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3)
2023(10010)
2022(8275)
2021(7765)
2020(6235)
2019(14583)
2018(14143)
2017(26567)
2016(14134)
2015(16187)
2014(16040)
2013(15979)
2012(15722)
2011(14696)
2010(15012)
2009(14226)
2008(13948)
2007(12397)
2006(11618)
2005(11000)
作者
(40584)
(33916)
(33774)
(32611)
(22083)
(16004)
(15271)
(13125)
(13110)
(12367)
(11886)
(11171)
(11142)
(11068)
(10967)
(10527)
(10018)
(9858)
(9692)
(9256)
(8841)
(8221)
(8137)
(7871)
(7815)
(7772)
(7360)
(7112)
(6770)
(6705)
学科
(83881)
经济(83815)
管理(38053)
(33764)
方法(27507)
(25591)
企业(25591)
数学(24598)
数学方法(24401)
中国(24300)
地方(19622)
(18464)
(16190)
贸易(16180)
(15765)
(15115)
业经(14754)
(14272)
(14184)
地方经济(13498)
(12583)
银行(12579)
(12541)
金融(12541)
(12317)
(11968)
农业(11905)
环境(11377)
(10293)
(10186)
机构
大学(214574)
学院(212457)
(111268)
经济(109405)
研究(85944)
管理(77730)
中国(68239)
理学(65028)
理学院(64249)
管理学(63506)
管理学院(63074)
(49818)
(46565)
科学(44737)
(43202)
研究所(38515)
财经(38311)
中心(37486)
经济学(36777)
(34958)
经济学院(32791)
(31994)
北京(31064)
(30222)
(29309)
(28649)
师范(28524)
财经大学(28206)
科学院(25673)
(24754)
基金
项目(128376)
科学(103383)
研究(98357)
基金(96624)
(82896)
国家(82272)
科学基金(70174)
社会(67290)
社会科(63947)
社会科学(63936)
基金项目(48619)
(45159)
教育(44186)
自然(41056)
资助(40972)
自然科(40086)
自然科学(40077)
自然科学基金(39419)
(39194)
编号(37558)
成果(32367)
(31021)
(29919)
国家社会(29367)
重点(29361)
中国(28351)
教育部(27335)
课题(27231)
人文(26015)
发展(25716)
期刊
(133294)
经济(133294)
研究(79126)
中国(46354)
(36029)
管理(32106)
科学(27609)
(27297)
(26640)
金融(26640)
学报(25958)
经济研究(23245)
教育(21740)
大学(20942)
财经(20852)
学学(19341)
农业(18655)
(18303)
技术(18045)
(17647)
问题(17411)
业经(17289)
国际(16819)
世界(15657)
技术经济(12587)
统计(11396)
经济问题(10662)
(10480)
经济管理(10135)
现代(9875)
共检索到356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连城  
2009年,本轮经济周期已完成筑底,2010年,中国将进入下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根据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特点,未来的扩张期将长达7—8年之久。但是,未来的经济扩张很可能是缓慢的、在波动过程中完成的。排除随机因素的冲击和错误货币政策的影响,根据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在未来3—5年内,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经济较快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扩张期内稳定健康地发展,应当确定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并根据适度增长区间随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勇  
在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良好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 2000年越南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葛兆强  
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保八的政策目标已没有悬念。但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不能退出。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应延续,但货币政策需要科学调整,转为比较稳健,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货币政策不应脱离财政政策的需要而过度扩张。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贾康  
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决策管理当局要特别重视对局势的通盘把握与政策组合的审慎权衡,稳中求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国光  
一、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九五”期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复杂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较为健康的持续发展,这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分不开的。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显著放慢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2001年初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显著放慢的不利影响,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再次受到了抑制,全年增长速度将低于上年的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义达  
1996年宏观经济走势分析预测及其政策取向汪义达(财政部综合与改革司经济分析与长期计划处副处长)预测1996年经济走势应从两方面看。1.内在条件。首先,看市场供给情况。一是1995年农业获得丰收有利于保证1996年农产品供应,并且各级政府已高度重视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0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明显。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6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市场色彩将更浓、经济手段更多,政策与体制法规的结合更加完善,以体制改革提升调控效果的特点更为突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大部委的工作会议也相继召开,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基本浮出水面。本文对"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在2012年的取向和工作重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学文  金三林  
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要好于2009年,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来看,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财政政策将更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信贷投放的结构、节奏,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模型预测表明,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9.8%左右,CPI全年涨幅在3%左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10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护航下,尽管外部环境变幻不定,但国民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年经济增幅达到10.3%。2011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比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如何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发改委等部门会议的召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浮出水面,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丛明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这使得宏观政策目标的平衡中,"调结构"与"控风险"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战。未来中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管理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真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第一,从短期看,总需求增长将基本稳定,但回升动力不足,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超过以往。在出口方面,发达经济体结构改革不到位,需求增长乏力。美欧日实施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组合,短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综合考虑,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长将高于2012年。在消费方面,当前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长,医疗、社保、收入分配等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预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