月,是原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0年。10年的实践证明,实行市带县体制,是发挥城市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工业发展的交融性。实行市带县体制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城市工业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把部分设备、项目、产品、零部件和工艺扩散到区县,鼓励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翁细金
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与人口、社会、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十年浙江高等教育与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适当控制校均在校生规模,积极争取省外优质生源;二是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做强本科生教育,做实高等职业和专科生教育;三是学科专业建设以"应用领先,基础突破"为指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树超 范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10年发展,正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基础的10年,适应了不同地区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础。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000年到2010年,全国常住人口每10万拥有大学(大专以上)程度的人数由3611人增长到8930人,而在四川、广西、安徽、云南、贵州和西藏等6省(自治区)则由不足2500人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二、城乡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Ⅱ)(四)城乡收入和消费变动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变动不协调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它是工农业增长速度落差过大和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态势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1994年与1985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了69.4%,年平均增长6.0%,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1%,年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志恒 张彦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城乡协调 时空差异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文荣 王鹏飞 叶俊焘
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协调发展度模型、聚类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域城乡协调度的动态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省的城乡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增长差异明显;整体上城乡协调度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集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地区;江西、安徽、辽宁3个省份表现出局部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地理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尝试解释了地理单元间的相互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的数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对中国区域城乡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各省份的城乡协调水平差异可知东部城乡协调整体水平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城乡协调水平最低,并得出经济和社会协调性是影响城乡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之间的生活状况和空间布局同样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从各个方面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关系:一个是各个产业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发展关系,另一个是各个经济区域和社会区域的发展关系。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属于区域发展关系的范畴。但是,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区域,它们在产业构成、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上,都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区域和区域关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时期,城乡经济和社会形成了二元性结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存在着摩擦和对立,又具有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这一点,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就成为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的城乡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西安
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资源在工农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保持工农业的恰当比例,使工农业之间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能相互适应,使工农业产出与社会需求结构大体吻合,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简单地说,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是动态中的工农比例关系比较恰当合理,能使经济发展的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工农业协调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劳动在部门间按比例分配的主要表现,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证.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葛红玲 杨德勇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协调发展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保障。在二元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全面分析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背景和意义,阐释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就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金融 二元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孙平军 李诚固 刘航 周嘉
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间互动关联内涵出发,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区域为研究单元,采用2003—2015年的城、乡发展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各地级市区域历年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空间格局以及时空格局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低水平波动增长、协调类型结构阶段性稳步发展、内部发展差异不断拉大等特点;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极化、城市群集聚以及区域差异性等特征;东北地区的城市在城乡系统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是东北地区城乡协调时空格局演化的主要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廷柒
我国长期以来工农业发展失调,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我国工农业发展失调现状,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后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1979—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严重的城乡分割、典型的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