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9)
- 2023(15219)
- 2022(12656)
- 2021(11470)
- 2020(9862)
- 2019(22611)
- 2018(22062)
- 2017(42422)
- 2016(22859)
- 2015(25974)
- 2014(25768)
- 2013(26130)
- 2012(24331)
- 2011(21949)
- 2010(22048)
- 2009(20885)
- 2008(21134)
- 2007(18945)
- 2006(16572)
- 2005(15239)
- 学科
- 济(111989)
- 经济(111877)
- 业(91197)
- 企(79998)
- 企业(79998)
- 管理(79423)
- 方法(52352)
- 数学(43389)
- 数学方法(43134)
- 财(32189)
- 农(32039)
- 业经(30467)
- 中国(28795)
- 务(22580)
- 财务(22553)
- 农业(22552)
- 财务管理(22519)
- 技术(21852)
- 贸(21820)
- 贸易(21810)
- 企业财务(21369)
- 易(21239)
- 制(21169)
- 地方(20910)
- 和(18446)
- 学(17104)
- 划(16882)
- 理论(16154)
- 策(16124)
- 环境(15600)
- 机构
- 学院(343337)
- 大学(341846)
- 济(154750)
- 经济(151950)
- 管理(137931)
- 理学(118565)
- 理学院(117360)
- 管理学(115975)
- 管理学院(115308)
- 研究(114660)
- 中国(91036)
- 京(71742)
- 财(69442)
- 科学(66991)
- 所(58077)
- 农(57358)
- 财经(55883)
- 中心(52936)
- 研究所(52373)
- 江(51740)
- 经(50881)
- 经济学(48384)
- 业大(47753)
- 北京(45465)
- 农业(45228)
- 经济学院(43957)
- 财经大学(41319)
- 范(41315)
- 师范(40946)
- 院(40744)
- 基金
- 项目(223714)
- 科学(178575)
- 基金(165750)
- 研究(165148)
- 家(143465)
- 国家(142288)
- 科学基金(123137)
- 社会(109090)
- 社会科(103634)
- 社会科学(103606)
- 基金项目(87253)
- 省(85840)
- 自然(77330)
- 自然科(75585)
- 自然科学(75564)
- 自然科学基金(74348)
- 教育(74069)
- 划(71811)
- 资助(67632)
- 编号(65517)
- 成果(52257)
- 部(51186)
- 重点(50212)
- 发(49186)
- 创(49114)
- 国家社会(46414)
- 创新(45391)
- 业(44840)
- 教育部(44143)
- 课题(44039)
- 期刊
- 济(169705)
- 经济(169705)
- 研究(100305)
- 中国(64386)
- 财(56172)
- 管理(52456)
- 农(51906)
- 学报(48350)
- 科学(47727)
- 大学(36830)
- 农业(35693)
- 学学(34673)
- 融(32378)
- 金融(32378)
- 技术(32116)
- 财经(28737)
- 教育(27829)
- 经济研究(27699)
- 业经(27523)
- 经(24855)
- 问题(22568)
- 业(22172)
- 技术经济(21227)
- 贸(20335)
- 世界(18116)
- 国际(17271)
- 统计(17146)
- 图书(16838)
- 商业(16522)
- 策(16136)
共检索到513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乃华 李江帆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劳均服务业增加值区域不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东、中、西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这加剧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我国各省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之所以不均衡,关键原因在于其市场化进程不一致。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缩短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服务业 技术效率 地区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海英 骆紫薇
文章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六省市为例分析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现象,并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各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在服务外包、集聚效应、外资拉动三条发展路径上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现代服务业六个子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金融、科技服务业、教育以及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差异,最终造成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武新 吕秀娟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蕾 杨向阳
本文使用1990-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尝试性地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来考察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也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东西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要低于中部地区;同时,中国各省服务业技术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志杰 李蕊 张颖熙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或者发达程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北京和上海,代表国内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服务业体系最健全、服务业功能最完善的地区;第二层次是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产业体系比较完善,服务业对工业、对民生的支持比较充分,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第三层次是山东、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山西、河北、广西;第四层次是江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三个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51.4%,高于这三个地区的GD...
关键词:
区域服务业 发展差异 增长极 服务业布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靖学青
本文摘取1997~2008年的最新样本数据,就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提出的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大部分省市区服务业就业增长状况符合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基本观点,但是,省市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京等16个省市区服务业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造成的,但地区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辽宁等3个省区服务业就业增长主要是由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造成的,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的影响不显著;黑龙江、广西等5个省市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对服务业就业增长则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我国31个省市区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滕泽伟 刘军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率研究体系,引入考虑"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2000—2012年31个省市和2004—2012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同时与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服务业tFP区域和行业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未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测算方法显著高估了服务业tFP的增长率及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服务业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促进服务业增长还有很大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乃华
本文描述了1980—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之间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差异。并从后发优势、地理位置和政策倾斜三方面实证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缓解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
服务业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铁山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变化,并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马尔可夫转换模型测度分析了30余年来(1978~2012)各省区服务业技术效率值,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定量化研究了其演变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变化,服务业技术效率整体有很大提高。当前东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主要居于较高水平,内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中部地区主要居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都居于较高水平。(2)各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越低,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越大;水平越高,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越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良 冯涛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出口 贸易 技术效率 SFA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昌南 陈小兰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2—2011年间我国各省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发现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波浪形上升,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地,通过对高速公路密度和国内改革力度等因素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密度与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大体呈现显著负相关,与东部地区呈显著正相关,与中、西部呈显著负相关;国内改革力度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显著正相关。最后,本文提出提高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若干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琳琳 苏秦
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1993~2007年中国31个地区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倒U型特征;技术进步是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则成为制约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原因;服务业生产率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增长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发展滞后或缓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屈小娥
"生态效率"这一概念同时将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内涵于其中,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关联及集聚特征,研究了生态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显著,生态效率呈现"东—中—西—东北"的梯度递减格局。(2)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特征,近地缘的各省域生态效率相互影响,空间扩散效应显著;忽视区域差异与空间因素,在理论上存在严重不足,也与现实不符。(3)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结构变动、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都会对生态效率变动产生显著影响。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中西部落后地区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相关 影响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通过转换区域分布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实证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区域不同,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并指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区域服务业集聚度。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度 基尼系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勇 冯学钢
文章在跨省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技术分析了我国旅游企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企业技术效率存在的显著省际差异加剧了我国省际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发展失衡,究其因,关键在于区位因素、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缩小省际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旅游企业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技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