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1)
2023(10294)
2022(8327)
2021(7582)
2020(6424)
2019(14585)
2018(14334)
2017(27621)
2016(14237)
2015(16104)
2014(15797)
2013(16142)
2012(15022)
2011(13209)
2010(13307)
2009(12638)
2008(12680)
2007(11200)
2006(9994)
2005(9466)
作者
(40316)
(33875)
(33655)
(31951)
(21736)
(15784)
(15258)
(13142)
(12821)
(12148)
(11819)
(11240)
(11175)
(10745)
(10611)
(10245)
(10129)
(9756)
(9683)
(9525)
(8466)
(8176)
(8125)
(7693)
(7608)
(7526)
(7466)
(7371)
(6771)
(6751)
学科
(75539)
(74351)
经济(74271)
(68165)
企业(68165)
管理(58229)
方法(33149)
数学(25600)
数学方法(25520)
业经(25475)
(23705)
(23403)
中国(20434)
技术(19620)
农业(17638)
(17169)
财务(17155)
财务管理(17146)
企业财务(16212)
(15735)
贸易(15724)
(15429)
(14996)
(13471)
(13012)
(12941)
技术管理(12160)
(11323)
理论(11096)
地方(10760)
机构
学院(214903)
大学(211875)
(106566)
经济(105008)
管理(89958)
理学(76812)
理学院(76171)
管理学(75597)
管理学院(75170)
研究(71754)
中国(59903)
(46751)
(44622)
科学(38321)
财经(37306)
(35311)
(34205)
经济学(33540)
(33360)
中心(32236)
(31785)
研究所(31589)
经济学院(30461)
北京(28732)
财经大学(27519)
业大(27199)
商学(26402)
商学院(26175)
农业(25983)
(25317)
基金
项目(137183)
科学(111192)
研究(103942)
基金(103736)
(89093)
国家(88330)
科学基金(77725)
社会(71641)
社会科(68230)
社会科学(68215)
基金项目(54029)
(51001)
自然(46949)
自然科(45966)
自然科学(45957)
自然科学基金(45284)
教育(44751)
资助(41793)
(41726)
编号(39958)
(33442)
(32290)
(32034)
国家社会(31547)
成果(31293)
(30470)
重点(30317)
创新(29388)
教育部(28036)
中国(27850)
期刊
(119393)
经济(119393)
研究(66564)
中国(42354)
(38833)
管理(38707)
(31253)
科学(28222)
学报(25381)
农业(22171)
技术(22124)
大学(20571)
(20300)
金融(20300)
经济研究(20238)
财经(19671)
学学(19416)
业经(19302)
(17242)
技术经济(15549)
问题(15547)
(15111)
(15069)
世界(14453)
教育(13614)
国际(13283)
现代(11205)
图书(10463)
商业(10294)
统计(10128)
共检索到333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大中  
中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存在明显的“三低”现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衡量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 :资本—产出比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的工业化进程 )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其原因在于 ,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劳动增强型的 ,而是略微资本增强型的。有鉴于此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时 ,应重新审视通过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的就业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玉娟  
以服务业FDI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的产生可以通过两条渠道:外资企业相对国内企业的要素生产率优势和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基于中国1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6.0实证分析了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服务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提高自身要素生产率相对优势实现的,没有产生技术外溢。在研究期间,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技术进步效应为负,没有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强  王静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二者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讨论了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服务业技术进步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对服务业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且这一趋势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远  谭文君  
本文通过扩展Grossman—Rossi—Hansberg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静态上,技术进步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不同外包形式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不同分离技术的相对进步程度;(2)动态上,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技术密集度;(3)通讯技术和服务业R&D投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指数的提高。实证部分进一步采用跨国产业面板数据证明了理论部分的结论。本文最后提出对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贸易结构优化协调推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帝文  张建鹏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后向关联调节效应研究了国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由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限制相对较多,相比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度较低;其次,实证结果表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增长,但中国制造业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对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基于异质性研究发现,后向关联的调节效应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重工业样本中最为显著。结合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或随着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后向关联度的提高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卫民  李猛  董哲昱  
基于拓展的知识生产和技术进步两部门模型,从小微企业主知识溢出视角深入分析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000-2018年30个省际地区面板数据,探析知识外溢到技术部门并通过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带来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途径。得到结论与政策启示:要高度重视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对于服务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知识溢出通过改进技术水平和扩大技术服务市场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中人口流动过程必须促进劳动力知识的有效增长;知识溢出的过程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和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更为明显,为避免成本病和抽租模式发生,对于小微企业主群体,大力推进知识共享与溢出、出版更多的管理或经营方面的图书等出版物、提高其知识量,对于完善企业家市场、提高服务业的竞争程度、提高劳动力重组的可能性和劳动力流动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文章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1992~2004年间中国流通业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增长仍然是要素驱动型,而且是典型的资本拉动型,其技术贡献甚微、效率水平低、粗放型增长的痼疾非常突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流通业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杭帆  郭剑雄  
在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唯有依靠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农村人口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供给的增长,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水平对农业增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高生育率)向质量偏好(高人力资本积累率)转变,即人口转型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闯  
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平  骞金昌  
科技活动对就业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可能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它使企业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同时扩大产出。本文基于1998—2004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数据,首先分析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可能性的影响,进而分析科技活动对生存企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有正面影响,但对就业增长无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席利卿  彭可茂  
本文运用DEA的马姆奎斯特指数法,测定了我国1999—2007年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并且对省际间渔业的经济趋同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TFP的增长模式不同,沿海地区以技术进步为主,忽视了技术效率,内陆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发展。TFP促使沿海和内陆各省渔业出现趋同趋势,而TFP的分解指数在全国、沿海和内陆省际间对趋同效应的影响各不相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门熙新  黄擎明  
第二部分软技术作用下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式与评价一、软技术进步的含义与度量 (一) 软技术进步的含义 1.软技术进步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即根据某一系统目标任务的需要,原来没有采用的软技术,现在已有若干种软技术被采用,这从采用软技术数量上表明其进步。 2.软技术进步体现在质量水平上的提高软技术质量水平的高低,包括二重内容:其一,就某一种软技术的应用来说,其本身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